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国学论文 >

关于小学校本国学教育体系构建的几点思考 投稿:雷觐觑 XX

发布时间:2017-01-01 20:45

  本文关键词:小学校本国学教育体系构建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关于小学校本国学教育体系构建的几点思考 投稿:雷觐觑

摘要:近几年,国学教育呈现出异彩纷呈的局面,仅就初等教育而言,儿童诵读经典等活动在全国各地开展得如火如荼,民间的国学启蒙机构也是不断涌现。但是就总的形势来看,在基础教育阶段开展的国学教育仍然处于零敲碎打的阶段,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统一的教育…

摘要:现代教育技术推动语文课程的变革和发展。这种先进的技术让语文课变得生动、有趣,它能够把学生难以想象的表象呈现于眼前,化抽象为具体,让一切动起来。运用多媒体为学生拓展知识会更加方便,链接相关资料,不仅能丰富语文教学内容,拓宽学生视野,节省教师的时间…

摘要:比较研究发现: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标教材(必修1-5)作业系统中设置的文言词语练习题侧重于文言实词的学习和积累,大幅度减少了“一词多义”辨析的练习量,部分古汉语基础知识以作业提示的方式散点分布于题干中,在体现古汉语特点的同时开始关注古今汉语的联系。…

  摘要:近几年,国学教育呈现出异彩纷呈的局面,仅就初等教育而言,儿童诵读经典等活动在全国各地开展得如火如荼,民间的国学启蒙机构也是不断涌现。但是就总的形势来看,在基础教育阶段开展的国学教育仍然处于零敲碎打的阶段,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统一的教育理念、完善的课程设置、到位的保障体系是构建小学校本国学教育体系必不可少的三要素。

  关键词:小学校本教材 国学体系
  引言
  1995年,赵朴初、冰心、夏衍等九位全国政协委员在第八届全国政协会议联合提案中说:“我国文化之悠久,其在世界文化史上罕有其匹的连续性,形成一条从未枯竭、从未中断的长河,但时至今日,这条长河却在某些方面面临中断的危险……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任此文化遗产在下一代消失,我们将成为历史的罪人、民族的罪人。”并发出《建立幼年古典学校的紧急呼吁》,以期从孩童抓起,让他们担负起继承中华民族巨大的文化遗产的任务。委员们的担心是有道理的。二十年过去了,在西方文化对传统文化的急剧侵蚀之下,孩子们熟稔唐老鸭、米老鼠等国外卡通形象,却对卡通花木兰不感冒;孩子们心目中的英雄多是蜘蛛侠、绿巨人、雷神托尔,但是岳飞、文天祥、刘胡兰、焦裕禄等民族英雄在他们心目中的位置却显得无足轻重;校园里,“另类”童谣满天飞,污言秽语出口成章,他们却对自己家乡的历史、文化知之甚少……还好,最近几年,国学教育呈现出异彩纷呈的局面,仅就初等教育而言,儿童诵读经典等活动在全国各地开展得如火如荼,民间的国学启蒙机构也是不断涌现。老一辈知识分子“在有生之年重听弦歌,到古典学校中走一走,看看后继之人”的愿望似乎就要实现了。国学所蕴含的丰富的人生智慧、道德规范的确值得我们借鉴和进一步发扬光大。尤其是代表着我们未来和希望的孩子,更应当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进而将国学中的传统优秀思想内化为他们自身的文化认同和价值取向,以便在将来多元社会中提高文化定力和竞争力,真正实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复兴。但是就目前形势来看,在基础教育阶段开展的国学教育仍然处于零敲碎打的阶段,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国学的振兴任重而道远。
  校本国学教育体系构建,就是立足于学校、立足于学校的人来解决学校所面临的国学教育体系构建。国学教育是个系统工程,放到某一所学校中也应当自成体系。从长远来看,小学教育应是国学教育的基础和重点。总结出完善可行的小学校本国学教育体系,将国学教育的真正内涵及实践意义纳入到整个小学校本教育的大体系当中,培养出被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浸染的具有新时代优良品格和完善人格的学生是我们推进国学教育的初衷。如何有效地推进小学校本国学教育体系的构建?统一的教育理念、完善的课程设置、到位的保障体系是构建小学校本国学教育体系必不可少的三要素。
  一、教育理念是办学的基础和方向,他决定着我们的教育实践的走向
  因此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要深切认识国学教育与素质教育之间的关系,尤其要认识到国学教育对素质教育的推动作用,形成正确统一的国学教育认识和理念。第一,国学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国学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一种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符合时代要求的精神和品质。让广大青少年学生继承祖国优秀传统思想、道德认知、优秀传统技艺、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的精神等,实质上这些就是素质教育。因此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通过传统文化教育途径提高办学水平,是对素质教育内涵理解上的一种升华。第二,国学教育是对素质教育教学内容的充实和完善。不客气地说,过去我国的基础教育在人才选拔和培养上存在明显的缺失,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如道德、情操、理想、信念、人格、审美、精神等 “文明人”、“现代人”、“中国人”的教育被弱化。而国学以其丰富的内涵,恰好能充实和完善课堂教学内容,弥补人文教育的缺失。第三,学礼仪、重礼仪应当是目前小学校本国学教育的中心。学校在自身发展的基础上要逐步打造国学教育发展的特色之路。而学礼仪、重礼仪是培养学生仁爱精神、民族意识、人格精神、和谐精神、自立精神的非常有效的途径。学生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在学习掌握一些必要的传统文化和技艺的同时,领悟传统文化的魅力,积累起强大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他们所拥有的传统文化智慧将会成为他们融入国际的润滑剂,成为参与国际竞争的核心竞争力。
  二、教育理念决定课程的设置
  课程体系是指在一定的教育价值理念指导下,将课程的各个构成要素加以排列组合,使各个课程要素在动态过程中统一指向课程体系目标实现的系统。完善的课程设置是实现校本国学教育理念的基础。小学阶段一定要规划好符合各个年龄段孩子的特点的阶梯性课程体系。第一,要有明确的课程观和课程目标。当代小学生学国学就是要让孩子们从经典中学习、领会和感悟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塑造学生的优良的道德精神品质、健全的人格理想。这是开设国学课程的核心观念,也是需要达到的课程目标。因此国学课不只是要让学生识记、背诵一些基本的知识点,更应当透过知识点的学习,从思想、行为等方面汲取传统文化的营养,真正做到以知促行,以知养智,培养具有高贵气质涵养的新一代。第二,要有丰富多彩的课程内容。2000年来,中国的教育家们在儿童启蒙教育方面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和硕果。中国古代大量的蒙学读物是古人智慧的结晶,选择一些精良的古代童蒙读本作为当今孩子们学习的课程是非常有必要的。比如思想品德教育方面,春秋时期的《弟子职》的内容既有政治方面的总体要求,也有关于行为的具体规定,详细地记载了弟子事师、受业、馔馈、洒扫、执烛、进退之礼,可供今天对孩子进行思品教育借鉴。宋代朱熹的《小学》、吕本中的《童蒙训》、明人屠羲时的《童子礼》、吕得胜的《小儿语》、清朝崔学古的《幼训》、张伯行的《养正类编》等,都是强调思想品德教育的代表作。历史知识教育方面,有关中国历史的蒙学书籍,如《历代蒙求》《编年歌括》《历代国号总括歌》《历朝故事统宗》《十七史蒙求》等等都是可以选择作为今天的学习课程内容的。经学方面的知识也应当让孩子们了解一些。经学是古代社会的正统之学,了解一些经典的相关内容,可以加深对古代社会正统学问的认识,尤其古代教育家们编的诸如《十一经问对》《十三经源流口诀》等等可以选择作为学习的对象。另外,文学方面的知识,如《千家诗》《唐诗三百首》《唐宋八大家文抄》《声律启象》《笠翁对韵》《训蒙骈句》;传统医学方面的,如陈念祖的《医学三字经》、陈惟彦的《幼学分年课程》;文字学方面的,《文字蒙求》《字画辨论》《字学举隅》;天文地理方面的,如《天学入门》《海域大观》《天文歌略》《地理三字经》等等都可以有选择性地拿来当做小学国学教育的内容。当然这些内容既可以独立出来作为校本特色课程,也可以在传统语文、数学、英语、音乐、体育、美术、科学等课程中,教师从各自的教学特点出发逐步渗透国学内容。第三,要有扎实有效的国学教育形式。作为国学课程体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国学教育活动形式开展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国学教育目标的实现。首先要确保课堂教学活动的质量。诵读经典、讲故事、国学才艺展示等各种形式都可以在课堂上开展。其次,多开展一些课堂外的校内外系列国学主题活动,这其中既包括教师教学研究活动,也包括学生的国学素质拓展活动。前者如开展一些国学研讨课的听评课分析、国学教师素质大比武、专家国学系列讲座进校园等活动,从大语文观的角度,在认识上、实践中不断探究国学教学的有效方法。后者如在校内开展一系列的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国学诵读节、国学诵读比赛或者各种各样的国学诵读游戏等等,在培养孩子们的语言习得、发展能力的基础上陶冶他们的情操;开设国画、书法、围棋等技能学习项目,让学生在技能活动的学习和操作中充分感受国学文化;走出校门,参加各种国学相关比赛、公益活动等,增进师生学习交流,扩大国学的影响面。总而言之,学校在积极开展实施国学教育的同时,既要注重对国学经典文化的传习,更要注重对学生健康全面发展的培养,不断推动学校教育的发展。
  三、到位的保障体系是课程实施和教育理念最终实现的屏障
  首先要建立完善的校本国学教育管理机构。小学国学教育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国学教学、国学活动、国学课程开发、国学宣传等等都需要有专人负责,来贯彻和落实各级管理目标及任务,因此为确保国学教育工作能有序、有效地开展,校长、教导主任、任课教师等应各司其职,确保国学教育工作常态化实施。其次,要不断加强对国学教师的培训。不论是专职国学教师,还是兼职国学教师,目前小学教师国学素养总体上偏低,这显然成为制约国学教育发展的最大瓶颈。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师培训活动,全面提高教师的国学素养、国学教学经验是当前小学国学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除了老师平时的自学自修之外,组织集体学习研讨、专题讲座、纳入常规继续教育培训、构建网络平台等等都是非常好的国学培训形式。邀请大学或科研机构、社会团体等的国学专家来校培训和指导,将国画、书法、围棋等国学教育引领进课堂也是提升教师国学文化素养的有效手段。最后,要着力营造浓厚的校园人文文化氛围,优化国学教育环境。教室内国学教育园地、书法墙、走廊内国学长廊、大型活动背景、国学知识橱窗、校园国学广播、校园国学刊物等等都是搭建校园国学环境非常好的平台。这些渗透着优秀的民族文化和丰富的科学人文知识的校园文化,会潜移默化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规范和生活方式,会凝聚学生的使命感、自豪感、归属感,形成强大的向心力。学生在这种健康向上、快乐和谐的校园文化中,不同思维不断碰撞,为逐步深入地认识社会、认识人生,进而形成正确的思想与价值体系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达三.重建传统国学教育体系[N].社会科学报,2010-5-13.
  [2]宋岱虹.小学校本国学教育体系构建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3]张平仁.提升小学教师国学素养的几点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2010(07).
  [4]孙延风.中国古代的蒙学读物[J].中国出版,1996(08).

摘要:近几年,国学教育呈现出异彩纷呈的局面,仅就初等教育而言,儿童诵读经典等活动在全国各地开展得如火如荼,民间的国学启蒙机构也是不断涌现。但是就总的形势来看,在基础教育阶段开展的国学教育仍然处于零敲碎打的阶段,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统一的教育…

摘要:近几年,国学教育呈现出异彩纷呈的局面,仅就初等教育而言,儿童诵读经典等活动在全国各地开展得如火如荼,,民间的国学启蒙机构也是不断涌现。但是就总的形势来看,在基础教育阶段开展的国学教育仍然处于零敲碎打的阶段,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统一的教育…

摘要:近几年,国学教育呈现出异彩纷呈的局面,仅就初等教育而言,儿童诵读经典等活动在全国各地开展得如火如荼,民间的国学启蒙机构也是不断涌现。但是就总的形势来看,在基础教育阶段开展的国学教育仍然处于零敲碎打的阶段,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统一的教育…

本文由第一文库网()首发,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 查看更多相关文档

免费下载文档:


  本文关键词:小学校本国学教育体系构建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311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2311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19f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