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现状的调查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30 16:18
  对我国东中西部六省的调研发现,逾半数学校开展了一定形式的劳动教育活动。其中日常生活劳动最为普遍,生产劳动次之,服务性劳动比例最低。劳动教育的开展对提升学生的劳动观念、技能和兴趣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由于缺乏系统性设计导致劳动主题和内容的联通性、层次性、创新性不足,影响了劳动教育提升学生劳动素养的效力。劳动教育有效实施的根本路径在于建构基于劳动核心素养的劳动课程体系,基于劳动课程体系系统性设计各学段劳动的内容和方式,并通过培养专任师资、创建劳动实践基地、创设良好舆论氛围等为其开展提供全方位保障。 

【文章来源】:课程.教材.教法. 2020,40(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研究设计
二、调查结果
    (一)劳动教育开展的总体情况
        1. 逾半数学校开展过劳动教育,但系统开展的学校偏少
        2. 多数学生认同劳动教育的价值,也有少数学生的认识存在偏差
        3. 学生对劳动教育的兴趣浓厚,但内在兴趣较为缺乏
    (二)生产劳动开展情况
        1. 生产劳动开展较普遍,但形式单一、科技含量偏低
        2. 近半数学校有劳动场地,但规模和类型较少
    (三)日常生活劳动开展情况
        1. 多数学生自觉参加日常生活劳动,但范围狭窄,且学校组织作用不足
        2. 多数学生做过家务,但功利性较强,且学校引领作用较弱
    (四)服务性劳动开展情况
        1. 学校组织的服务性劳动较少
        2. 关爱型服务劳动明显高于公共型服务劳动
三、思考与建议
    (一)劳动课程化是劳动教育有效实施的根本途径
    (二)内容和形式的创新性与连续性是劳动教育有效实施的关键
    (三)构筑良好的支持体系是劳动教育有效实施的保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劳动教育的内涵特征与实践路径[J]. 班建武.  教育研究. 2019(01)



本文编号:34670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ilunlunwen/34670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894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