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国学论文 >

论史华慈的《论语》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2 03:49

  本文关键词:论史华慈的《论语》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史华慈 论语研究 误读 儒学 传统文化


【摘要】:史华慈是继费正清之后最知名的中国学家之一。他的《古代中国的思想世界》是海外汉学界先秦思想史研究的杰作,而其中关于《论语》的章节——第三章《孔子:论语的通见》占全书很大篇幅,也显出作者在文本诠释方面的功力。史华慈在对《论语》章句的阐释中不乏创见,但是他以己意为进退的研究方法也造成了一些误读。此外,史华慈过度依赖单一译本——阿瑟·韦利的《论语》译本也是他在解释《论语》时出现很多误读的重要原因。为此,笔者对韦利译本作了细致的分析。 笔者还探讨了史华慈对孔子思想的分析。史华慈认为,孔子其实是一位革新者,孔子“礼”的思想在当代也并非没有价值,但是孔子思想并非像芬格莱特所说的那样——以“礼”为核心,另外,不能简单地把孔子的思想定义为人文主义或者宗教。 史华慈的文化观也独具特色,他认为,文化是一个松散的整体,文化像是一种化合物,不同文化可以通过成分的化合而成一种新的文化。史氏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颇有一番独特见解,因此笔者比较了史华慈与另一位美国学者列文森在此问题上的不同观点,史华慈认为,中国传统思想是“图书馆里的资源”,传统并未断裂,而后者则认为中国传统资源是“博物馆的藏品”,传统已经断裂。 笔者接下来还以史华慈的视角分析了当前和传统文化相关的热点问题:“读经运动”和“国学热”,指出了其中的诸多问题,最后,笔者进一步参照史华慈的文化观探讨了儒学和中国文化的发展前景,从而得出以下结论:儒学的未来在民间的实践,而中国文化的未来在于“文化自觉”的基础上充分了解和学习外国文化,两端深入,拒绝庸俗的融合,走真正的中西互补之路。
【关键词】:史华慈 论语研究 误读 儒学 传统文化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I206.2
【目录】:
  • 论文摘要6-7
  • Abstract7-10
  • 引言10-12
  • 第一章 史华慈中国古代思想研究综述12-18
  • 第一节 史华慈中国思想史研究的特点12-16
  • 一、比较文明的角度12-13
  • 二、对现实的关切13-15
  • 三、价值中立的原则——对西方中心主义的克服15-16
  • 第二节 海内外对史华慈中国思想史研究的再研究16-18
  • 第二章 史华慈《论语》研究中的文本理解问题18-33
  • 第一节 史华慈在《论语》文本解释方面的误读18-21
  • 第二节 史华慈《论语》章句解释中的独到之处21-23
  • 第三节 史华慈所用的《论语》译本的问题23-33
  • 一、重汉学而轻宋学的翻译家24-27
  • 二、韦利译本中的瑕疵27-30
  • 三、“小人”和“士”的翻译30-33
  • 第三章 史华慈对孔子思想的分析和评价33-42
  • 第一节 孔子——革新者而非保守者33-35
  • 第二节 史华慈论“礼”35-36
  • 第三节 史华慈心中孔学的核心——“仁”乎?“礼”乎?36-37
  • 第四节 孔子思想——人文主义还是宗教?37-42
  • 一、“天人合一”的人文思想37-39
  • 二、人文主义和宗教之间39-42
  • 第四章 史华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42-67
  • 第一节 中国传统文化——“图书馆”还是“博物馆”42-45
  • 第二节 以史华慈之眼看"读经运动"和"国学热"45-55
  • 一、“读经运动”45-50
  • 二、“国学热”50-55
  • 第三节 多重视角下儒学的前景55-58
  • 第四节 史华慈看中国文化的未来58-67
  • 一、东方文化优越论59-60
  • 二、西化论60-62
  • 三、中西互补论62-67
  • 参考文献67-70
  • 后记70-7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炳照;克服对待传统文化的冷热病[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4期

2 任继愈;经典教育:孩子们的"维生素"[J];北京教育(普教版);2005年02期

3 陈来;;孔子与当代中国[J];读书;2007年11期

4 桑兵;;“了解之同情”与陈寅恪的治史方法[J];社会科学战线;2008年10期

5 刘晓东;;评儿童读经运动[J];学术界;2009年03期

6 郝庆军;;“国学热”背景下“五四”传统的存续问题——鲁迅的抵抗方式[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9年02期

7 郭齐家;;要求青少儿读经是顺潮流而动[J];教育学报;2007年02期

8 沈立;;对当前儿童读经运动的反思[J];中国教育学刊;2006年05期

9 蔡尚思;孔子思想问题的百家争鸣[J];哲学研究;1983年02期

10 金景芳,吕绍纲;释“克己复礼为仁”[J];中国哲学史;1997年01期



本文编号:10165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10165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49c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