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学理论论文 >

学生内隐学习的形成机制及其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3 22:02

  本文关键词:学生内隐学习的形成机制及其应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一直是教学论研究中的热点问题。经过众多的实验研究发现,内隐学习在处理复杂任务和复杂知识时,有着外显学习无法替代的优势和作用,传统的只重视学生外显学习的教学观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所以,研究内隐学习理论,并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发挥内隐学习的指导作用,有助于我们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本文从内隐学习的内涵和特征出发,关键是要深入而准确地揭示内隐学习的形成机制,并力图在基于内隐学习的教学策略上做出些许有益的探索。 论文安排了4章内容,以内隐学习的本质内涵和基本特征作为基础,推进到学生内隐学习的形成机制研究,最后形成教学策略。 第一章分析内隐学习的内涵、特征、层次和影响因素。 第二章揭示了内隐学习的知识表征过程,以及内隐学习对学生的发展功能。 第三章分析了内隐学习形成的基本要素,进而提出了内隐学习的一般模型和内隐学习的形成机制。 第四章在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内隐学习的教学过程和特点,并提出了基于内隐学习的教学实施策略。 本文认为,在内隐学习的形成机制基础之上,基于内隐学习的教学策略包含了任务情境策略;体验反思策略;对话互动策略;实践运用策略。
【关键词】:内隐学习 机制 教学策略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424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9
  • 1 前言9-22
  • 1.1 问题的提出9-10
  • 1.1.1 内隐学习是课堂学习的重要机制9
  • 1.1.2 学校教育中较为重视外显学习而忽视内隐学习9-10
  • 1.1.3 基于内隐学习形成机制的教学策略研究相对较少10
  • 1.2 文献综述与反思10-20
  • 1.2.1 已有相关研究的进展10-11
  • 1.2.2 已有相关研究的反思11-20
  • 1.3 本研究的基本框架20-22
  • 1.3.1 研究目标20
  • 1.3.2 研究内容20
  • 1.3.3 研究思路及方法20-21
  • 1.3.4 拟取得的创新点21-22
  • 2 内隐学习的内涵和特征22-25
  • 2.1 内隐学习的内涵22-23
  • 2.2 内隐学习的特征23
  • 2.2.1 自动性23
  • 2.2.2 抽象性23
  • 2.2.3 理解性23
  • 2.2.4 强健性23
  • 2.2.5 稳定性23
  • 2.3 内隐学习与外显学习的关系23-25
  • 3 内隐学习的层次结构与影响因素25-29
  • 3.1 内隐学习的层次结构25-26
  • 3.2 内隐学习的影响因素26-29
  • 3.2.1 材料对内隐学习的影响26-27
  • 3.2.2 时间对内隐学习的影响27
  • 3.2.3 情境对内隐学习的影响27-28
  • 3.2.4 注意对内隐学习的影响28-29
  • 4 内隐学习的知识表征与实现途径29-33
  • 4.1 内隐学习的知识表征29-30
  • 4.1.1 抽象性理论29
  • 4.1.2 样例理论29
  • 4.1.3 片段理论29-30
  • 4.1.4 组块理论30
  • 4.2 内隐学习的实现途径30-31
  • 4.2.1 选择性编码30
  • 4.2.2 选择性组合30-31
  • 4.2.3 选择性比较31
  • 4.3 内隐学习的发展功能31-33
  • 4.3.1 促进高级规则的习得31-32
  • 4.3.2 促使灵感顿悟的产生32
  • 4.3.3 提高思维决策的效率32
  • 4.3.4 提高学习迁移的效果32-33
  • 5 内隐学习的形成机制33-41
  • 5.1 内隐学习的基本要素33-34
  • 5.1.1 信息输入33
  • 5.1.2 表征联结33-34
  • 5.1.3 行为选择34
  • 5.2 内隐学习的一般模型34-38
  • 5.2.1 内隐学习的一般模型34-35
  • 5.2.2 对模型的一般说明35-38
  • 5.3 内隐学习的形成机制38-41
  • 5.3.1 信息输入是内隐学习的前提38
  • 5.3.2 表征重述是内隐学习的关键38-39
  • 5.3.3 知识表征是内隐学习的重要环节39
  • 5.3.4 内外驱动是内隐学习的动力39
  • 5.3.5 中枢需求是内隐学习的保证39-41
  • 6 基于内隐学习的教学策略41-51
  • 6.1 内隐学习的实践案例及其分析41-45
  • 6.1.1 实践案例:摩擦起电的教学设计41-44
  • 6.1.2 案例分析:经验与启示44-45
  • 6.2 基于内隐学习的教学过程45-47
  • 6.2.1 创设刺激环境,引起信息输入46
  • 6.2.2 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内部驱动46
  • 6.2.3 继续接触刺激,提升表征水平46
  • 6.2.4 教师积极引导,助力外显表征46
  • 6.2.5 适当巩固拓展,促进迁移应用46-47
  • 6.3 基于内隐学习的教学策略47-51
  • 6.3.1 任务情境策略47-48
  • 6.3.2 体验反思策略48-49
  • 6.3.3 对话互动策略49
  • 6.3.4 实践运用策略49-51
  • 参考文献51-53
  • 书目53-57
  • 后记5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永辉;国内近十年来内隐研究综述[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年03期

2 张卫;内隐学习及其特征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年01期

3 郭秀艳;内隐学习和缄默知识[J];教育研究;2003年12期

4 张一中,王笃明;内隐无意识加工及其在教学中的体现与应用[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5 杨治良,叶阁蔚;内隐学习“三高”特征的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1993年03期

6 郭力平,杨治良;内隐和外显记忆的发展研究[J];心理科学;1998年04期

7 郭秀艳,崔光成;内隐学习本质特征的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2002年01期

8 何曾豪,秦启庚,郭秀艳;内隐学习在教学上的应用[J];心理科学;2002年04期

9 郭秀艳,邹玉梅,李强,黄佳;非文字内隐学习的优势效应[J];心理科学;2003年02期

10 聂晶,郭秀艳;内隐学习和无觉察知觉辨析[J];心理科学;2004年01期


  本文关键词:学生内隐学习的形成机制及其应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30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xuetheo/3230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576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