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师范教育论文 >

试点前后初中教师资格考试笔试的对比研究-以湖北省为例

发布时间:2014-12-22 14:43

 

【摘要】 教师资格考试是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随着时代的进步,教育的发展,人们对教师所必需具备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提高教师入职门槛,改革过时的教师资格考试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初中生处于自主性与依赖性的共存期,初中教师在教师队伍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群体,对比研究初中教师资格考试的笔试,可以进一步总结教师资格考试笔试的经验和教训,对其它学段的教师资格考试笔试也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湖北省是2011年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改革试点省之一,选取湖北省的初中教师资格考试为研究对象,对2010年和2011年教师资格考试的笔试进行对比研究,其目的在于为进一步丰富教师专业发展理论提供实证,为切实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把好教师入口关、完善教师资格考试制度提供参考。本研究以教师专业化理论、教师教育理论和考试学等相关理论为依据,运用对比法、文献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2010年为代表的旧的初中教师资格考试笔试和2011年为代表的新的初中教师资格考试笔试进行分析和探讨。第一部分阐明了选题的依据以及对初中教师资格考试笔试进行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第二部分主要对国内外关于教师资格制度、教师资格考试和教师资格标准的相关研究进展和成果进行了综述。在进行文献检索、资料搜集和对从事初中教师资格考试研究专家进行访谈的基础上,第三部分对比分析了新、旧两种初中教师资格考试笔试在目标上的异同,发现2011年新的初中教师资格考试的笔试目标更加注重知识的广博性,更加强调能力的专业性,并对产生异同的背景进行了分析。之所以有不同是因为2010年以前是以解决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来制定教师资格考试目标的,而2011年是以解决教师质量不高的问题来制定教师资格考试目标的。第四部分对比分析了新、旧两种初中教师资格考试在内容上发生的变化以及发生变化的原因。发现2011年的初中教师资格考试笔试内容涉及的课程相对于2010年更科学、更全面,对初中教师资格申请者的素质测试更综合,笔试的题型更灵活,笔试内容之间的比例更合理。第五部分基于对湖北省2010年和2011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的对比分析,提出了以下建议:第一,初中教师资格申请者的素质提升要从实践中去学习和提高,要把修完教师教育课程,参加教育实践作为报考教师资格的前提条件。第二,师范院校的课程设置要体现能力导向,包括基本能力和专业能力的培养,要注意防止片面理解教师资格考试标准,不能让教师教育课程的学习成为师范生的应试教育。第三,初中教师资格考试笔试的科目、题型和内容要进行调整,使笔试科目更合理,笔试题型更丰富,笔试内容更新颖。初中教师资格考试的方式也要改革,变纸质考试为机考。 

一、绪

 

(一)选题依据及意义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是提高中学教师队伍素质,加强中学教师队伍建设,严格实施中学教师资格准入制度,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简称《教育规划纲要》)的重要举措。然而多年来,教师资格考试笔试的内容基本上是老2门:《教育学》和《心理学》,笔试的组织形式和内容也因地域而异。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旧的教师资格考试笔试内容显然已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更新教师资格考试内容的呼声日益强烈。2010年12月份,教育部公布了《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标准(试行)》和33个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大纲,随后又出台了《关于开展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试点的指导意见》(教师函[2011] 6号),并决定2011年下半年在浙江、湖北2个省份开展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改革试点工作。2011年是教师资格考试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是对以前的教师资格考试内容的总结、继承和发展,试点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教师资格考试工作的全面推开,也对今后的教师资格考试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初中生处于自主性与依赖性共存期,初中教师在教师队伍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群体,对初中教师资格考试的笔试进行对比研究,可以进一步总结初中教师资格考试笔试的经验和教训,对其它学段的教师资格考试的笔试也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本文以湖北省为例,选取2010年和2011年两个有代表性的年份对该省的初中教师资格考试笔试内容进行对比研究,旨在为教师资格国家考试的全面幵展提供可借鉴的依据。

............

 

(二)基本概念界定

1.初中教师资格

资格(qualification)主要是指从事某种活动所应具备的条件、身份等。定义里的“条件”通常指主体的技能、知识的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身份”通常指主体在法律上、社会上的地位。职业资格是根据职业工作的需要,对从业人员的基本条件和身份进行的规定。国际上通常用“执照”或“证书”表示资格,执照是法律文件,证书体现发证机构的信度和效度。职业资格证书是现代社会人们求知、任职的资格凭证,是用人单位聘用的基本依据。教师资格(teacher qualification),是一种职业资格,是国家对进入教师队伍、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人员的入职条件要求,是中国公民获得教师职位的前提条件?。根据我国《教师法》和《教师资格条例》的规定,公民获得教师岗位必须取得教师资格,这是法定的前提条件,也是国家对教师最基本的要求。教育部所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教师补充工作的通知》(教师[2009]2号)中规定,"教师资格认定中要进一步强化教育教学能力的要求。所有申请教师资格的人员必须通过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的教育教学能力测试(包括综合笔试和实践能力测试)”。由此,取得教师资格的关键是申请人参加教师资格考试合格,并且有教育教学能力。教师资格证书是申请者取得教师资格的见证,拥有教师证书便可表示具有教学所需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可以胜任教师职务;未获得合格教师证书者,无法担任教师职务,即便有因为教师供需不足而从事教学工作者,也只是临时代课人员或代课人员,而非教师。

............

 

二、知往鉴今——教师资格研究进展综述

 

(一)国内对教师资格的研究

目前,国内有大量对教师资格进行研究的著作和文章,在中国知网中输入“教师资格”关键词可以搜索到2921篇文章,大体可以分为如下三类:
1.教师资格制度的研究
在中国知网中输入“教师资格制度”关键词可以搜索到959篇文章,看来国内学者对教师资格制度的研究是很关注的。在对国内学者关于教师资格制度的研究进行综合分析后发现有:教师资格制度的内涵与意义研究、教师资格制度的适用范围及对象研究、教师资格制度实施机构的定位与设置研究、教师资格制度与教师专业化研究、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制度问题研究。教育部中国教师奖励基金会秘书长杨春茂在教师资格制度的内涵与意义方面有比较深入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是“实施教师资格制度对于构建中国现代教师教育制度及教师队伍建设的作用和影响” 该研究认为我国教师实施资格制度需要解决教师队伍建设的法律框架问题、教师资格与教师聘任问题、教师教育制度与教师资格制度问题、教师资格与教师聘任问题等。

............

 

(二)国外对教师资格的研究

1.教师资格制度的研究

保加利亚Kliment Ohridski大学的Emilia Evgenieva和土耳其毕尔肯大学的Arslan . Serife合写的《Basic Training And Professional Qqulifications of Teachers inBulgaria and Turkey : A Comparative Study))①中认为,教师资格是教师职业发展制度的衍生物,是一个终身学习的模型,是学习等其它过程的期望效能。该研究认为教师地位和教师待遇以及人们对教师职业的认同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师资格制度的发展。Darling-Hammond ? L《Teaching and Knowledge: Policy Issues Posedby Alternative Certification for Teachers》②中对教师资格证书的内涵、教师资格制度长期以来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指出进入80年代后,仍有46个州向未接受过培训的人员颁发应急证书,其中有30多个州使用低标准的选择证书,这是美国教师资格制度长期以来存在的问题。美国Rochester大学的KarenJ. DeAngelis,Illinois Education Research Council 的Bradford R. White和 Association for Public and Land-grant大学的 Jennifer B. Presley在《The Changing Distribution of Teacher Qualifications AcrossSchools: A Statewide Perspective Post-NCLB?③中认为,教师资格制度,包括教师资格证书、新教师聘用政策等,这些都对教师水平的提升和在各学校间的分配起到了积极作用。

................

 

三、改辙易途一笔试目标的对比分析................16
(一)总体目标的对比分析................16
(二)具体目标的对比分析................20
(三)目标制定的背景分析................22
四、宫移羽换一笔试内容的对比分析................25
(―)课程从片面走向全面................25
(二)素质从单一走向综合................28
(三)题型从死板走向灵活................29

(四)内容比例从偏颇走向合理................40

 

五、行成于思 思考与启示

 

(一)考生素质的提升要体现实践导向
通过修炼端正态度。教师要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笔耕文化推荐期刊,爱心是责任心、耐心和细心的前提。教师的态度取决于爱心。教师要善良,善良是一种品格,一种修养,一种德行;教师要宽容,宽容的教师往往是自信的,具有亲和力的教师?。这种态度和品质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需要在长期的自我修炼中不断成熟。因此,初中教师资格申请者要端正自己从事教师职业的态度,不能指望靠死记硬背这种“捷径”来通过考试,而是应该从实践出发,踏踏实实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初中教师资格申请者要在实践中修炼,学校、社会、家庭也要为初中教师资格申请者提供修炼的环境、氛围和条件,帮助他们端正从事教师职业的态度,形成正确的职业信念。通过课程学习丰富知识。一般来说初中教师资格申请者的学科知识是够用的,但教师教育知识相对匮乏。通过系统的教师教育课程学习是增加知识最快速、最有效的方法.

..........

 

结语

 

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初中教师在教师队伍中是一个庞大并且非常重要的群体。通俗的说,在人的身心发展的全部历程当中,初中时期被公认为“花季”时期,是生命中最詢丽,当然也是最需要呵护的时刻。初中教育在人的整个教育生涯中是重中之重,教师要对初中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和帮助。初中阶段对学生发展影响的重要性决定了初中教师的重要性,对初中教师的选拔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资格考试就是选拔合格教师的重要手段。有效的教师资格考试能够选拔真正优秀的人充实到教师队伍中来,从源头上保证教师的质量,为塑造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打下良好的基础。笔试是教师资格考试制度的基本手段之一,通过对教师资格考试笔试进行对比研究,可以提高笔试测试的效度和信度,进一步丰富考试学的基本理;可以更加明确教师资格制度及其笔试环节的改革和发展的趋势,为进一步完善和改进教师资格考试笔试的内容和方法提供一定的依据。本文的研究主要得出三点结论:第一,以湖北省2011年初中教师资格考试为代表的新一轮全国初中教师资格考试笔试的目标时代性更浓、指向性更明确、操作性更强。第二,新一轮全国初中教师资格考试所设置的笔试科目——《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教育知识与能力》、《综合素质》更科学、更完善、信度与效度更高。第三,新一轮全国初中教师资格考试笔试的考查内容突破了以往对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考查的局限,更加注重对能力的考查,专业性强,改变了以往重知识轻能力的不足,注重对申请人的基本能力、教育教学技能和教师素养的考查,具有内容涵盖全面,重点突出的特点。第四,新一轮全国初中教师资格考试笔试的题型更加富有多样性,对申请人各方面的素质考查更加全面。然而在调查研究中,由于笔者自身水平的局限以及时间、经历、资源的有限,就初中教师资格考试笔试内容的对比研究还不够细致,访谈提纲的设置也尚欠缺更进一步的效度与信度的验证性分析,关于笔试目标、笔试内容的研究和建议还不够全面,有些建议在实践操作上可能会遇到困难;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道路上,我将继续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 古晓洁.  初中班级科学管理研究[J]. 才智2012(20)
[2] 王世存,王后雄.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必要性、导向及问题思考——基于对浙江、湖北两个试点省份首次考试情况的统计分析[J]. 教师教育研究2012(04)
[3] 袁贵仁.  全面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实现科学发展[J]. 云南教育(视界时政版)2011(01)
[4] 陈凡,吴跃文.  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标准体系研究——以美国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为例[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26)
[5] 李瑛.  国外合格教师的资格认证及其启示[J]. 教育科学研究2010(02)
[6] 杨雄.  结合教师法的规定谈谈如何做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J]. 现代交际2009(07)
[7] 孔凡哲,马云鹏.  试卷质量的影响因素与质量分析指标体系[J]. 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09(04)
[8] 李子江,张斌贤.  我国教师资格制度建设:问题与对策[J]. 教育研究2008(10)
[9] 黄正夫.  教师资格制度实施机构改革的思考[J]. 宜宾学院学报2007(09)
[10] 杨春茂.  基础教育改革与教师队伍建设[J]. 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6(02)



本文编号:105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105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e5a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