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柏拉图的公民教育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07 14:54
  城邦是集政治生活与公共生活于一体的共同体组织,柏拉图的公民教育,服务于公民个人,更重要的也服务于理想城邦。它培养具有理性精神的“哲学王”,并使其成为统治者,有效管理并指导城邦公共生活,建立理想国家,这也是公民教育的目标所在。理想国家就是正义的国家,是各方面都处于一种彼此和谐安分的状态。在国家结构中,务必实现城邦内部各阶层有序合理的分工;在个体心灵层面,在理性的主导下,心灵中的理智、激情和欲望各自安守本分,这些都是实现正义国家的重要条件。在理想国家中,理想的公民应当具备智慧、节制、勇敢、正义等美好品格,必须拥有更高一级的科学知识、哲学、辩证法、理性精神,以便能有资格管理国家。受个体与社会等各种因素的影响,理性公民的使命虽是既定的,但必须经过较长时间的教育才能回忆起相关知识。在这一过程中,要重视艺术环境的熏陶,发挥榜样的力量,尤其注重辩证教学,在实践中锻炼公民的美好人格,这些都是开展公民教育可采取的重要途径。柏拉图的公民教育思想虽然为城邦的发展构建了理想的蓝图,但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就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使人民学会自主管理国家和社...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选题缘由
    (二) 研究意义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国内研究现状
        2. 国外研究现状
    (四) 研究思路
    (五) 研究方法
        1. 文献研究法
        2. 历史分析法
一、柏拉图的理想国家
    (一) 何为正义
    (二) 何为理想国家
        1. 个体正义:灵魂三分
        2. 国家正义:分工协作
二、柏拉图的理想公民
    (一) 品德目标:培养公民美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 知识目标:掌握有关城邦治理的理念与知识
三、柏拉图理想公民的培育途径和教育阶段
    (一) 理想公民的培育途径
        1. 重视艺术陶冶:将品格教育育于各种艺术形式当中
        2. 重视榜样教育:以理性的标准树立神圣的英雄榜样
        3. 重视辩证法教学:启发公民明晰事物的本质与真理
        4. 重视实践教学:将品格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 理想公民的教育阶段
        1. 公民教育的准备时期:在可知世界中接受感性知识教育
        2. 公民教育的成熟时期:在可知世界中学习理性知识和辩证思维
四、柏拉图公民教育思想的反思和启示
    (一) 柏拉图公民教育思想的显著特征
        1. 坚持品德教育与理论教育相结合
        2. 追求至善成为理想国家的目的
    (二) 柏拉图公民教育思想的局限性
        1. 从教育目标来看,“哲学王”本质上是一种精英教育
        2. 从教育对象来看,教育对象阶级性特征明显
        3. 从教育原则来看,强调集体利益而忽视个人利益
        4. 从教育性质来看,公民教育强调宿命论
    (三) 柏拉图公民教育思想对我国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1. 在教育理念上,坚持科学知识教授与美德教化并重
        2. 在教育载体上,严格规范并选择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载体
        3. 在教育方式上,灵活运用多种途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4. 在教育阶段上,规范思想政治教育各阶段的衔接工作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深化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特点和研究方法的认识[J]. 张耀灿.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9(23)
[2]《理想国》的认知结构与教育理念[J]. 杨涵深.  江西社会科学. 2018(11)
[3]柏拉图论习俗正义与自然正义[J]. 林志猛.  浙江学刊. 2018(06)
[4]“灵魂”的教育意蕴:柏拉图生命教育思想探析[J]. 张建.  河南社会科学. 2018(11)
[5]柏拉图的“回忆说”和“灵魂不朽论”[J]. 先刚.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1)
[6]柏拉图《理想国》中教育思想的现实价值[J]. 冯文全,李晓丹.  教育探索. 2016(05)
[7]柏拉图德性正义论的教育意蕴——对《理想国》的一种解读[J]. 李润洲.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1)
[8]柏拉图正义观的本质、特征及现代启示[J]. 徐凤.  求索. 2014(12)
[9]论学校教育的使命——基于“洞穴人”假设的理论视角[J]. 杨日飞.  当代教育科学. 2014(20)
[10]从柏拉图的“洞穴比喻”来浅谈灵魂转向[J]. 王根磊.  思想战线. 2013(S2)

博士论文
[1]柏拉图正义观研究[D]. 刘岩峰.吉林大学 2010
[2]柏拉图的正义理论[D]. 申林.中共中央党校 2008
[3]《理想国》的公民教育思想研究[D]. 胡晓燕.吉林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柏拉图洞穴喻的教化问题研究[D]. 庞韵林.东北师范大学 2018
[2]柏拉图分阶段教育思想及其当代启示[D]. 李昕桐.吉林大学 2018
[3]柏拉图理念论教育思想研究[D]. 杨志家.吉林大学 2018
[4]柏拉图《国家篇》中的教育思想[D]. 陶庭慧.吉林大学 2018
[5]柏拉图“洞喻”及其哲学意义[D]. 徐东平.西南政法大学 2017
[6]教育即“灵魂转向的艺术”[D]. 位涛.安徽师范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5747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35747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eb6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