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国学论文 >

遍照金刚《文镜秘府论》“法式”论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9 22:21

  本文关键词:遍照金刚《文镜秘府论》“法式”论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遍照金刚《文镜秘府论》 “法式”论 声律 对属 病犯


【摘要】:日本僧人遍照金刚撰写的《文镜秘府论》是中日文化交流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理论著作。其中“法式”论主要是关于诗文作法的理论,其理论内涵包含诗文之声律规则、对属要求、避病原则、句法旨意、章法原则等方面。《文镜秘府论》以“法式”论为核心建构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包括文学起源论、文学功用论及作者创作动机论。而且作者在研究“法式”理论的同时,也将其理论积极运用到了批评活动中,进行了批评实践。 本论文在认真考察和梳理遍照金刚的生平与成就,尤其是他在留唐前及留唐期间的汉文化文学积累与修养、《文镜秘府论》产生的时代背景、《文镜秘府论》的成书及价值意义等问题的基础上,对文本进行了研究,研究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第一是对“法式”内涵及外延的阐释。“法式”不光有方法、技法、技巧之义,也有格式、样式、形式之义,还有规则、标准、法度之义。该书以“文镜秘府”名书,意在表达其核心和实质是为诗文创作者提供具体可操作的方法,从而建立文学形式的典范与标准。同时,全书的内容体系、结构编排及关键性的概念术语等方面均蕴含着“法式”的内涵。可见,“法式”是贯穿全书的重要理论范畴。第二是对“法式”论理论内涵的阐释。“法式”主要讨论诗文的作法、方法、规则和样式等,“法式”论是有关文学形式的理论,旨在为诗文创作者明法式、立标准。诗文,尤其是诗,其艺术形式不外乎声律、对属、避病、句法、章法等方面。具体来说,“法式”论在声律方面提出了“五音不夺”、“因宜适变”的原则;在对属方面提出了“句字恰同,事义殷合”的原则;在避病方面提出了“取于谐和”、“在于变通”的原则;在句法方面提出了“义势相承,文体伦贯”的原则;在章法方面提出了“上下符契,先后弥缝”的原则。一方面,遍照金刚通过建立这些原则和要求,使诗文创作者在创作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另一方面,他对待这些规则或原则的态度又是渐趋宽松和自由的,可见其文学思想的辩证性。第三是分析以“法式”论为中心的理论构成,包含文学起源论、文学功用论和作者创作动机论。遍照金刚提出“开本有之字”、“演自然之文”的文学起源论,一方面受到刘勰“自然之道”的影响,另一方面则来源于佛教真言宗的语言文字观。“文章之义,大哉远矣”表明了他对文学功用和重要性的认识。他之所以认为文章义涵深远广阔,除了受到佛教真言宗语言文字观的影响之外,还秉承着儒家文学功用观。关于作者创作动机论,遍照金刚不仅提出了“君子济时,文章是本也”的一般作者动机论,同时还说明了自己创作《文镜秘府论》的动机和缘由:一是为热衷文学之士提供具体可操作的为文之法;二是应“一多后生”的恳请。此外,遍照金刚在讨论诗文具体作法时,是以广泛批评历代诗人诗作为基础的,他将其文学理论积极运用于批评活动,进行了批评实践。 《文镜秘府论》完整独特的理论体系,是作者遍照金刚在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代六朝至唐一段时期文学理论的基础上,与自己的文艺思想融合而建构的。因而,“法式”论具有理论继承、发展和深化的意义,而且对日本的汉诗学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不仅如此,在当今文学形式渐趋多元化、国学热潮日益推进以及古代文论现代转换的新形势下,挖掘“法式”论中含有生命力的内容及对其进行当代意义阐释,不仅可以丰富古代文学理论的研究,而且对当代文学的创作与批评,以及当代文学理论的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遍照金刚《文镜秘府论》 “法式”论 声律 对属 病犯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I313.06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Abstract5-8
  • 引论:研究现状及研究意义8-12
  • (一) 国外研究现状8-9
  • (二) 国内研究现状9-11
  • (三) 本文选题依据及研究意11-12
  • 一、遍照金刚及其《文镜秘府论》形成的背景12-21
  • (一) 遍照金刚的生平和成就12-15
  • 1. “幼就表舅,颇学藻丽”:遍照金刚入唐前的汉文化文学修养13-14
  • 2. “长入西秦,粗听余论”:遍照金刚入唐期间的文学活动14-15
  • (二) 《文镜秘府论》形成的背景15-18
  • (三) 《文镜秘府论》的成书及价值意义18-21
  • 二、《文镜秘府论》“法式”的内涵及外延21-31
  • (一) “法”、“式”、“法式”的涵义、内涵及外延21-25
  • (二) “文镜秘府”的涵义及与“法式”之关系25-29
  • (三) 内容体系构成的“法式”内涵29-31
  • 三、“法式”论的理论内涵阐释31-40
  • (一) “五音不夺”、“因宜适变”的声律规则31-32
  • (二) “句字恰同,事义殷和”的对属要求32-34
  • (三) “取于谐和”、“在于变通”的避病原则34-36
  • (四) “义势相承,文体伦贯”的句法旨意36-38
  • (五) “上下符契,先后弥缝”的章法原则38-40
  • 四、以“法式”论为中心的理论构成及其批评实践40-49
  • (一) 文学起源论:“开本有之字”、“演自然之文”40-41
  • (二) 文学功用论:“文章之义,大哉远矣”41-44
  • (三) 作者创作动机论:“君子济时,文章是本也”44-46
  • (四) “法式”论的批评实践46-49
  • 五、 “法式”论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49-54
  • (一) “法式”论的理论价值和意义49-51
  • (二) “法式”论对当代文论批评建设的意义51-54
  • 结语54-56
  • 参考文献56-59
  •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59-60
  • 后记60-6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盛江;;《四声指归》与唐前声病说[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2 王福雅;《文镜秘府论》的诗法体系及其意义[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3 王福雅;《文镜秘府论》与唐代意境理论[J];长沙水电师院社会科学学报;1995年04期

4 ;空海学术讨论会学术观点综述[J];福建学刊;1989年06期

5 卢盛江;;《文笔式》体势论与创作论原典考[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6 过常宝;;先秦君子文化和立言传统[J];励耘学刊(文学卷);2007年02期

7 卢盛江;《文镜秘府论》日本传本随记[J];南开学报;1998年01期

8 胡大雷;;从《文镜秘府论》看南北朝“诗”以外文体的声律运用[J];钦州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9 卢盛江;;关于《文镜秘府论》的研究[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10 卢盛江;;《文镜秘府论》的二处原典考证[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本文编号:10027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10027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7f1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