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国学论文 >

国学经典的渗透作用

发布时间:2017-08-04 22:23

  本文关键词:国学经典的渗透作用


  更多相关文章: 国学经典 男幼师生 培养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和教育观念的更新,男幼师在幼教领域的数量正逐年增多,但在全国近几十万名的幼儿教师中却依然显得形单影只,为了满足男幼师生职业岗位的需求,提高其人文素养,本文试从国学经典入手,通过感悟先哲们的智慧,帮助学生改变对人生的认知与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
【作者单位】: 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关键词】国学经典 男幼师生 培养
【分类号】:G615
【正文快照】: 国学凝聚着中华文化之精髓,蕴含着无数先哲们的生命智慧、价值探索和道德感悟。当整个社会对国学的价值重新审视之时,幼儿园已经先行开展了国学教育,作为培养幼教师资的我们更应该加快脚步关注国学,从传之千古的国学经典中汲取力量。本文试图关注男幼师生这一幼教领域的新生力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丽明;试论外语课堂评估手段的现状及可选策略[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1期

2 王正明;践行道德策略性知识的意义及教学设计[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3 梁秀清;陈宏友;;儿童参与课堂学习能力标准建设初探[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4 滕瀚,唐智松;网络教育中情感教育的思考[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5 任向东;;论大学生人格的培养[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6 赵海鹏;尚艳秋;;隐性课程的潜教育价值分析——以生物学教学为例[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年03期

7 郑文;;词汇石化现象与词汇习得的心理认知机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8 何更生;迁移机制及其对教学实践的启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9 陈玉玺;知识创新及其认识活动的特点[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10 陈琳;动态循环的英语课堂教学法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民;;布鲁纳认知发现理论在综合英语教学中的应用[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五辑)[C];2010年

2 陈德安;申国昌;;荀子论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李欣;;中学英语教学的三大认识误区及诊断[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蒲生财;;中学化学教师如何通过课堂教学体现教材价值功能[A];甘肃省化学会成立六十周年学术报告会暨二十三届年会——第五届甘肃省中学化学教学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5 曹巧珍;宋阳;田霖;夏寅贲;;无线通讯在英语词汇学习中的应用研究[A];教育技术应用与整合研究论文[C];2005年

6 叶晓玲;邱晓丹;;论精细加工理论和成分显示理论在课堂教学设计中的应用[A];教育技术:信息化阶段新发展的研究[C];2007年

7 李懋;万伟平;肖平;;推进高、中等职业教育相互衔接的策略设计[A];经济发展与管理创新--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闫伟;;制造“冲突”与转变错误概念[A];2005年全国高校非物理类专业物理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李胜平;;论新课程理念下数学讲授法的有意义教学[A];全国高师会数学教育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宋晓平;;数学课堂学习动力与“教学用问题”研究[A];全国高师会数学教育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苑廷刚;运动视频图像多重处理技术系统在田径科研领域中的应用和创新[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2 朴宣姝;学前对韩汉语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陈松;自我调节学习中成就目标的动机效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罗芳;西藏农牧区小学汉语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琼;以实践能力培养为取向的知识教学变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朱晓红;中学生学习动机缺失量表的编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7 孟冬梅;英语课堂动机激励教学设计[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8 唐泽静;高中英语教师知识及其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希希;论有效的课堂交往[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10 喻平;数学问题解决认知模式及教学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远芳;运用认知方法网络结构图对高三立体几何复习课的研究与实践[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马艳;概念图在高中化学教学设计中的应用[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马爽;元认知干预技术加入生理训练对惊恐障碍治疗效果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鞠杰;高中地理学案导学与情境场相结合的实践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喜杰;关于小学数学迁移能力培养的实践与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黄凤秋;多媒体英语听说教学模式与传统英语听说教学模式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7 杨慧丽;高校网络课程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发展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张福英;黑龙江省青少年道德认知发展及德育对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9 袁征;初中生课下有效学习方式现状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陈星;城市初中初任教师实践性知识现状及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永明;如何激发学生对体操课的兴趣[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1994年02期

2 朱学铭;重视高校学生中党的建设工作[J];扬州职业大学学报;1996年00期

3 胡桂花;跨世纪大学生的素质与体育[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3期

4 薛昱;重视物理教学中的思维培养[J];零陵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7年S1期

5 陈新科,王惠珠,沈君佐;广聚人才 培养人才 使用人才[J];研究与发展管理;1997年05期

6 樊华;论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培养[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1997年03期

7 周蓓,贾升;数学教学中类比能力的培养[J];固原师专学报;1997年03期

8 杜尧君,姜茂发,施月循,王文忠;适应社会需要加强工程类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J];辽宁教育研究;1998年03期

9 金薇;高师音乐专业学生的能力培养与测试[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3期

10 杨本济;运用多面知识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J];保山师专学报;199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正文;;浅谈中职生职业兴趣的培养[A];农业职业教育与“三农”问题——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2 刘闯;杨丽珠;;3—6岁幼儿自我延迟满足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吴才蓉;;加快创新型人才培养 推动烟草行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A];湖北省烟草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张京海;陈世敏;崔海荣;韩凝;孙子涵;;从中段尿中培养出2株猪红斑丹毒丝菌[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8年

5 陈慧珠;杨文强;;创业教育:培养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创业人才[A];“职业教育与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研讨会暨第十三次职业教育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王琼;;高职院校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A];2007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7年

7 崔松菲;;改进实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A];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07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张晓莉;樊乃龙;仵建华;;中医医院基层人才培养浅谈[A];甘肃省中医药学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甘肃省针灸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6年

9 汤瑞湖;;服务地质找矿 培养合格人才[A];国土资源职教改革与创新[C];2009年

10 穆新华;葛红娟;;谈创新性人才的培养[A];第二届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在金;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脑创伤的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2 陈兰波;我国优秀篮球运动员的成长与培养[D];苏州大学;2006年

3 秦元海;论科学精神[D];复旦大学;2006年

4 王东;论诚信观的培养[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5 彭柏林;道德需要论[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6 邢荣莲;海洋底栖硅藻的筛选、培养和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7 董玉珍;神经营养因子-3基因修饰的雪旺细胞对神经缺损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8 彭希林;新农村建设中培养新型农民问题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8年

9 姜丽华;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姜桂萍;艺术表现力在艺术评分类项目中的竞技价值及其培养[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国庆;审美活动与创造力的培养[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2 王彦颖;论高职院校学生应用写作能力的培养[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3 姚艺苹;案例教学与中学生地理科学素养的培养[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4 李伟;从认知图示理论角度谈英语语感培养[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5 房元群;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培养[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6 熊桂琪;论农民工子女健康心理的培养[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刘馨;高校辅导员职业素养存在问题及培养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8 段毅龙;中国石油XX油田公司高技能人才培养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9 汪Y,

本文编号:6220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6220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15b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