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师素养论文 >

陶行知的生活课程观及其当代启示

发布时间:2017-06-14 17:24

  本文关键词:陶行知的生活课程观及其当代启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陶行知的生活课程观包括陶行知的课程目标观、课程内容观、课程资源观、生活实施观和课程评价观等。陶行知的生活课程观对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启示是:一要重视课程目标,二要关注课程内容,三要注重课程实施,四要开发课程资源,五要改革课程评价方式。
【作者单位】: 铜仁学院;
【关键词】陶行知 生活课程观 新课程改革 启示
【分类号】:G423
【正文快照】: 我国当前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的新课程改革强调教育与生活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教学方式的变革。新课程的一些理念与陶行知的生活课程理论不谋而合。在这种情况下,重温陶行知的生活课程理论,对我们推行新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一、陶行知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中华;;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及其启示[J];生活教育;2007年09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红军,何建军;论高师历史本科课程体系的改革[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2 陈冰鸣;发散性提问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3 徐向平,李永涛;高职教育改革与国际经验借鉴[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4 于晓东;开发体育隐性课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5 孙全洪;关于中小学地方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构建的理论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6 李书泉;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7 周学荣,谭明义;高校体育大课程体系构建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8 陆作生,伍少利;体育课程的编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9 楼兰萍;关于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理性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10期

10 于翠兰;关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课程建设的再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张联锋;;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摭谈[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2 张春宝;刘亚辉;杨灿荣;李军;曹军;;由学校体育课程中的健康教育引发的若干问题的思考[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体育专辑)[C];2006年

3 俞建华;;初中体育课“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体育专辑)[C];2006年

4 王希亮;;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课程素质研究[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5 苏海鸣;;高师视唱练耳三部教材比较分析[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6 陈雅先;;略论视唱练耳课程与教学的心理学基础[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7 "盲校特殊课程的理论与实践实验研究"课题组;刘岩华;;盲校特殊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报告[A];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8 刘晓勇;;对口腔组织病理学实习课教学的体会与思考[A];第六次全国口腔医学教育学术会议暨2007年国际口腔医学教育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长吉;教学价值观念透视与反省[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2 袁爱玲;学前创造教育课程及其理论构建[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3 王春燕;中国学前课程百年发展、变革的历史与思考[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4 张胤;数字化之道与课程建构[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5 郭长江;中国近现代科学教育变革的文化反思[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杨颉;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董玉琦;信息教育课程设计原理:要因与取向[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8 彭虹斌;课程组织研究——从内容到经验的转化[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尧新瑜;学校道德课程理解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邹玉玲;主体性体育及其课程观探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书贵;实践性道德主体的建构与发展[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2 高闯;科技活动课程理论与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3 薛孝宏;论教学交往——理论的探究与现实的思考[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4 熊青玲;普通物理实验课程标准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5 黄爱锋;面向21世纪我国体育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体育教育专业本科课程发展的历史回顾、展望及改革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6 施莉明;注重职教特色 构建新时期开放型德育课程体系[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7 邓友超;走向主体间意义的教师主体性——教育工具的一个目标[D];四川师范大学;2001年

8 李洁;广西普通高中课程:现状及发展路向探索[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9 罗新兵;高中数学课程弹性化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10 赵大川;普通高中化学校本课程的构建与评价[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陶行知语录[J];生活教育;2011年12期

2 ;陶行知语录[J];生活教育;2011年14期

3 张圣华;;我们是否抛弃了陶行知[J];基础教育;2007年01期

4 王冠;;陶行知的教育故事[J];课外生活;2011年12期

5 章雪颖;;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J];中国教师;2011年11期

6 吕春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读《陶行知教育名篇》有感[J];吉林教育;2011年22期

7 梅汝莉;让历史启迪未来——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对未来教育的天才构想[J];中小学管理;1998年Z1期

8 林静;;一股清泉流过心田——读《陶行知教育名篇》有感[J];学周刊;2011年02期

9 许静;;从陶行知理论看如何指导当代学生有效学习[J];成功(教育);2011年10期

10 李志文;;谈陶行知的民主教育思想[J];教育艺术;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屏;;学习陶行知 研究陶行知[A];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87年

2 卓国卫;;试论陶行知先生的人格魅力——参加全国陶研骨干培训有感[A];福建省陶研会2001年工作会议专辑[C];2001年

3 王雁华;杨耀坤;;春风吹绽课改花——陶行知教育思想指导我们搞课改[A];《新时代的脚步声》之三——“陶花”绽放江南岸[C];2002年

4 阮素芳;;借鉴陶行知思想 建构创新教育[A];高教改革研究与实践(下册)——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徐书业;;陶行知科学教育思想论略[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陈志昂;;浅谈陶行知的全面发展教育思想[A];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87年

7 宋瑞玲;;陶行知的“小先生制”及其启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张志刚;;陶行知的人格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陈志昂;;浅谈陶行知的全面发展教育思想[A];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会刊[C];1987年

10 杨进发;;陶行知先生与创造教育[A];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会刊[C];198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雷振海;寻找“陶行知”[N];中国教师报;2011年

2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副秘书长 储朝晖;陶行知教育生涯中的细节与精神[N];中国教育报;2011年

3 河南省教育厅厅长、河南陶研会名誉会长 王日新;学习陶行知的四种精神[N];光明日报;2000年

4 山东临朐城关街道北苑中学 谭德云邋山东临朐教研室 刘学军;为什么我们不能蹲下身子[N];中国教育报;2007年

5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刘建;“糖发完了,谈话也结束了”[N];中国教育报;2007年

6 上海师范大学 俞可;把灵魂高高托起[N];中国教育报;2011年

7 张新平;“办贫穷的学校如同管贫穷的家”[N];中国教育报;2007年

8 王翠竹邋汪政宣;“陶”花盛开徽苑 美德遍传天下[N];黄山日报;2007年

9 卜之;我们是否抛弃了陶行知?[N];中国教育报;2004年

10 本报记者  张树伟;暑假就到了,我们来读陶行知[N];中国教育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蔡幸福;陶行知与牧口常三郎教育思想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2 兰军;民国时期中国教育在国际教育论坛上的展现[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3 汪楚雄;中国新教育运动研究(1912-1930)[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4 肖晓玛;杜威美育思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5 牛利华;“回归生活世界”思潮的教育学省察[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杨娟;苏南乡村教育研究(1905-1937)[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杨治平;面向个体的教科书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李保强;教育格言及其现实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许新海;教育生活之危机与救赎[D];苏州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庆东;对陶行知与杜威教育哲学思想比较及思考[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2 陈刚;陶行知学校民主管理思想及其现代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

3 刘长贵;陶行知的生活德育理论及其当代价值[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4 林永希;陶行知的教师教育思想与我国教师专业化[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5 秦瑜;陶行知文化思想研究[D];安徽大学;2006年

6 廖瑜;陶行知的新教育思想及其现代价值[D];四川大学;2006年

7 李恒川;陶行知生活德育思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8 张春喜;试论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9 陈列;新课改背景下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10 陈丞;试论陶行知的学习思想[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陶行知的生活课程观及其当代启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500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4500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237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