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国学论文 >

中华“国学”体系构建雏议

发布时间:2017-08-20 22:03

  本文关键词:中华“国学”体系构建雏议


  更多相关文章: 国学体系 儒释道 诸子 三统 四部 五常 六艺


【摘要】:考察中外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国度,在近代化或现代化过程中,都有过传统丢失、国学重振的过程。中国近代的国学运动也是如此。本文回顾了自19世纪末期以来中国"国学"运动的历史,检讨种种有关"国学"的定义和范畴,认为迄今为止,虽然说法多样,见解殊别,但都缺乏完整的概括和精确的表述。笔者认为,今天谈"国学"应当包括知识学术体系、道德伦理体系、信仰价值体系等三大领域,只有从传统文化的固有词汇中去寻找固定的概念组合,才能有效而又亲切地概括和把握"国学"的基本内涵,也才能构建起传统"国学"的系统体系。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国际儒学研究院;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关键词】国学体系 儒释道 诸子 三统 四部 五常 六艺
【分类号】:G122
【正文快照】: “国学”自从19世纪末在中国讨论以来,已经经历了一个多世纪,关于它的内涵和定义曾经五花八门,莫衷一是,时至当下仍无定论。综观各家说法,大致可归纳成以下几种:一是“国学即六艺之学”,此说以马一浮先生为代表。一是“国学即四部之学”,此说以章太炎先生为代表。一说“国学即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静;;“儒释道”哲思在当今室内设计中的传承与发扬[J];美与时代(下半月);2008年08期

2 黎业明;;湛若水与王阳明关于儒释道问题的论辩[J];学术研究;2009年06期

3 孙哲慧;;陶诗中的儒释道[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4 赖功欧;论中国文人茶与儒释道合一之内在关联[J];农业考古;2000年02期

5 杨清平;试论六朝时期儒释道“三教”对岭南地区葬俗的影响[J];广西民族研究;2002年01期

6 宋道发;;本迹史观视野中的三教关系[J];宗教学研究;2009年02期

7 常妙;;山东青州举行首届儒释道传统文化高峰论坛[J];法音;2009年12期

8 苑宜江;;茶文化与儒释道[J];散文百家;2010年07期

9 叶小文;任法融;传印;杜维明;;儒释道三家的当代对话——“中华之道儒释道巅峰论坛”纪实[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10 孙建平,朱汉民;蒙元帝王的儒释道观及其演化[J];船山学刊;200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深;;文明冲突与合作中的基督教伦理与儒释道伦理[A];诠释与建构——汤一介先生75周年华诞暨从教50周年纪念文集[C];2001年

2 郑晓江;;生死“认命”与生死智慧——以佛教《心经》为中心[A];佛教生死哲学与生命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9年

3 吴凤春;;儒释道三家思想在圆明园景群中的体现[A];中国紫禁城学会论文集(第二辑)[C];1997年

4 张如良;;对发展陕西文化旅游产业问题的反思[A];陕西省体制改革研究会2006-2007优秀论文集[C];2007年

5 姚炎祥;;关于高僧大休研究的思考[A];纪念大休上人诞辰一百四十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6 张如良;;对发展陕西文化旅游产业问题的反思[A];陕西省体制改革研究会2007优秀论文集[C];2007年

7 孔妮妮;;从佛教与道教的对比中看李白思想转变的必然性[A];中国李白研究(2000年集)[C];2000年

8 “关公文化旅游研究”课题组;赵波;陈建成;;关公文化旅游现状及对策研究[A];2006中国山西·关公文化论坛论文汇编[C];2006年

9 裴斐;;李白个性论[A];中国李白研究(一九九零年集·上)——中国李白学会第二届年会纪事[C];1989年

10 周振东;田祥喜;孙瑞松;;浅论李时珍对阴阳五行说的继承与发展[A];全国第十一届中医医史文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邸永君;儒释道相互关系之思考[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2 邸永君;儒释道:共撑传统精神大厦[N];中国民族报;2003年

3 书评人 以礼;解析儒释道的基本人生观[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4 宋志明;安顿价值 培育精神[N];光明日报;2006年

5 记者  罗学锋;张学忠来乐调研“第一山”建设项目[N];乐山日报;2006年

6 裴礼辉;三花并蒂儒释道 蕴和寓静武夷茶[N];闽北日报;2009年

7 本版编辑 黄海川 蒋悦明;商界国学热[N];民营经济报;2007年

8 南京大学哲学系 许颖;对“国学热”的双向思考[N];光明日报;2008年

9 刘荣青邋宋殿斌 李志辉 战超;打造“圆心”[N];德州日报;2008年

10 罗龙炎;涵养民风 化育和谐[N];九江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小山;李翱生平与思想新论[D];西北大学;2009年

2 杨军;宋元三教融合与道教发展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3 王晓薇;宋代《中庸》学研究[D];河北大学;2005年

4 张冬卉;和之以天倪[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5 吕变庭;北宋科技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斯朗;论儒释道对李贽哲学思想的影响[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2 邹义煜;历史时期武夷山儒释道的构成及其关系[D];厦门大学;2007年

3 李虹;试论南北朝时儒释道的走向[D];山西大学;2006年

4 朱玉;西部电影中的儒释道文化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5 王和勋;浅析“三言”中因果报应故事的类型与思想成因[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6 余波;清儒吴肃公《广祀典议》研究[D];安徽大学;2007年

7 刘放;薛侃思想研究[D];汕头大学;2005年

8 张国林;论“韵外之致、味外之旨”说的文化蕴涵[D];曲阜师范大学;2008年

9 樊毓;崔致远研究[D];西北大学;2004年

10 张贤雷;泰山儒释道的文化关系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7090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7090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959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