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国学论文 >

《礼记》中的礼学生命观与生命教化论

发布时间:2017-08-12 16:38

  本文关键词:《礼记》中的礼学生命观与生命教化论


  更多相关文章: 《礼记》 礼学 生命观 生命教化


【摘要】:《礼记》是儒家经典著作,作为中国传统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之一,其在政治、社会、伦理、文化、哲学等诸多领域都有极大的成就,对中国人之个性的形成有深入骨髓的影响。生命观是人类对整个自然界中的生命的看法,包括人类对个我生命的认识、人类的社会属性和人类的生死观;生命教化是关于生命的教育和感化,既要关注生命本身,也要致力于提升人的生命价值。《礼记》中展现的礼学生命观从礼学角度分析人对自身生命的看法和人的价值问题,还有人类的社会属性以及对生死的态度。礼学生命教化也由礼本身所具备的特征出发来塑造人的行为和心性。 本文对《礼记》中礼学生命观和生命教化的研究首先从礼的思想基础出发。理是礼的思想基础,从礼的终极依据,也即本体论依据——理、礼的直接依据——天地和礼的现实依据——情三方面来阐述,由中国传统天人合一思想为礼寻求一个至善至美的根源。礼学生命观从礼是人之为人的本质、以“五伦”为中心人的社会属性和谨于治生死的礼学生死价值三点做具体分析,再由此引申出礼学生命教化,分别为礼学生命教化的核心、精神、目标和方法,尽可能地凸显出礼学敬畏生命和顺应生命之性的生命精神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生命教化特征。礼学生命教化的具体实践包括言行上的礼仪训练、人生礼仪的践行和国家旌表系统对礼的推行。最后论述礼学生命观和生命教化的意义以及其对现代生命教育在行为和心性方面的启示。 国学的复兴是时代的要求,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需要继承和发展,我们自身的问题还是应该从我国的文化土壤中找寻解决之道。本文正是基于这种目的而产生的,希望中国传统的经典可以为物质高度发达的现代人提供一些思想上的灵感,无处不在的教化正是本论文的重点所在。
【关键词】:《礼记》 礼学 生命观 生命教化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B22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6
  • 目录6-8
  • 引言8-12
  • 1.1 礼之起源与礼之本质8-9
  • 1.2 礼学的生命精神与生命教化的特征9-10
  • 1.3 礼学的研究现状概述10-12
  • 第1章 “礼者,理也”——礼的思想基础12-18
  • 1.1 “礼也者,理也”——礼的终极依据12-16
  • 1.1.1 “礼也者,理也”——理是礼的本体论基础13-14
  • 1.1.2 “礼谓之天理之节文”——礼是理的发用和体现14-16
  • 1.2 顺乎人情——礼的现实依据16-18
  • 1.2.1 礼,承天之道以治人之情16
  • 1.2.2 礼,,因人之情而为之节文16-18
  • 第2章 《礼记》中的礼学生命观18-29
  • 2.1 《礼记》对人的生命本质的探索18-20
  • 2.1.1 礼:人之为人的本质18-19
  • 2.1.2 “人者,天地之心也”——人的地位与价值19-20
  • 2.2 《礼记》对以人伦为中心的人的社会属性的规定20-24
  • 2.2.1 “五伦”与人的社会属性的建构20-23
  • 2.2.2 孝在人的社会属性中的独特地位23-24
  • 2.3 “礼者,谨于治生死者也”——礼学的生死价值24-29
  • 2.3.1 礼对人的生死态度的确立25-26
  • 2.3.2 礼在生死超越中的地位与作用26-29
  • 第3章 《礼记》的礼学生命教化论29-38
  • 3.1 礼的教化的内在核心原则——“敬”30-31
  • 3.2 礼的教化的精神祈向——“和”31-32
  • 3.3 礼的教化的作用及境界32-34
  • 3.3.1 礼的教化的作用32-33
  • 3.3.2 “从心所欲不逾矩”——礼的教化的境界33-34
  • 3.4 礼的教化方法34-38
  • 3.4.1 “洒扫应对进退”——礼之规训35-36
  • 3.4.2 礼对人性的转化和塑造——礼之教化36-37
  • 3.4.3 礼的规训与教化的关系37-38
  • 第4章 《礼记》中生命教化论的施行渠道38-43
  • 4.1 蒙学中的礼仪训练38-40
  • 4.2 人生礼仪中礼的实施40-42
  • 4.3 国家旌表系统对礼的推行42-43
  • 第5章 礼学生命观与生命教化论的现实意义43-46
  • 5.1 礼的缺失与当代人性的迷失43-44
  • 5.2 礼学生命观与生命教化论对现代生命教育的启示44-46
  • 结语46-47
  • 参考文献47-50
  • 致谢50-51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5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柏成;论《礼记》有关篇章与墨家思想的关系[J];社会科学战线;2004年05期

2 石勇;能说“拾级而下”吗?[J];阅读与写作;2005年03期

3 潘斌;;王安石佚书《礼记发明》辑考[J];古代文明;2010年02期

4 李琳;杜宏春;;《礼记》的教育思想的现代价值[J];名作欣赏;2009年06期

5 贺更粹;;和:《礼记》礼乐教化的旨归[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6 杨帆;;略论《礼记》次序表示的典型性[J];现代交际;2011年06期

7 张忠朴;;生命的储存与再生[J];成功;2003年06期

8 卢静;;试论《礼记》的文章风格[J];社会科学家;2005年06期

9 宋钟秀;;理雅各《礼记》英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J];三明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10 蒋力生;;论儒家的生命观及其养生学意义[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8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燕国材;;《礼记》的教育心理思想研究[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2 汪诚国;;瞿秋白的生命观[A];瞿秋白研究新探——纪念瞿秋白同志诞辰一百周年座谈会论文集[C];1999年

3 李霞;;生命本位与自然关怀——道家生命观的基本特征及其现代价值[A];中国哲学史学会2004年年会暨中国传统哲学当代价值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汪诚国;;瞿秋白的生命观[A];瞿秋白研究新探[C];2002年

5 陈普;周红黎;;傣族医学生命观的探讨[A];《中国民族医药杂志》傣医傣药专辑(一)[C];2007年

6 居阅时;;透析传统建筑中的象征现象——寓于建筑要素中的生命观[A];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园林委员会第十二届学术研讨会会议文件[C];1999年

7 王志红;;傣医学“心”“身”同生的生命观[A];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第12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夏祖恩;;《礼记》对基本法理的构建[A];福建师大福清分校2003年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9 徐孙铭;;试析吴信如居士的生命观与生死观[A];佛教生死哲学与生命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9年

10 梁文宁;;逝川之慨——孔子生命观的延续和发展[A];孔学研究(第十五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五次暨海峡两岸第八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鹏 张雪飞;修身在正其心[N];保定日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闫静;要树立正确的生命观[N];中国安全生产报;2010年

3 王志红 云南中医学院;怒族生命观的医学解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4 徐文彬;《礼记》的恤老思想[N];中国社会报;2011年

5 武汉大学国学院与哲学学院教授 郭齐勇 本报记者 陈菁霞 采访整理;和学生一起“会读”《礼记》[N];中华读书报;2010年

6 唐卉;铃木贞美:多重危机下的21世纪生命观[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7 陆建华;开拓道家哲学研究的新领域[N];光明日报;2005年

8 孙以楷;存在与超越[N];光明日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薛锁明;孩子为啥不爱惜自己[N];山西日报;2006年

10 汤学智;文学缺氧乏钙[N];社会科学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锷;《礼记》成书考[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2 洪蓉;《礼记》文艺思想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3 章文春;基于形气神三位一体生命观的气功修炼理论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4 韩丽娟;《礼记》中的礼乐教化美育思想与儒家审美人格的建构[D];山东大学;2012年

5 刘智跃;颓圮的边界与生命的回响[D];苏州大学;2006年

6 成守勇;礼乐生活[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连遥;道教生命观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8 武宇嫦;礼与俗的演绎[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9 卢静;《礼记》文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10 徐国荣;中古文士生命观及其文学表述[D];南京大学;199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时超;我国大学生生命观调查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2 李丹;当前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2年

3 王琳;《礼记》祭祀词语的起源与流变[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4 鲁婷;《礼记》对“礼”的人文诠释[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曹国洲;《礼记》所见的礼学和人的完善思想初探[D];西北大学;2011年

6 刘新颖;《礼记》语言学思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7 崔闽;大学生生命观问题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8 黄城烟;《仪礼》《礼记》升降类动词组合关系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2年

9 韩琳琳;《礼记》与西汉社会[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10 穆圣华;当代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6626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6626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87b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