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师素养论文 >

群体知识建构视角下教师混合式研训的组内交互及知识建构层次分析

发布时间:2022-10-21 20:00
  群体知识建构强调群体成员间相互协作、共同建构知识。群体交互的质量直接影响知识建构的层次。文章基于以协同知识建构为核心的教师混合式研训模型,从面对面研训阶段切入,利用社会网络分析和内容分析的方法,探讨教师的组内交互特征、群体知识建构层次和相关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个体知识建构与群体知识建构的结合、群体目标、适当的认知冲突等可促进教师的群体知识建构,而中心人物对群体知识建构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引言
二群体知识建构理论研究分析
    1知识建构及群体知识建构
    2群体知识建构的相关模型与要素
三研究设计
    1研究对象与研究过程
    2研究方法和工具
四研究结果与讨论
    1组内交互特征
    2群体知识建构层次
五总结和展望
    1知识建构依赖于个体知识建构和群体知识建构的结合
    2群体目标有利于促进群体知识建构
    3适当的认知冲突有利于促进群体知识建构
    4中心人物不一定是促进群体知识建构的关键因素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面向问题解决的在线协作知识建构[J]. 李海峰,王炜.  电化教育研究. 2018(01)
[2]群组知识共享创新视角下教师研修模型的构建与实践[J]. 代毅,王冬青.  中国电化教育. 2017(06)
[3]以协同知识建构为核心的教师混合式研训模型研究[J]. 马宁,吴焕庆,崔京菁.  教师教育研究. 2017(03)
[4]混合式协作学习中知识建构的三循环模型研究[J]. 彭绍东.  中国电化教育. 2015(09)
[5]教师在线实践社区(TOPIC)远程学习圈中知识建构水平与特征分析[J]. 吴文华,耿雪,罗一萍.  中国电化教育. 2012(10)
[6]基于问题的网络课堂协作知识建构模式[J]. 谢幼如,宋乃庆,刘鸣.  电化教育研究. 2010(01)
[7]网络课堂协作知识建构的群体动力探究[J]. 谢幼如,宋乃庆,刘鸣.  电化教育研究. 2009(02)
[8]基于解释的协作知识建构过程模型[J]. 庄慧娟,柳婵娟.  现代教育技术. 2008(09)
[9]CSCL中基于问题解决的知识建构[J]. 王陆,杨惠,白继芳.  中国电化教育. 2008(04)
[10]知识建构、学习共同体与互动概念的理解[J]. 钟志贤.  电化教育研究. 2005(11)



本文编号:36962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36962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a8c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