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教学论文 >

浅析交际教学法中的语境变换

发布时间:2014-07-24 10:59

  1.语境教学的理论基础语境化输入是指把学生在二语习得中的输入放到合适的语境中,使学生既接触到要输入的语言,同时还感受到这些材料中出现的合适语境。随着现代语言学理论和语言教学理论和方法的不断发展,语境在外语教学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而且其重要性是与它在现代语言学中的地位相一致的(杨连瑞、张德禄等,2007)。

 

  Firth(1957)认为语境包括:(1)参与者的有关特征:人物和人品,参与者的非语言活动;(2)相关的事物;(3)语言活动的效应。ttalliday(1973)在Malinowski和Firth关于语境的思想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他们提出的语境思想。他把语境分为两个类别: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Kramsch(1 993)为了讨论的方便,以Halliday(1973)的语境理论为基础讨论了5种语境:篇内语境、即时语境、交流语境、文化语境和互文语境。如通常教师将学生置于不同的主题讨论中,是为了创造交流语境、达到语境化输入。其中,交流语境是外语学习的关键,也关系到目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目标。

 

  在交流语境中,学习者需要知道语篇的讲话者以及听话者,他们之间的社会角色关系,如教师与学生,上级与下级,老板与雇员,军官与士兵,和他们之间的交流角色关系,如扣除信息、聊天取乐、劝说听话者相信某事等,也包括交际者的态度,如亲密关系、熟悉程度等。输入的语言材料交际语境化实际上是把所习得的语言项目与语言的实际应用结合起来,使习得的语言项目带有它实际应用的标记。

 

  2.大班语境教学的“瓶颈”教育部在2004年《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中也指出了要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教育部,2004)。为了贯彻这一要求,目前大学英语教学的过程一般都包含一定的语境教学成分,经过一定的语言输入,例如课文单词解释和句型表达练习之后,学生会根据教材或教师提供的语境或讨论题目,用所学的单词和表达进行课堂语言输出交流。由于人数众多,教师将他们分组进行开放式讨论。这里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式属于语境化教学模式,其中语境化输入是其教学活动的核心。

 

  然而,每一个语境都是无数语境中的一个具体实例,如果只是针对某个具体的语境进行教学活动是远远不够的、而且,大班教学中不同学生的活动能力差别可能很大,教师的精力显得十分有限,不少大班英语教学课堂活动开始时气氛积极浓厚,随着活动的开展,逐渐转为暗淡的消极被动。故此,在教学中不断变换语境,并引导学生在新的语境中进行社会交际训练,是使学生习得外语交际能力和适应能力,以及准确使用语言的好方法。

 

  3.语境变换的形式和应用语境变换可以采用多种方式,例如扩展环境的范围、增加参与者、变换交际目的、改变行为的顺序和结构、改变基调、改变媒介和渠道、改变体裁、使交际常规自动化、探索语境的不同特征等。语境变换的基本方法是使语境中的某些方面保持不变,而改变其他的因素。笔者将分别对几种常见的转换方式进行,并结合本人在参与湛江师范学院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过程中对语境转换的应用情况作简要的介绍。

 

  3.1个别主题变换从话语范围的角度讲,我们可以使参与者的关系、人数以及交际的方式保持不变,而改变其发生的事件。Kramsch(1993)所指的主题变换通常是在小班教学中进行的,但是基于目前我国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普遍性,在全班范围内“一刀切”地改变主题意味着需要准备更多的相关语言输入,水平较低的学生需要更多的时间和质量而不是话题的数量。例如,几个同学外出旅游,遇到别人发生了车祸怎么办;在公园里赏花进行什么样的交际;在草地里野餐如何进行交际;去爬山进行什么样的交际;当警察的父亲给儿子写一些他自己的经历:他训练时发生了什么,他是怎样做的;生活情况怎样;怎样维持治安秩序;怎样捉罪犯;怎样进行案件调查等。

 

  在使用现行统一教材的课堂教学环境中,这种方法也十分适用。例如,以《新世纪大学英语系列教材·综合教程》第4册Man in the Reaml of Nature一文为例,在讲解完课文难点之后,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讨论文章观点,谈论关于Further influence of human activities on nature,同时,教师巡查学生活动的情况。对于完成任务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以同样的交谈方式,在原组别成员的基础上可以转换话题,改为譬如what can be done to keep a good balance of thepositive and the negative influence of our activities on nature等非重复性话题。

 

  作为活动监察者的教师,可以走到不同的讨论小组,对已经完成话题讨论的小组进行个别的主题变换。这样做可以令效率较低的学生的积极性不至于受到中断,也增加了对程度较高的学生的语言输入。

 

  3.2组内基调变换按照小组讨论的参加人数,通常分为双人组(pair work)和多人组(group work)。对于双人组活动,教师可以根据话题完成的情况改变话语的基调。例如,讲话者可以改变他的听话者。在此,以Sripping Down to Bare Happiness一文为例,学生甲以课文所提倡的生活态度为基础,向同学乙了解其生活的花销情况,同时同学甲给他提出问题,要求乙,对诸如diet、use of mobile phone等细节进行说明,还可以进行辩论。然后,同学甲可以被安排到其他组内活动,笔耕论文新浪博客,他把自己在这些生活上的细节情况给同学丙讲述,同时同学芮给他提出问题,要求甲对某些细节进行说明,还可以进行辩论。

 

  同理,同学乙也可以和同学丁组合为新的双人组。这种方法也可以在多人组内进行。

 

  变换任务改变了话语的基调,即使是在语言输入数量一定的情况下,由于新的组员带来新的个人分享,学生也不会觉得谈话的气氛千篇一律,会以持续的热情投入到讨论活动中。

 

  3.3变换交际目的对于同一个交际事件,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交际目的讲述和谈论。譬如,附近商场失火,学生可以作为信息提供者向同学讲述失火的起因、过程、扑救过程等;他也可以作为询问者,向同学询问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起火、谁是肇事者、火是否扑灭了、造成多大损失等。在《新世纪大学英语系列教材·综合教程》第3册中,就有不少震撼人心的故事可以作为语境设置的材料。例如就O.Henry的AfterTwenty Years这篇故事,学生可以作为信息提供者向同学讲述两朋友起初的关系、友谊的发展和分道扬镳、无奈的结局等;他也可以作为询问者,向同学询问这是一篇什么题材的文章,是什么导致二人走向不同的道路,给读者什么启示,作者在文笔中是否流露出个人的世界观等。

 

  通过交际目的的转换,学生不仅练习了课文中的词汇,也学会了对事件进行多角度的探索,在交流语境中获得认知方式上的多元拓展。

 



本文编号:44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jiaoxuefangfalunwen/44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5b9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