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国学论文 >

论张岱年的哲学观

发布时间:2017-05-19 21:31

  本文关键词:论张岱年的哲学观,,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张岱年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哲学家、哲学史家、哲学教育家和国学大师。他的“综合创造”的哲学观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提出“今后哲学之一个新路,当是将唯物、理想、解析综合于一”的创造性哲学构思时已经初露端倪。随着20世纪20至40年代《中国哲学大纲》和《天人五论》及多篇哲学论文的完成,张岱年哲学体系已告建立,他的哲学体系无处不体现着他对待哲学的综合创造的观点和态度,这种“综合创造”的态度就是他的哲学观,这种哲学观在他的哲学体系中得到充分的外化和阐扬,“综合创造”成为其哲学的理论支撑内核。正是在综合创造哲学观的统领下,张岱年以马克思辩证唯物论为主导和基础,运用现代西方哲学逻辑解析法将中国传统哲学与马克思辩证唯物论结合起来,创立了他的新综合哲学体系,由他首创的“兼和”这个哲学思想,是对中国传统哲学重“和”思想和中庸观念的批判继承和升华完善。 张岱年的新综合哲学体系博大精深,论证严密,行文严谨、平实,在综合创造哲学观的统领下,张岱年探索出了一条中国传统哲学更新、转型的现代化之新路,建立了一个新的哲学体系和哲学模式。他的这种探索同时具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意义,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和大众化开辟了一条新路,也为融会贯通中、西、马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本文在研读张岱年原著以及大量相关学术著作的基础上,结合学界对张岱年哲学的研究,总结和概括出张岱年的哲学观,并给予客观评价。
【关键词】:张岱年 哲学观 综合创造 兼和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B26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1 绪论8-14
  • 1.1 张岱年其人其说8-9
  • 1.2 研究现状9-13
  • 1.3 研究方法和主要创新点13-14
  • 2 张岱年哲学观的时代背景和学术思想渊源14-19
  • 2.1 时代背景14-16
  • 2.1.1 文化背景14-15
  • 2.1.2 社会背景15-16
  • 2.2 学术思想渊源16-19
  • 2.2.1 父兄家学的影响16-17
  • 2.2.2 马克思方义辩证唯物论17
  • 2.2.3 逻辑解析法17
  • 2.2.4 中国哲学中之“活的”倾向17-19
  • 3 张岱年哲学观的主要内容19-42
  • 3.1 何谓哲学19-27
  • 3.1.1 哲学与科学19-21
  • 3.1.2 哲学与文化21-23
  • 3.1.3 哲学与反哲学23-25
  • 3.1.4 哲学与哲学史25-27
  • 3.2 哲学的研究对象27-29
  • 3.2.1 对中国古代天人关系问题的探究27-28
  • 3.2.2 从静的天人合一到动的天人合一28-29
  • 3.3 哲学的研究方法29-32
  • 3.3.1 分析和综合方法的涵义30-31
  • 3.3.2 分析和综合的辩证关系31-32
  • 3.4 哲学的价值32-34
  • 3.5 综合创造的哲学观34-42
  • 3.5.1 综合创造哲学何以可能34-37
  • 3.5.2 以“兼和”易“中庸”37-39
  • 3.5.3 “兼和”即“综合创造(新)”39-42
  • 4 张岱年哲学观评价42-49
  • 4.1 张岱年哲学观的贡献与局限42-47
  • 4.1.1 张岱年哲学观的贡献42-46
  • 4.1.2 张岱年哲学观的局限46-47
  • 4.2 张岱年哲学观对当代中国哲学发展的启示47-49
  • 结论49-50
  • 参考文献50-52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52-53
  • 致谢53-5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雪;徐福来;;辩证法与逻辑解析法:张岱年哲学方法论的两个基本法则[J];党史文苑;2007年12期

2 杜运辉;;中国新文化“必不采新孔学的形态”——简论张岱年的马克思主义儒学观[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年01期

3 朱光磊;;竭才钻思,涯度幽远——张岱年的中西哲学比较研究[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4 刘福森;;哲学不是什么?——一种哲学观[J];理论探讨;2009年05期

5 胡军;中国现代哲学视野下的分析哲学[J];科学·经济·社会;2000年03期

6 周桂钿;优秀的哲学史家必定是哲学家——《中国哲学大纲》与张岱年哲学[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7 李维武;中国哲学的继往与开来——张岱年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哲学观及其启示[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8 汤一介;;张岱年先生和《中国哲学大纲》[J];群言;2004年07期

9 郭庆堂;;哲学观的历史演变及未来趋势[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10 方克立;张岱年在20世纪中国哲学史中应有之地位[J];学术探索;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原院长、研究员 方克立;[N];北京日报;2009年


  本文关键词:论张岱年的哲学观,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99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3799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490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