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师素养论文 >

“慕课”的知识传播模式及其发展

发布时间:2022-10-10 20:48
  "慕课"(MOOC)作为虚拟课堂,因其独特的知识传播模式,成为传统教育领域革新的重要推手。"慕课"与传统课堂及以往网络课堂的知识传播模式不同,呈现出信息流向的放射性、人际互动的实时性、噪音隔离的有限性。在经典的"5W"传播模式基础上,"慕课"运用多媒体交互手段,呈现出新的特征,具有知识传播的大规模化、碎片化、动态化、开放与共享等优势。通过审视"慕课"知识传播模式中的局限性,可构建"翻转课堂、改变角色定位、提升用户体验、改进认证"的发展策略。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慕课”的5W知识传播模式
    1. Who&To Whom:多元化参与主体
        (1) 传播者具有大众传播属性
        (2) 用户具有多元性和自主性
    2. In Which Channel:可视化大数据教学媒介
    3. Says What:碎片化教学内容
    4. With What Effect:实时动态的效果反馈
二、“慕课”知识传播模式的优势
    1. 知识传播的大规模化
    2. 知识传播的开放与共享
    3. 知识传播的实时化
三、“慕课”知识传播模式的局限
四、“慕课”知识传播模式的发展策略
    1. 实现“线上”“线下”翻转课堂
    2. 转变角色定位, 提升传播效果
    3. 提升用户体验, 增强平台的黏性
    4. 通过改进认证, 增强内外驱动力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移动互联下的内容生产规律与传播规律[J]. 匡文波.  新闻与写作. 2018(07)
[2]大数据驱动高等教育创新的变革路向[J]. 程瑛,赵婉君.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17(06)
[3]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政府智慧决策新模式[J]. 张勇进,鲍静.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2)
[4]传播学视野下MOOC在中国传播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J]. 王朋娇,李娜,刘雅文,孟祥宇.  现代远距离教育. 2017(01)
[5]我国MOOC研究现状综述[J]. 梁莹.  新媒体研究. 2016(19)
[6]幕课:高校教学模式的全新挑战与变革契机[J]. 过宏雷,崔华春.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14(05)
[7]论MOOC教学的语言特性与传播归属[J]. 周煜.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4(07)
[8]美国“慕课”的新发展及对中国的启示——基于对斯隆联盟系列调查评估报告的解读[J]. 王丽华.  高校教育管理. 2014(05)
[9]慕课正在成熟[J]. 斯蒂芬·哈格德,王保华,何欣蕾.  教育研究. 2014(05)
[10]MOOC的发展历程与主要特征分析[J]. 陈肖庚,王顶明.  现代教育技术. 2013(11)



本文编号:36903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36903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cee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