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创新论文 >

青少年自尊对自我妨碍影响的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0 18:06

  本文关键词:青少年自尊对自我妨碍影响的实证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自我妨碍是一种非适应性的防御性行为策略。在具有成就评价的活动中,个体为了避免或者回避失败所带来的无能感、丧失感以及消极的情感体验,在成就评价之前主动采取的防御性行为,如考试前熬夜、减少努力,选择不利的表现环境等等,以此来达到自我保护的目的。虽然自我妨碍行为暂时维护了自我价值感,但习惯性的自我妨碍会导致低成就感、引发更多的自我妨碍,形成恶性循环。而自尊作为人格的核心基础,评价性和情感性是其主要性质,能力和价值是其基本维度。因此,探讨两者之间的深层次作用机制,有利于研究者有效的预防和干预自我妨碍。 本研究从自尊稳定性的角度出发,探讨自尊水平与自尊稳定性的关系,以及二者对自我妨碍的影响机制。更进一步的通过实验研究,探明自尊水平、自尊稳定性在不同压力情境和情绪唤醒下自我妨碍行为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 1、修订的《青少年自我妨碍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2、自尊稳定性与自尊水平相关较低且相关不显著,表明自尊稳定性是相区别于自尊水平的人格变量; 3、自尊水平、自尊稳定性以及自我妨碍在性别、年级、学校类型、是否独生等人口学变量上差异显著; 4、自尊水平、自尊稳定性与自我妨碍相关显著且能有效预测自我妨碍,,其中自尊稳定性在自尊水平与自我妨碍之间具有调节作用; 5、压力情境对自我妨碍主效应不显著,情绪唤醒、自尊稳定性对自我妨碍主效应显著,自尊水平与自尊稳定性交互影响自我妨碍行为,情绪唤醒、自尊水平与自尊稳定性三者交互影响自我妨碍行为。
【关键词】:青少年 自尊稳定性 压力情境 情绪唤醒 自我妨碍
【学位授予单位】:广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B844.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8
  • 目录8-16
  • 引言16-17
  • 第一章 文献综述17-30
  • 1.1 自尊的综述17-22
  • 1.1.1 自尊的概念17-18
  • 1.1.2 自尊的结构18
  • 1.1.3 自尊的异质性18-20
  • 1.1.4 自尊的稳定性20
  • 1.1.5 自尊的理论20-22
  • 1.2 自我妨碍的综述22-29
  • 1.2.1 自我妨碍的定义23
  • 1.2.2 自我妨碍的分类23-24
  • 1.2.3 自我妨碍的测量24
  • 1.2.4 自我妨碍的研究范型24-25
  • 1.2.5 自我妨碍的理论25-26
  • 1.2.6 自我妨碍的后果26-27
  • 1.2.7 自我妨碍的影响因素27-28
  • 1.2.8 情境与自我妨碍的关系28
  • 1.2.9 情绪与自我妨碍的关系28-29
  • 1.3 小结29-30
  • 第二章 研究构想30-35
  • 2.1 研究构想30-31
  • 2.2 研究目的31-32
  • 2.3 研究假设32
  • 2.4 研究方法32-33
  • 2.5 研究整体思路33
  • 2.6 研究意义33-35
  • 2.6.1 理论意义33-34
  • 2.6.2 实践意义34-35
  • 第三章 研究 1a《青少年自我妨碍量表》的修订35-38
  • 3.1 研究目的35
  • 3.2 研究假设35
  • 3.3 研究方法35-36
  • 3.4 结果分析36-37
  • 3.4.1 项目分析36
  • 3.4.2 题总相关分析36-37
  • 3.4.3 验证性因素分析和结构效度分析37
  • 3.4.4 信度分析37
  • 3.5 研究结论37-38
  • 第四章 研究 1b、青少年自尊水平、自尊稳定性与自我妨碍的关系研究38-48
  • 4.1 研究目的38
  • 4.2 研究假设38
  • 4.3 研究方法38-39
  • 4.3.1 研究被试38
  • 4.3.2 测量工具38-39
  • 4.3.3 施测过程39
  • 4.4 数据的统计与分析39-40
  • 4.5 研究结果40-43
  • 4.5.1 青少年自尊水平、自尊稳定性、自我妨碍总体发展情况40
  • 4.5.2 青少年自尊水平、自尊稳定性、自我妨碍人口学变量分析40-41
  • 4.5.3 青少年自尊水平、自尊稳定性与自我妨碍的关系研究41-43
  • 4.6 讨论分析43-47
  • 4.6.1 青少年自尊水平、自尊稳定性与自我妨碍发展特点分析43-44
  • 4.6.2 青少年自尊稳定性区别于自尊水平的分析44-46
  • 4.6.3 青少年自尊水平、自尊稳定性与自我妨碍关系的分析46-47
  • 4.7 小结47-48
  • 第五章 研究三、压力情境下青少年自尊水平与稳定性对自我妨碍实验研究48-55
  • 5.1 研究目的48
  • 5.2 研究假设48
  • 5.3 研究方法48-50
  • 5.3.1 实验设计48
  • 5.3.2 实验被试48
  • 5.3.3 实验材料48-49
  • 5.3.4 实验程序49-50
  • 5.4 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50-51
  • 5.5 研究结果51-53
  • 5.5.1 正式数据分析被试组成51
  • 5.5.2 性别差异检验51
  • 5.5.3 压力情境、自尊水平与自尊稳定性在行为式自我妨碍的差异分析51-53
  • 5.6 讨论分析53-54
  • 5.7 小结54-55
  • 第六章 研究四、情绪唤醒下自尊水平与稳定性对行为自我妨碍的实验研究55-63
  • 6.1 研究目的55
  • 6.2 研究假设55
  • 6.3 研究方法55-57
  • 6.3.1 实验设计55
  • 6.3.2 实验被试55
  • 6.3.3 实验材料55-56
  • 6.3.4 实验程序56-57
  • 6.4 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57
  • 6.5 研究结果57-61
  • 6.5.1 正式数据分析被试组成57-58
  • 6.5.2 性别差异检验58
  • 6.5.3 情绪唤醒效果检验58-59
  • 6.5.4 情绪、自尊水平与自尊稳定性在行为自我妨碍的差异分析59-61
  • 6.6 讨论分析61-62
  • 6.7 小结62-63
  • 第七章 主要结论与研究展望63-65
  • 7.1 主要结论63
  • 7.2 研究的创新之处63-64
  • 7.3 研究不足与展望64-65
  • 参考文献65-72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72-73
  • 附录73-76
  • 致谢7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灵;郑雪;温娟娟;;自尊的心理结构与作用[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2 黄仁辉,李洁,李文虎;自我服务偏向对自尊心理的保护及提升作用[J];中国临床康复;2005年12期

3 何江军;;学业自我设限行为的研究[J];中国临床康复;2006年06期

4 刘明;高中学生自尊水平与学业、人际成败归因方式关系研究[J];心理科学;1998年03期

5 黄希庭,杨雄;青年学生自我价值感量表的编制[J];心理科学;1998年04期

6 李晓东,林崇德,聂尤彦,庞爱莲;课堂目标结构、个人目标取向、自我效能及价值与学业自我妨碍[J];心理科学;2003年04期

7 李晓东,袁冬华;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对自我妨碍的影响[J];心理科学;2004年06期

8 唐日新;解军;林崇德;;自尊水平划分方法与青少年自尊的现状[J];心理科学;2006年03期

9 常丽;杜建政;;内隐自尊的功能:缓冲器,还是滤波器[J];心理科学;2007年04期

10 黎琳;徐光兴;迟毓凯;王庭照;;社会比较对大学生社交焦虑影响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7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翟一飞;中学生锻炼自我妨碍行为及其相关心理因素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田录梅;自尊的认知加工偏好及其对情感反应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红峰;青少年自尊、同伴反刍、自我妨碍的关系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2 席明静;抑郁症患者内隐自尊及其稳定性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顾秀萍;自尊、情境因素对初中生自我妨碍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4 槐玲玲;内隐自尊调节作用下高自尊的异质性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5 郑应霞;大学生学业自我妨碍及其相关因素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6 宋欣春;自尊稳定性对外显以及内隐攻击性影响的实证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7 杨秀文;大学生自我妨碍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夏敏;大学生自尊稳定性与攻击性相关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9 刘荣;自尊、自恋与攻击行为的关系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10 蔡婧;大学生内隐自尊稳定性及内隐自尊水平对情绪影响的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青少年自尊对自我妨碍影响的实证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82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gaigechuangxinlunwen/2582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512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