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国学论文 >

上善若水思想对太极拳松静技术体系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06-26 18:01

  本文关键词:上善若水思想对太极拳松静技术体系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上世纪末掀起的国学热让过多接受西方文化的我们有了一个机会可以重新认识我们的传统文化。道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上善若水思想则是整个道家思想体系不可忽视的一节。老子在《道德经》中认为水“几于道”,作为世间最接近“道”的实体,水性体现着“道”性,故曰:“上善若水”。“道”存在于世间万物,并对万物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故而水性也能够对万事万物产生影响。太极拳从拳理到动作都与水性有着非常多的相似点,太极拳的著作中也有不少地方以水的形象和特性阐释太极拳。如今,研究上善若水思想和太极拳的联系的相关著作有很多,但关于上善若水思想与太极拳松静技术体系联系的研究则数之寥寥,因此本研究还是有其必要性的。本研究通过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得出以下结论:(1)“道”存在于万事万物之中,而水作为最接近“道”的实体,其蕴含的特性于人于事于物都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其中自然也包括太极拳。(2)松静是太极拳练习的关键所在,不松则劲力不能通达,不静则难以体会太极拳的内涵。“松”贯穿于太极拳的始终。太极拳的“松”分为五个不同的阶段:松开、松柔、松沉、松净和松化。(3)上善若水思想告诉我们,水是刚柔相济的。虽然柔是水的常态,但是,水滴石穿的韧性,水在大海中表现的惊涛骇浪,瀑布落下时的动人气魄却让我们也看到了水至刚的一面,缺刚缺柔都不是完整的水。同样地,太极拳中一味强调“松”也是不对的,水的刚柔相济反映在太极拳中便是“松”“紧”结合。(4)太极拳中“静”无处不在。太极拳的“静”可以分为五重境界:安静、平静、定静、虚静和空静。水的特性也可以为太极拳习练者在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提高“静”的境界提供一些方法,有着较强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上善若水思想 太极拳 松紧 松静技术体系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852.11
【目录】:
  • 中文摘要9-10
  • ABSTRACT10-12
  • 1 引言12-24
  • 1.1 研究背景12-13
  • 1.2 相关概念的界定13-15
  • 1.2.1 上善若水13-14
  • 1.2.2 太极拳14
  • 1.2.3 太极拳松静技术体系14-15
  • 1.3 国内外有关上善若水思想和太极拳的研究现状15-22
  • 1.3.1 国内外有关上善若水思想的研究现状15-17
  • 1.3.1.1 国外有关上善若水思想的研究现状15-16
  • 1.3.1.2 国内有关上善若水思想的研究现状16-17
  • 1.3.2 国内外有关太极拳的研究现状17-19
  • 1.3.2.1 国外有关太极拳的研究现状17
  • 1.3.2.2 国内有关太极拳的研究现状17-19
  • 1.3.3 国内外有关太极拳松静技术体系的现状研究19-22
  • 1.3.3.1 国外有关太极拳松静技术体系19
  • 1.3.3.2 国内有关太极拳松静技术体系的研究19-22
  • 1.4 研究对象22
  • 1.5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22-24
  • 1.5.1 研究目的22
  • 1.5.2 研究意义22-24
  • 2 研究方法24-25
  • 2.1 文献资料法24
  • 2.2 逻辑分析法24-25
  • 3 讨论25-47
  • 3.1 水之七德25-31
  • 3.1.1 居善地25-26
  • 3.1.2 心善渊26-27
  • 3.1.3 与善仁27-28
  • 3.1.4 言善信28
  • 3.1.5 政善治28-29
  • 3.1.6 事善能29
  • 3.1.7 动善时29-31
  • 3.2 太极拳中的“松”31-42
  • 3.2.1 什么是“松”31-32
  • 3.2.2 “松”的内容及作用32-33
  • 3.2.3 太极拳的“松”与“紧”33-37
  • 3.2.3.1 阴阳指导原则下的“松”与“紧”33-34
  • 3.2.3.2 水的“柔”与“刚”和太极拳的“松”与“紧”34-35
  • 3.2.3.3 松紧转换35-37
  • 3.2.4 “松”的阶段37-42
  • 3.2.4.1 松开37-40
  • 3.2.4.2 松柔40-41
  • 3.2.4.3 松沉41
  • 3.2.4.4 松净41-42
  • 3.2.4.5 松化42
  • 3.3 太极拳的“静”42-47
  • 3.3.1 安静43-44
  • 3.3.2 平静44-45
  • 3.3.3 虚静45
  • 3.3.4 定静45
  • 3.3.5 空静45-47
  • 4 结论47-48
  • 参考文献48-51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51-52
  • 致谢52-54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54-55
  • 承诺书55-5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徐伟军;李英奎;;太极拳理论与方法的诠释[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年09期

2 支川;;论太极拳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与发展[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3 于洪波;刘丽丽;;太极拳动作要领“沉肩坠肘”的解析[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4 李绍成;姜娟;;太极拳运动发展之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6年03期

5 易鹏;李勇;;太极拳的哲学阐释[J];体育文化导刊;2011年08期

6 田金龙;;太极拳空灵境界的证悟[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7 付芳;毛明春;;论太极拳的中正之说[J];搏击.武术科学;2008年09期

8 詹华宁;蒋志升;罗江;;论形而上的太极拳文化传播[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1年12期

9 张迎忠;辛海洋;;《打手歌》体悟[J];武当;2009年01期


  本文关键词:上善若水思想对太极拳松静技术体系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870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4870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a32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