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国学论文 >

《独立评论》的“独立精神”与抗战时期学人时评

发布时间:2017-10-13 20:19

  本文关键词:《独立评论》的“独立精神”与抗战时期学人时评


  更多相关文章: 独立评论 学人论政 独立精神 抗战


【摘要】:20世纪30年代,北平一些著名高校、研究机构具有自由主义倾向的知识分子,在全面抗战前创办《独立评论》政论周刊来达到“笔墨报国”的目的。他们对政治的指点议论是国难当头的一种社会需要,同时他们的政治活动又发生在特定时局之下。学人论政受到现实政治的巨大影响。为了坚持自己的立场、不受政治势力的影响,学人高举“独立精神”,宣称“不倚傍任何党派、不迷信任何成见”。这一办刊理论回归了言论自由的本位,一定程度上纠正以往政论刊物过于注重宣传的弊病,在期刊学上有重要意义。 《独立评论》的创办人大都留学欧美,深受西方自由主义影响,同时他们又是各学术领域的权威,其中不乏深厚的国学功底,他们对“独立精神”的建构依赖于他们的学理。这个学理依据既有杜威实验主义、赫胥黎“存疑论”等西方大家理论,又有孔子“无所苟”、孟子“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等传统文人理论。他们受着西方与中国文化双重影响,其思维方式基本仍是中国式的,但大多数观念都来自西方。他们的言论是近代学人自由主义的重要反映。对《独立评论》“独立精神”考察实质上触及了近代学人思想变迁的探析。 《独立评论》是抗战的特殊产物,它避免不了现实政治因素的影响。抗战前后内忧外患、国民党内部利益纷争的现实,使得学人论政陷入政局变革的复杂纠葛之中。在这纠葛之中,学人极力以“独立精神”作为防卫武器,但实施效果不尽人意。“独立精神”在现实的冲击下显得脆弱,学人甚至有些不知所措、进退失据。他们在抗战态度上的分歧、在对各种政治势力的不同态度上表明学人对现实的困惑、对自身的怀疑。随着时局的急速变化,学人逐步放弃了最初的“独立”、自由理念,转而依附于各自所认同的政治势力。在国难当头的特殊背景下,学人对政治权势依附似乎变得合情合理,无可避免。《独立评论》因抗战时期的政论而著名,它涉及到方方面面,主题是对日外交,由对日外交引发对内政变革的要求,,在对内政的评判、建议背后又反映出对当时各政治派别的态度。在这一系列的政论中,学人有很多商兑:“民主与独裁”、“政治统一与武力统一”、“建设与无为”、“抗战与交涉”、“中国与国际”、“信心与反省”、“内战与外战”。分歧看来头绪很多,实际上他们的基本立场并不对立,他们对国民党统治地位的认可与
【关键词】:独立评论 学人论政 独立精神 抗战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G219.29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英文摘要6-9
  • 前言9-15
  • 第一章 《独立评论》对“独立精神”的建构15-24
  • 第一节 《独立评论》对“独立精神”建构与学理支撑15-21
  • 第二节 《独立评论》中“独立精神”的养成与办刊经济独立21-24
  • 第二章 学人论政的“独立精神”与抗战24-38
  • 第一节 《独立评论》与战争关系24-28
  • 第二节 学人抗战言论与独立精神28-33
  • 第三节 学人对“内战”态度与独立精神33-38
  • 第三章 学人对政治权势的依附与“独立”论政精神的脆弱38-49
  • 第一节 汪蒋合流、分裂与近代学人对抗战态度38-42
  • 第二节 学人对政治权势的依附与“独立精神”凋敝42-45
  • 第三节 “独立精神”与学人们学术、政治抉择的两难45-49
  • 第四章 抗战下的报刊品格:《独立评论》与《大公报》的比较49-58
  • 第一节 “独立精神”、“四不”方针与抗战49-52
  • 第二节 两者品格的不同及形成原因52-58
  • 余论58-61
  • 主要征引及参考文献61-65
  • 后记65-66
  •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目录66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郝俊琴;胡政之新闻评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范曦;胡适自由主义新闻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3 刘荣争;《独立评论》视野下的知识分子与乡村建设论争(1932-1937)[D];西南大学;2008年

4 余慧敏;胡适传播思想与自由主义的媒介建构(1905-1937)[D];安徽大学;2010年

5 周蜓;抗日战争前后胡适派学人群的心路历程[D];河南大学;2012年

6 王园园;《独立评论》与20世纪30年代高等教育改革[D];西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0268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10268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7c3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