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国学论文 >

碑学的发扬

发布时间:2017-06-26 18:00

  本文关键词:碑学的发扬,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以康有为作为侧景式研究对象,以“一个向西方学习的先进中国人”为坐标,展示他的心路历程,剖析他的思想特色。其富有创意的新学伪经、托古改制、大同学说的思想,在中国近代史上掀起激荡的维新思潮。 康有为在上书变法和借今文经学冲击旧文化的同时,也在艺术美学领域掀起了新的审美,尤其对书法艺术的广泛深入的研究。 康有为身为维新变法领导人物,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辉煌的一页。很难设想,没有清代晚期康有为的介入,处于时代转折和世纪交替的中国书法艺术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发展状况。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没有康有为,清代碑学运动就会夭折或偃旗息鼓。作为个人,康有为也决没有超乎常人的神奇本领。康有为对于书法创作、书法理论发展的影响都是一个不容回避不可忽视的。 康有为是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也是著述丰富的学者。据《万木草堂丛书目录》统计,经、史、子、集四部合计共137种。其中政治理论书占大多数(如影响甚大的《孔子改制考》、《新学伪经考》、《大同书》等),文学艺术方面,除《广艺舟双楫》外,尚有《万木草堂所藏画日记》等。 康有为满怀政治热情上书不成时,希望破灭而苦闷的康有为,把精力与兴趣转向经学和金石学的研究,由此而产生了对书法艺术发展影响极大的《广艺舟双楫》。《广艺舟双楫》虽然是康有为政治受挫、思想苦闷的产物,更是他集新旧国学及西学于一身的广博的知识素养和进化维新思想贯注于书法艺术的产物。 康有为出生在一个“世以理学传家”的名门望族,自幼打下了深厚的国学基础。在研究康有为及其书法理论的时候,我们更要注意到“西学东渐”这一历史潮流的冲击和近代新学与传统文化的这一特定背景,才能理解康有为变法革新思想使其书法理论所产生的力度,并对其意义作出正确的把握和充分的估计。 康有为书法是特定时代产生的又一个书法高峰,是否既可将其置于学术史、文化史、思想史的背景下来进行研究,以凸显其民族价值,又从当时艺术界的环境和发展来考察它所显现出来的时代价值呢?从时代价值和民族价值的交融和错落处,也许可以发现另一种面目的康有为书法。现在这个时期,康有为书学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果;综观这些成果,这些研究的纵深度还不足,例如对康有为书法作品本体的研究还停留在比较浅显的状态,康有为不仅仅在书法理论上有巨大的成就,而康有为的书法艺术也具备书法史上大师级的作品水平,所以对康有为书法艺术的深入探讨是很有价值的;而且,对康有为的书学研究已经有一定的成果,而对康有为书学的整体深入的研究者少。 带着诸多问题,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心中一直围绕着几个待澄清的问题: 一、多年来,学术界许多人认为康有为发动维新变法的主要思想理论源于今文经学,可本文认为是西方进化论思想的产物。 二、康有为书学思想中的之重“抑帖卑唐”,可本文认为帖学观是康有为书学思想的重要部分。通过对康有为帖学观及其成因的探究分析,本文似乎对其“抑帖”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他在倡导碑学书风,建构碑学理论的同时,对帖学的价值经历了多次再认识的过程,似乎明白他晚年以碑为主,碑帖兼容的艺术实践则更可贵。 三、新文化运动以民主和科学开创了中国的现代文明。传统文化的各个领域无不经受了文化运动的洗礼。但唯独书法没有经历这番洗礼,无论是书法的内容和形式(包括语言内容),还论是古典书论和创作实践。这是至今尚未引起人们深入思考的奇特的文化现象。 研究历史是为了以古为鉴,借古开今。对康有为的改良思想及其对书学的影响的研究,使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康有为,更加明晰地认识书法的历史发展,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其思想、书学道路、书法思想的探讨。为我们观照和把握时代文化精神提供很多有益的启示。 本文认为,就当代书家来说,传统的学习不是过剩,而是不足。一方面亟待强调传统的回归,不仅是技法的学习,更包括书法史论和美学的研究开拓;另一方面,现代社会的发展,书法也要有更新工艺面貌和发展。这两方面看似相反,而实际上却是统一的。没有传统的回归,超越前代是不可能的。回归传统的目的就是创新。 本文用考证、比较、分析等方法,对康有为的艺术人生、书法渊源、书学理论等方面放入整个时代的大文化背景中进行了全面的研究。揭示出康有为内在的文化情怀、人格精神。最后对他的碑学运动的贡献及在整个书法史上的重要性作出了定位。 作者希望通过此文能抛砖引玉,能给更多的康有为关注学者一基石,为对康有为更深的研究以启发。
【关键词】:康有为 变革思想 广艺舟双楫 书法美学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J292.1
【目录】:
  • 中文摘要5-7
  • Abstract7-14
  • 绪论14-19
  • 一、写作背景和意义14-15
  • 二、选题的研究现状15-17
  • 三、研究目标和拟解决的问题17-19
  • 第一章 康有为的生平与学术19-31
  • 第一节 以科举考试的失利和七次上书清帝看康有为的性格形成19-25
  • 一、晚中的秀才19-23
  • 二、落榜的举人23-25
  • 第二节 康有为的学术及著作略述25-31
  • 一、康有为与今文经学25-26
  • 二、《新学伪经考》与《孔子改制考》26-31
  • 第二章 康有为的学术背景与书学思想渊源31-43
  • 第一节 清代学术思潮与清代中晚期书坛状况31-36
  • 一、清代学术的复古思潮和清中晚期的政治文化31-33
  • 二、乾嘉金石学风对清代中晚期书坛的影响33-35
  • 三、西学东渐与清代碑学的中兴35-36
  • 第二节 理论的启示:来源于阮元、包世臣36-43
  • 第三章 康有为的碑学思想及其《广艺舟双楫》43-85
  • 第一节 康有为的碑学思想之源43-46
  • 第二节 碑学的发扬——康有为的《广艺舟双楫》46-85
  • 一、《广艺舟双楫》47-58
  • 二、“抑帖、尊碑、卑唐、尊魏”的书学立场58-69
  • 三、康有为论书绝句十五首释评69-77
  • 四、康有为书学的师承77-85
  • 第四章 对康有为的书学认识85-92
  • 第一节 康有为书学的“形学”之见86-88
  • 第二节 康有为书学的“精”“熟”之融合88-90
  • 第三节 康有为“书学”与“变法”之相关性90-92
  • 第五章 康有为书法实践的两面性92-112
  • 第一节 激进下的碑学书之微探95-104
  • 第二节 隐匿下的帖学书作之气象104-112
  • 结语:对康有为书学思想的思考112-113
  • 文化现象之思考113-114
  • 现代碑、帖之思考114-115
  • 当代中国书法之思考115-118
  • 康有为学术年表118-123
  • 参考文献123-127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127-128
  • 致谢12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鸿钧;康有为书法观中的政治投影[J];岭南文史;2002年01期


  本文关键词:碑学的发扬,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870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4870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0c0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