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师素养论文 >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16-02-18 10:36

高原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是反应学生学习语文的综合能力表现,写作文需要具备良好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表达能力等,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作文水平。

关键词:小学语文 写作能力 教学

语文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语文知识。传统的教学理念枯燥乏味,教师应该注意避免这种情况,结合隐性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展开教学。鼓励学生多参加班级和学校组织的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多数学生家长忙于工作,没有过多的时间陪伴孩子,导致学生的业余生活过于单调。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愿意主动接触教师,引导学生接触新鲜事物,主要围绕学习语文知识,展开潜移默化教学理念。然后,教师要尝试与学生多接触,让师生关系更加融洽,这样能使教学过程更加愉快,学生也不会觉得学习有压力。语文教学内容涉及方面广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热爱学习,善于发现问题并寻找方法解决问题。教学任务不仅仅是教师讲课,学生听课这么简单,需要师生相互配合才能顺利完成,如果教师只注重完成教学任务,而忽略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整个教育过程不具备任何教学意义。相信每个学生都是愿意与教师接触,但有些学生比较内向,不善于表达自己,或者因为老师平时与学生之间没有过多的沟通,造成学生遇到老师“不敢说话”,这些问题都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多与学生沟通。“沟通”也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教师善于与学生沟通,能够拉近师生关系,提高教学质量。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学生的求知欲,只有教师的讲课,没有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探讨,这样的教学过程不具备科学与合理性。教师可以围绕语文教学的重点,进行延伸课外知识的学习,开拓学生的知识面。因为小学作文多数要求学生写身边发生的事情,让学生有事情可写。有时教学内容要求学生写去过的地方,如果学生的课外生活不丰富,或者发生过的事情已经有一段时间,印象已经不深刻,但教学内容又需要完成,所以教师可以经常组织学生去户外参加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小学生只有通过真实的感受,才会在作文中真情流露。

二、提高创作能力

要想提高写作能力,就要从学习语文基础知识开始,只有掌握大量词汇,再进行合理运用才能将作文更加充实。没有良好的基础,无法将自己的感受,用文字描述出来,教师应该多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可以引导学生多去图书馆,查阅书刊,多了解课外知识,丰富自己的词汇量。教学过程中,抓住教学重点知识,可以将教学内容更贴近生活,这样学生更容易吸收学习内容。通过作文可以让教师了解学生学习语文的综合能力,包括阅读、词汇、表达能力等,还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足之处,再进行正确的引导。在学习中,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发现问题不要立刻帮学生解决,而是让学生与同学交流,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如果问题得不到解决,再进行引导式教学。

写作文需要结合日常生活,提高学生听、说、读的能力,激发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让学生多注重身边发生的小事,引导学生小事中包含的思想,将身边发生的事情讲给同学听,通过学生相互交流,让学生对事情进行评价,这样能让学生对学习语文感兴趣,学生逐渐愿意接受语文知识,将知识活学活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需要教师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每个学生都有自己擅长的一面,通过教师的培养与发现,可以将学生的长处最多化。

三、让语文教学,贴近生活

语文知识源于生活,更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写作题材在我们身边发生,需要有心人才会发觉,从生活中的小问题,懂得大道理。贴近生活的故事,更适合小学生的写作,这些事情是真实发生在学生身边,给学生的感触也会更多,写出作文更具有生命力。利用每次班会、运动会、联欢会之后,让学生写一篇作文,平时每周写一篇日记,长期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样可以逐步提高学生对写作的兴趣。

发生在身边的事情,能够让学生加深印象,写作的内容更加丰富。学生还可以将身边发生的新闻,进行描述,再加上自己的见解写成作文,开拓学生的视野。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是为了丰富自己的知识量,不仅仅是通过考试,考试的分数只是一次验收。

总结

生活中,每天都在发生大事小事,只有有心的人才会注意,小事中的大道理。培养学生做一个有心人,将身边的点点滴滴记录,最终每一名学生都会受益匪浅。教师努力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要结合正确的引导方式,一篇包含学生真实感受的作文,是老师教学最好的验收成果。

参考文献

1齐小伟.作文教学中提高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尝试[J].吉林教育(教科研版),,2007.(5)

2梁立辉.创设情境在小学作文教学的重要性[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王杰小学



本文编号:184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184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3af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