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教学论文 >

网络文化中学生主体性的迷失与重塑

发布时间:2022-01-15 23:24
  网络文化以其数字化与开放性等基本特征,在物质、制度与精神多个层面冲击着传统学习,促进了人类教育从原子转向比特、人本转向文本、精英转向大众、阶段转向终身和共性转向个性的系统变革。在此变革中,学生获得了学习时空的自由安排、身心主动的学习状态、学习内容的自主选择、学习过程的自我控制和学习交往的自由选择等选择的“自由”。 选择“自由”的本质就是“由自”选择。在学生作为主体的“由自”选择中,他们主体性的成熟性是决定能否作出正确选择的基础,是决定网络学习成败的“分水岭”。其中,在学生的自觉能动性、独立自主性、目的自控性等主体性不成熟的情况下,面对网络环境的诱惑,而各方教育力量的失洽、现实社会规则的失效时,就出现了诸如信息汪洋中的数码焦虑、知识河流中的智能荒芜、观念多元中的价值迷失、角色扮演中的人格异化和人机交往中的社会化障碍等主体性迷失所带来的认识迷茫、行为失范现象。 学生在网络文化中所发生的“反客为主”现象,其实质是学生主体性作用发挥的丧失,由此提出网络文化活动要“返本归真”,回到育人、积极发挥主体性上来;网络文化的生态危机,其实质是主体性发挥的失控,由此提出网络文化活动要“网络慎独... 

【文章来源】:西南师范大学重庆市

【文章页数】:14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 问题的提出
        (一) 网络教育问题研究的个人追踪
        (二) 学生网络学习中主体性迷失问题的凸显
        (三) 重塑网络文化中学生主体性的价值
    二、 研究综述
        (一) 研究概况
        (二) 尚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三、 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一) 技术路线
        (二) 研究方法
第一章 网络文化、学生主体性的迷失与重塑的界定
    一、 网络文化与网络教育
        (一) 网络文化
        (二) 网络教育
        (三) 网络学习
    二、 学生主体性
        (一) 学生主体
        (二) 学生主体性
    三、 学生学习主体性的迷失与重塑
        (一) 学习主体性的迷失
        (二) 学习主体性的重塑
第二章 网络文化中学生学习主体的自由
    一、 网络文化对传统学习的冲击
        (一) 物质层面的冲击
        (二) 制度层面的冲击
        (三) 精神层面的冲击
    二、 网络文化促进的教育变革
        (一) 原子转向比特
        (二) 人本转向文本
        (三) 精英转向大众
        (四) 阶段转向终身
        (五) 共性转向个性
    三、 网络文化中学生学习的选择自由
        (一) 学习时空的自由安排
        (二) 身心主动的学习状态
        (三) 学习内容的自主选择
        (四) 学习过程的自我控制
        (五) 学习交往的自由选择
    四、 走向学生中心的“选择自由”价值
        (一) 前网络时代主体性教育的反思
        (二) 对前网络时代主体性教育的超越
        [案例] 东方闻道网校开放性学习中的主体自由
        (一) “成都七中-东方闻道网校”概况
        (二) 成都七中网班开放性学习概况
        (三) 网班开放性学习中的主体自由
第三章 网络文化中学生学习主体性的迷失
    一、 网络学习中学生的“由自”
        (一) 学习“选择自由”的内涵
        (二) “由自选择”的玄机
    二、 “由自学习”中学生主体性的迷失
        (一) 信息汪洋中的数码焦虑
        (二) 知识河流中的智能荒芜
        (三) 观念多元中的价值迷失
        (四) 角色扮演中的人格异化
        (五) 人机交往中的社会化障碍
    三、 网络文化中学生学习主体性迷失的归因
        (一) 网络内容与环境的诱惑
        (二) 中学生主体性的不成熟
        (三) 各种教育力量的失洽
        (四) 现实社会规则的失效
        [案例] 东方闻道网校学生独自学习中的主体性迷失
        (一) 东方闻道网校独自学习概况
        (二) 网校独自学习中主体性的迷失
第四章 重塑网络文化中学生主体性的呼唤
    一、 学生网络文化活动的目的追问
        (一) 学生网络文化活动中的“反客为主”
        (二) 呼唤网络文化活动“返本归真”
    二、 网络文化生态危机的审视
        (一) 网络文化的生态危机现象
        (二) 呼唤网络中主体性的“理性发挥”
    三、 呼唤重塑学生网络学习的主体性
        (一) 技术限制与规则约束的无奈
        (二) 网络危机下的主体性重塑意义
第五章 重塑学生网络学习的主体性的可能
    一、 “人的不确定性”中的主体性重塑蕴意
    二、 网络学习中的学生主体性发展
        (一) 网络学习中学生主体性发展的表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网络教育文化之内涵及其特征[J]. 冯锐.  电化教育研究. 2003(07)
[2]现代信息技术的特性与学习方式的变革[J]. 林斯坦.  中国教育学刊. 2003(07)
[3]教育技术的三个层面[J]. 刘家春.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教育版). 2002(02)
[4]网络教育与教育新理念[J]. 张杰.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02)
[5]网络生存对青少年主体性成长的影响以及教育措施[J]. 陈理宣.  教育科学. 2002(02)
[6]网络教育的真谛:人文交互环境下的个性化自主学习[J]. 孟万金.  教育研究. 2002(04)
[7]上网对大学生学习影响的调查[J]. 洪超云.  机械工业高教研究. 2002(01)
[8]以教育心理学视角看当前网络教育存在的缺陷[J]. 郝宁.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2(03)
[9]试论青少年网络心理中存在的问题[J]. 杨海燕,李志强.  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2(01)
[10]对构建青少年网络伦理精神的思考[J]. 李涛.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02(02)



本文编号:35915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35915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82c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