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国学论文 >

“文化讲坛”类电视节目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01 12:08

  本文关键词:“文化讲坛”类电视节目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近年来,以《百家讲坛》为首的“文化讲坛”类电视节目开始在全国风行,而且从荧屏内热到荧屏外。但是,我们也发现,随着更多新节目的不断推出,诸多问题也日益突显出来。如何从传播、历史文化、社会背景等角度来剖析该类电视节目的兴起与现状,寻找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已经成为当下电视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现有的相关研究大多聚焦于“文化讲坛”类电视节目兴盛的原因,而对其存在的问题关注较少,同时也忽视了对这类电视节目从宏观的社会文化意义上来进行考察。因此,本论文在梳理“文化讲坛''类电视节目现状的基础上,采取纵向研究(历史考察)和横向研究(社会背景考察)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分析,并重点讨论这类电视节目所引发的社会争论和社会影响,以期使人们更理智地看待这一现象,并为这类电视节目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上的支持和借鉴。 全文分引言和正文,引言阐述选题的背景、已有的研究成果和本文所采取的研究方法。 正文共分四章。第一章主要研究“文化讲坛”类电视节目的兴起背景,节目溯源和发展历程。然后以《百家讲坛》为例,梳理其发展的三个阶段以及两次改版。 第二章重点分析“文化讲坛”类电视节目的传播策略。具体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节目定位、传播内容和传播技巧。笔者以《百家讲坛》为例,分析了该类电视节目的传播策略:在节目定位上从“小众”转向“大众”;传播内容从“精英文化”转向“大众文化”;同时,在传播技巧上充分利用了故事化叙事、设置悬念,以及声画结合等电视表现手法,以求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 第三章讨论关于“文化讲坛”类电视节目的论争。针对《百家讲坛》2004年以来造成的“国学热”以及“学术明星”这样两个重要现象,结合当前社会对这些现象的争论,深入思考“媒体的公共职能”、“知识分子的社会身份及责任”和“传统文化的大众化”这样几个问题。笔者以为,作为大众媒介,应该在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之间寻得平衡点,在发挥娱乐、休闲、游戏功能的同时,承担起监测环境、传承文明、协调关系的社会功能。而作为知识分子,则应该承担自身的社会责任,一方面在传承民族文化方面起到积极作用,另一方面也应对传统文化传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积极的应对。 第四章的主题是“文化讲坛”类电视节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目前,“文化讲坛”类电视节目普遍存在选题领域过于狭窄、形式单一且内涵不足,以及相关产业链开发不足等问题,而相应的对策应该是在文化责任与商业利益兼顾的前提下适当扩大选题范围,针对不同层次的受众提供不同的节目内容,同时,在节目制作中也应大力塑造和延伸栏目品牌,形成品牌效应。 最后在结语中,笔者指出,《百家讲坛》虽然从商业操作的角度来讲是一个成功的范例,并带动了全国此类电视节目的繁荣,但从传统文化传播的角度来看,几千年传承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似乎都成了一些隐秘,而传统文化核心的文化精神却被人们所忽视。从思考问题的方法来看,一些节目更倾向于对隐私的揭秘和对历史的假想与猜测,相反,实证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思维方式却大大被忽略,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有鉴于此,中国的电视工作者要努力培养自身的文化意识,要对“文化讲坛”类电视节目有一种明确而长远的建设规划,惟其如此,“文化讲坛”类电视节目才能真正持久健康地发展。
【关键词】:文化讲坛 《百家讲坛》 传播策略 大众文化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G222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英文摘要5-9
  • 引言9-14
  • 第一章 "文化讲坛"类电视节目的兴起14-27
  • 第一节 "文化讲坛"类电视节目的兴起背景14-19
  • 一、影视媒介的兴起14-16
  • 二、大众文化的发展16-18
  • 三、传统文化的积淀18-19
  • 第二节 "文化讲坛"类电视节目溯源19-22
  • 一、从"说书"到"文化讲坛"19-21
  • 二、二者的异质同构性21-22
  • 第三节 "文化讲坛"类电视节目的发展历程22-27
  • 一、"文化讲坛"类电视节目的产生22-24
  • 二、《百家讲坛》的发展历程24-27
  • 第二章 "文化讲坛"类电视节目的传播策略27-39
  • 第一节 节目定位27-29
  • 第二节 传播内容29-31
  • 第三节 传播技巧31-39
  • 一、故事化叙事32-33
  • 二、悬念的设置33-35
  • 三、声画的结合35-36
  • 四、主讲人的个性魅力36-39
  • 第三章 社会与文化视野中"文化讲坛"类电视节目的论争及思考39-47
  • 第一节 "文化讲坛"的公共职能39-42
  • 第二节 知识分子的社会身份及责任42-44
  • 第三节 关于"传统文化的大众化"44-47
  • 第四章 "文化讲坛"类电视节目的困境及前景47-58
  • 第一节 繁荣中的危机:"文化讲坛"类电视节目存在的问题47-52
  • 一、选题领域相对狭窄47-49
  • 二、形式单一且内涵不足49-51
  • 三、相关产业链发展不足51-52
  • 第二节 "文化讲坛"类电视节目的发展策略52-58
  • 一、文化责任与商业利益兼顾52-54
  • 二、扩展选题形成差异化生存54-55
  • 三、栏目品牌的塑造与延伸55-58
  • 结语58-60
  • 参考文献60-65
  • 附录65-66
  • 后记66-6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晨阳;杨丹丹;;“电视学术”的兴起与《百家讲坛》的文化功能[J];华夏文化论坛;2011年00期

2 李永凤;;后瓶颈阶段电视讲坛节目的出路——以《百家讲坛》为例[J];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艳;“文化讲坛”类电视节目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2 哈晓光;从大众文化批判角度看《百家讲坛》的娱乐性[D];辽宁大学;2008年

3 杨丽艳;央视《百家讲坛》大众化传播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孙建锋;文学批评电视传播现象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5 朱赢;解读《百家讲坛》[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李翔;电视讲坛类栏目学术媒介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7 李倩倩;《百家讲坛》带给电视科教节目的启示与思考[D];南昌大学;2007年

8 何丹丹;试论电视媒体对学术的娱乐性重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宋仪凯;《百家讲坛》成功策略探究[D];苏州大学;2008年

10 彭霞;《百家讲坛》系列图书畅销现象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文化讲坛”类电视节目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88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3388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7a2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