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国学论文 >

论上田秋成笔下的男子汉形象

发布时间:2017-08-10 13:34

  本文关键词:论上田秋成笔下的男子汉形象


  更多相关文章: 论上 田秋成 秋成 笔下 男子汉 形象


【摘要】: 上田秋成是前期读本的代表作家之一,同时他又在国学、和歌、俳句方面有极深的造诣,并通晓茶道。秋成在进行读本创作时,善于从前人的作品或历史的、现实的事件中取材,借以表达自己的观点。 秋成晚年创作的《男子汉物语》和《尸首的笑脸》尽管都取材于“源太骚动”这一真实事件,但是两部作品的主人公并不相同,而且作品的主旨也不相同。本论文通过比较两篇作品中截然不同的两种男子汉形象,考察秋成对“男子汉”的认识,进而了解在这两个男子汉形象背后存在的秋成对当时伦理道德的思考。“源太骚动”事件发生于明和四年(1767)十二月三日。山城国爱宕郡一乘寺村的村民渡边源太的妹妹与同族渡边团次的儿子右内相恋,但是他们因为团次的激烈反对而无法结婚。源太因此带着新娘装扮的妹妹闯入了团次的家,并在团次面前砍下了妹妹的头。由于源太在这一事件中的言行表现,他被人们称赞为“男子汉”。 秋成在《男子汉物语》中以源太一家为中心,如实地记录了事件的经过,并且细致、周到地说明了源太斩杀妹妹的原因。源太的妹妹与右内偷偷相恋,但是右内家坚决反对他们结婚,源太的妹妹由于右内的父亲坚决不肯接纳自己,以及右内对他们誓言的背叛而决定自杀。源太的母亲在了解女儿意欲殉情的原因后,不仅支持她的决定,而且还让儿子源太进行协助。于是,就出现了事件最后的斩首结局。源太做出斩杀妹妹这样残酷的行为,一方面是为了妹妹免于因为私通而坠入所谓的“畜生道”;另一方面是出于廉耻心,想以此来洗刷被对方轻视的耻辱,维护家庭名誉。他在事件中表现出的坚毅和果敢,以及以妹妹的死来维护家庭名誉的精神,与武家所推崇的精神相一致,因此可以说源太是当时武家的理想形象。 被小说化处理的《尸首的笑脸》,虽然根据事实设置了事件框架和人物关系,但在人物形象细节的设定、事件具体的展开等方面进行了很大的改写。五曾次的儿子五藏与同族元助的妹妹阿宗经常往来,不知不觉中两人相爱了。但是,五藏的父亲五曾次因为对方家境贫寒而坚决反对。阿宗因此抑郁成疾,逐渐病入膏肓。在这种情况下,五藏决定将她娶进家门。然而此时,五曾次仍不准阿宗进门。阿宗在弥留之际希望能死在五藏的家里。了解妹妹心情的元助,带着妹妹去了五曾次的家,并在那里抽刀砍下了阿宗的头,让她死在了未婚的“夫家”。如果说《男子汉物语》产生于秋成对源太男子汉精神的感叹,那么再次创作的《尸首的笑脸》则是秋成对“源太骚动”素材中深层问题的揭示,即因为社会道德而使人陷入悲剧。 《尸首的笑脸》中的五藏是秋成以右内为基础创作的人物。既风雅又文武双全的五藏,处于家长制的家庭中,是一个孝顺、诚实的男子,同时又缺乏勇气和决断力。五藏的心理,既有被封建道德束缚的旧思想,又有追求自由恋爱的新思想。因此,他在对父母的孝顺与对恋人的信义之间苦恼,既不能忤逆父母,又不能抛弃恋人。他的烦恼其实就是如何在不打破封建道德的同时,成就父母不允许的爱情。因此他打算让父母领养一子让其继承家业,而自己与阿宗离家出走结为夫妻。这样,便做到了对父母的孝与对爱情的忠两全其美了。可是,这在当时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江户时代,儒学处于统治地位,儒家的道德是人们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儒家的家族道德以“孝”为基础,强调家长的绝对权威。被称赞为孝子的男人,在遇到父母的意志与自己的爱情相矛盾的境况时,应遵从父母的命令,抛弃爱人,即压制人的基本感情而服从道德规范。这样的道德状况决定了五藏在与父母的分歧中必然会失败。 与源太坚毅、果敢的男子汉形象相比,优柔寡断的五藏似乎称不上男子汉。但是他的行为与其说是优柔寡断,倒不如说是在考虑两全其美的解决办法更为贴切,这恰恰表明了五藏的优秀。他已经不是传统家长制下的那种盲目顺从父母,即使是抛弃爱人也要听从父母命令的男子了。秋成描写的五藏这一男子汉形象,是真正了解爱情的、优秀的男人形象。 秋成所描写的男子汉形象,除源太和五藏之外还有如樊哙、小传次等许许多多各具特色的人物,笔者希望以此为基础,今后继续加深对秋成所描写的男子汉形象的研究。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I313.74
【目录】:
  • 日文提要4-6
  • 一、序娭6-8
  • 二、本娭8-28
  • 1、『ますらを物姙』と『死首のT矘T』の成立怤程とその内容8-12
  • 2、upなる二つのますらを像12-19
  • 3、秋成の再Ru作の目的と意,

    本文编号:6510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6510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258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