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师素养论文 >

学习分析视角下的个性化学习模式的构建与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4-06-14 23:13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时代背景下,个性化学习越来越受到教育界以及社会大众的普遍关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要在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基础上,创新教育教学的方式与方法,探索多种培养的方式,“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由于学生人数众多,教师很难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因此,如何运用技术手段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更好地指导教师进行个性化教学,从而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本研究从学习分析的视角出发,构建了一种将虚拟课堂与真实课堂相结合的“双课堂”个性化学习模式。通过个性化学习与数据分析有效结合,使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建立在对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帮助教师实现“以学定教”和学生的“按需学习”。在对个性化学习的案例进行设计时,依据学生知识和能力水平的差异性对学生进行隐性分层。并对学习目标、学习资源、学习内容等进行分层级划分,以满足不同层次水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通过运用学习分析方法中的社会网络分析法,对学生的交互情况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的反馈,方便教师及时干预...

【文章页数】:7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社会对个性化学习的呼吁
        1.1.2 学习分析为个性化学习提供契机
        1.1.3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迫在眉睫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学习分析的研究现状
        1.2.2 个性化学习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案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思路
        1.4.3 研究方法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学习分析
        2.1.2 个性化学习
        2.1.3 个性化学习模式
    2.2 理论基础
        2.2.1 多元智能理论
        2.2.2 建构主义理论
        2.2.3 掌握学习理论
        2.2.4 最近发展区理论
3 学习分析视角下的个性化学习模式的构建
    3.1 个性化学习现状和需求调查
        3.1.1 调查设计与实施
        3.1.2 数据统计与分析
        3.1.3 存在问题分析
    3.2 设计要素
        3.2.1 学习资源
        3.2.2 学习目标
        3.2.3 学习方式
        3.2.4 学习评价
    3.3 “双课堂”个性化学习模式的构建
        3.3.1 “双课堂”个性化学习模式
        3.3.2 课前——“以学定教”
        3.3.3 课中——“教学相辅”
        3.3.4 课后——“巩固提升”
4 学习分析视角下个性化学习模式的案例设计与实施
    4.1 《Photoshop 平面设计》课程标准分析
        4.1.1 课程性质
        4.1.2 课程目标
        4.1.3 课程内容
    4.2 个性化学习模式的案例设计
        4.2.1 学情分析
        4.2.2 个性化目标设计
        4.2.3 个性化资源设计
        4.2.4 个性化活动设计
        4.2.5 个性化评价设计
    4.3 案例实施
        4.3.1 实施环境
        4.3.2 实验内容
        4.3.3 实施过程
    4.4 个性化学习过程的数据分析
        4.4.1 学习数据分析
        4.4.2 学习交互分析
5 个性化模式应用的效果分析与评价
    5.1 学生学习成绩分析
    5.2 学生课堂行为观察
    5.3 学生调查问卷分析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创新点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本文编号:39945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39945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7ae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