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试论校企融合条件下的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模式

发布时间:2016-02-15 09:05

  [论文摘要]校企合作这一形式对于提升高职院校职业结合
  良好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珍贵的精神财富,它是指企业员工在工作和相处中形成的共同的价值观、思想认识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这些已经成型的观念都是企业已经接受和认同的,对员工的行为具有规范和约束作用。企业文化对学生的思想品德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职业道德是一个复杂的价值体系,它包括职业意识信念、职业行为准则、职业评价、职业理想等。职业道德的教育和形成是一种观念层面的影响和互动,因而应当以熏陶和感化为主。而企业文化正具备这种功能。因此,高职院校在教学中可以引入企业文化,使学生认识企业文化,了解企业文化,并在校企合作中主动地融入企业文化,优化对企业的认知。同时要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现场观摩,洞察企业文化这种精神动力在企业员工身上的具体体现,进而自觉地融入这种文化氛围。企业文化若要在职业道德教育中发挥作用,必须与职业道德中的各种培养目标和教育要求进行整合。例如,职业道德素质要求学生应当在将来的职业生涯中具备过硬的职业操守,能够自觉抵制诱惑,做到忠实于企业,忠实于自己的职业。因此校企合作中,可以通过沟通和协商将这一共同要求写进教材,同时也写进企业文化的各种有形载体当中。这样学生不但在校期间能接受到教育,在参加工作之后也能同样接触这样的内容,,大大增强了这些内容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三)扩大职业道德教育队伍
  在学生进入企业实习阶段,他们的身份、环境和个人状态都会发生从学生向工人的转变。在职业环境中,企业对他们的影响力要远远大于教师对他们的影响。因此,高职院校必须整合职业道德教育力量,确保职业道德教育的队伍能够始终处于可控状态。为此,高职院校应当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即由高职院校内的专职教师和企业内的兼职教师共同参与组成的职业道德教育团队。并且,在团队内建立规范的沟通机制,使得企业人员能够全面准确地了解这些学生在校内的表现和状态,高职院校的专职教师也能及时准确地了解自己的学生在企业内的表现和状况,避免高职院校将学生送进企业就不再过问的弊端和状态。这是因为,职业道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个环节之间的顺畅衔接。例如,学生在校内学习完相关的理论知识之后,必然要在实践中检验和深化这些理论知识,通过卓有成效的实践将理论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素养,才能形成自己的素质。高职学院的教师有必要及时了解学生在实践中的境况和表现,及时对他们进行指导。同时,在实践中,企业内的兼职教师,即生产经营中的师傅要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必须知道他们在课堂中学过什么,唯有如此才能根据他们的理论知识结构进行卓有成效的道德教育。在构建职业道德教师队伍的过程中,应当确保队伍中既有企业人员又有校方人员的参与,同时还应当建立科学完善的沟通机制,确保人力资源优势能够更加有效地整合在一起。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对企业和高职教育都有重大影响。但当前工作中仍然存在着职业道德教育观念滞后、高职院校领导和教师重视不足、企业消极被动等问题。这些问题成为进一步提升职业道德教育工作质量的障碍,因此应当创新培养模式,破除发展障碍。



本文编号:245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245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437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