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国学论文 >

刘孟伉书法分期及书风形成初探

发布时间:2017-09-18 10:04

  本文关键词:刘孟伉书法分期及书风形成初探


  更多相关文章: 刘孟伉 民国书法 碑帖融合 书法空间美学


【摘要】:刘孟伉先生,在民国时期的巴蜀地区,可谓是引领巴蜀风尚的传奇人物,其书法艺术自成一家,独具风格。并且他不仅仅是一个兼功真、草、隶、篆的书法家,还是一个革命战士,一个诗人,具有极高的文学修养。其书风成熟于民国,一个思想,,文化,艺术空前活跃,异彩纷呈的时期,同时也是一个动荡的社会时期,这种社会环境,使其一生历经无数的磨难和坎坷。特殊的人生阅历和扎实的国学素养造就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纵观刘孟伉的整个书学过程,可以清晰地发现,他的书风由最初的秀丽刚健逐渐走向成熟时期的沉质老辣。本篇文章就刘孟伉的书风为研究点,从他学书的各个时期的书法作品为依据,进行刘孟伉书法分期研究,并从中梳理了一条以刘孟伉的行草书为例的书法艺术风格形成的线索。最后以这条线索为依托,从中得出我们学习书法的启示。
【关键词】:刘孟伉 民国书法 碑帖融合 书法空间美学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美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J292.1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7
  • 目录7-8
  • 引言8-9
  • 第一章 研究背景9-15
  • 第一节 民国时期中国的书法概况9-11
  • 第二节 民国时期的巴蜀书法11-12
  • 第三节 刘孟伉的革命生涯12-15
  • 第二章 刘孟伉的书法分期15-24
  • 一.跟随刘贞安学书阶段(1909——1921 年)15-16
  • 二.自主临帖学习探索阶段(1922——1933 年)16-18
  • 三.在战斗、奔波、游历中逐渐成熟阶段(1934——1952 年)18-21
  • 四.彰显个性,全面成熟阶段(1952——1969 年)21-24
  • 第三章 刘孟伉的书风形成24-36
  • 第一节 从刘孟伉的行草书看其书风特点24-27
  • 第二节 刘孟伉篆书书风与其篆刻的融合27-30
  • 一.书印互通27-29
  • 二.微刻艺术29-30
  • 第三节 刘孟伉隶书书风的形成特点30-32
  • 第四节 刘孟伉楷书书风的形成特点32-33
  • 第五节 引领诗坛的墨客33-36
  • 结语36-38
  • 参考文献38-39
  • 致谢39-40
  • 学术成果统计4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兴国;论刘孟伉与三峡书风的形成[J];文史杂志;2001年05期

2 任言;纪念刘孟伉诞辰105周年[J];文史杂志;1999年03期

3 胡厚生;豪气冲霄汉 恢宏囊万殊─—刘孟伉先生书法艺术概论[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4 魏学峰;;才华四溢的一代巴蜀名流——记四川省文史研究馆首任馆长刘孟伉[J];世纪;2008年06期

5 钟树梁;读《刘孟伉诗词选》书感[J];文史杂志;1996年01期

6 ;刘孟伉书法、篆刻作品选[J];文史杂志;1989年03期

7 康济民;;革命者·文史学家·艺术家——在枪林弹雨和墨海文山中纵横的刘孟伉[J];文史杂志;2010年02期

8 谢季筠;试谈刘孟伉的书法篆刻艺术[J];文史杂志;1986年04期

9 林向北;革命老人刘孟伉[J];红岩春秋;1999年03期

10 何剑熏;重读刘孟伉先生诗集题记[J];文史杂志;1987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树华;;联墨·书法·时代·创新[A];联墨艺术与时代——全国第三届联墨名家邀请展暨第二届全国对联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邓清远;;简论书法艺术与经济价值的转化及异化[A];贵州省写作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蔡栋;;楚调自歌 风神超迈[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4 ;丝绸之路文化新园林——兰州碑林[A];中国公园协会2004年论文集[C];2004年

5 莫小不;;梁启超美学思想对书法艺术的启示[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6 叶鹏飞;;浪漫主义书风的绝响——傅山书法之意义[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7 夏东荣;;汉字成为书法艺术的中国文化因素[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魏伯庆;;书法需要批评[A];三秦文化研究会年录(二0一一年)[C];2011年

9 李会;;浅谈如何创造书法艺术的意境之美[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10 刘锋;;清代楹联大家的书法艺术简论[A];联墨艺术与时代——全国第三届联墨名家邀请展暨第二届全国对联论坛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一书法艺术赏析[N];中国文化报;2009年

2 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 言恭达;书法艺术的时代审美转型[N];光明日报;2008年

3 谢庆立;笔歌墨舞见精神[N];中国文物报;2011年

4 金桓;书如佳酒不宜甜[N];吉林日报;2005年

5 王靖;传承文化精髓 书写人生境界[N];中国艺术报;2010年

6 ;庆祝刘艺先生八十大寿[N];中国妇女报;2010年

7 魏义;流露于笔端的心路轨迹[N];人民日报;2007年

8 广西艺术学院副教授 博士 唐楷之;泱泱大国书[N];美术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钟哲;无言之诗·无形之舞·无图之画·无声之乐[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10 胡舜庆;时向庖中推笔意 闲来湖上看波纹[N];中国文物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涛;东晋“新体”书法成因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2 辛勋;论朝鲜后半期书法艺术的发展[D];复旦大学;2009年

3 周延;弘一书法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2年

4 燕凯;视觉与神遇[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3年

5 汪世基;当代台湾书法创作之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6 王传峰;中日近现代书法交流比较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12年

7 黄一鸣;王铎书法的形式与空间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08年

8 杜浩;同构与冲突[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9 张建华;碑学的发扬[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2年

10 周旭;“崩坏与重建”[D];中国美术学院;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茜;刘孟伉书法分期及书风形成初探[D];中央美术学院;2014年

2 耿灿;孙过庭书法情性观的美学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3 赵慧;倪元璐书法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成聚;论梁启超的书学思想及实践[D];暨南大学;2011年

5 崔永升;永tF刻帖与题跋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赵京娜;张雨书法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7 文静;墨海深处的生命凸现[D];贵州师范大学;2008年

8 俞在玉;汉字笔画“钩”的文字学意义及其美学特征[D];青岛大学;2010年

9 史春丹;何绍基论书诗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杨蓓;平面构成中书法艺术的应用及教学[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8748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guoxuejiaoyulunwen/8748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910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