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师范教育论文 >

《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博士论文

发布时间:2016-10-06 07:17

  本文关键词:云南高等师范教育发展战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华中科技大学》 2004年

云南高等师范教育发展战略研究

伊继东  

【摘要】:新世纪我国高等师范教育进入了一个变革的新时期,其特征主要表现为:高等师范教育从单一封闭走向多元开放;教师教育从职前与职后的分离走向一体;社会对教师的需求从片面追求数量的增长走向注重质的全面提升。这些转变是带有根本性的变化,这也是高等师范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动向和新趋势。然而,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国情复杂,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的发展在不同地区之间差异显著,高等师范教育的发展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制定符合区域实际的高等师范教育发展战略,分区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 现代高等教育发展要求和高等师范教育的发展方向,以及云南高等师范教育发展的现状、问题和成因,是云南高等师范教育研究发展战略的前提和基础。目前高等教育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即高等教育国际化、现代化、多样化、大众化、个性化;高等师范教育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开放性教师培养体制逐步形成,教师教育走向专业化、终生化;教师培养由传统师范教育模式向现代教师教育制度转变,独立设置的师范院校仍然存续一段历史时期,教师教育的分工与竞争格局加剧。云南是一个地处西南边疆、民族众多、发展极度不平衡、人口分散、社会经济落后和基础教育水平很低的省份。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云南高等师范教育的不适应性主要表现为:高等教育竞争日趋激烈与云南高等师范教育竞争力偏低的矛盾;社会转型期人们价值观念转变与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的矛盾;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与传统高等师范教育培养模式落后的矛盾;传统高等师范教育管理模式与现代教师教育要求的矛盾。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所产生的新矛盾、新问题,云南高等师范教育的体制、结构、内容、方式如何改革,规模多大为宜,质量怎样提高,资源如何优化,必须从前瞻性的发展战略的高度进行探究,针对科技兴滇,人才强省的要求,云南高等师范教育发展战略要坚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面向思想、为基础教育服务思想、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遵循六大原则,即适度超前发展原则、结构优化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科学预测与规划原则和政府主导办学的原则。要坚持以适度超前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体制创新为动力,以教育市场需求为依据,以改革教师人才培养模式为突破口的发展战略思路。围绕高等教育规模、质量、结构 WP=4 和效益协调发展这一核心问题,实现云南高等师范教育规模扩大、质量提高、结构优化、效益增进的目标要求。与其他发达地区相比,云南高等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的转型进程相对滞后,在一段时期内,相对独立的高师院校仍将是教师培养的主体,这是云南教育发展的特殊性,也是云南高等师范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发展战略的重点是要树立现代高等师范教育新观念,即开放化、一体化、专业化、综合化、多样化和现代化的观点;构建综合化高等师范教育模式,其基本内容是教师教育由定向型向开放型过渡,教师培养实施定向型与非定向型相结合,同时推进高等师范院校向综合化发展,创办特色化的高师院校,其特色主要表现在:办学理念、目标定位、学科建设和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校园的环境建设等几个方面。并从立足本校、立足地方,着眼于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坚持开放化与国际化方向,遵循借鉴与独创、继承与发展的有机统一等四个方面培育云南高等师范院校的特色化。如何解决云南高等师范教育发展中的诸多矛盾,可行的改革途径、有力的对策措施是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创新管理体制、实施分类建设、突破办学层次、推进开放发展、建立现代制度,是实现云南高等师范教育发展目标的五项基本战略措施,由此,建设具有时代特征、区域特点和云南特色,符合教师特性的高等师范教育新体系,促进云南高等师范教育健康有序、持续快速的发展,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G659.28
【目录】:

  • 摘 要3-5
  • Abstract5-10
  • 1 导论10-27
  • 1.1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的意义10-14
  • 1.2 文献综述14-18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18-22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22-27
  • 2 云南高等师范教育发展的宏观背景27-61
  • 2.1 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动向27-31
  • 2.2 高等师范教育发展的新趋势31-36
  • 2.3 云南社会经济发展的新要求36-44
  • 2.4 云南基础教育发展的新任务44-48
  • 2.5 云南高等师范教育发展现状48-61
  • 3 云南高等师范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61-107
  • 3.1 云南高等师范教育发展的战略思想61-72
  • 3.2 云南高等师范教育发展的数量目标72-81
  • 3.3 云南高等师范教育发展的质量目标81-88
  • 3.4 云南高等师范教育发展的结构目标88-97
  • 3.5 云南高等师范教育发展的效益目标97-107
  • 4 云南高等师范教育发展的战略重点107-133
  • 4.1 树立现代高等师范教育新观念107-118
  • 4.2 构建综合化高等师范教育模式118-126
  • 4.3 创办有特色化的高等师范院校126-133
  • 5 云南高等师范教育发展的战略对策133-161
  • 5.1 创新云南高等师范教育管理体制133-139
  • 5.2 实施云南高等师范教育分类建设139-143
  • 5.3 突破云南高等师范教育办学层次143-149
  • 5.4 建立云南高等师范教育现代制度149-156
  • 5.5 推进云南高等师范教育开放发展156-161
  • 结 语161-165
  • 致 谢165-166
  • 参考文献166-173
  • 附录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173-174
  • 附录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获奖及承担科研项目情况174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沈琪;中美澳三所大学生物师范教育课程设置的比较与分析[J];比较教育研究;1998年01期

    2 陈振华;国外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的若干问题[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6年03期

    3 郭良菁;高等师范教育中的教育课程问题探讨[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6年03期

    4 叶澜;一个真实的假问题——“师范性”与“学术性”之争的辨析[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9年02期

    5 谢安邦;我国高等师范教育制度的变革与发展[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9年02期

    6 郭桂英;高校合并与发展高师教育[J];教育研究;1999年12期

    7 沈莉 ,陈小英 ,于漪;“师徒帮带”的教师培训模式——中美英青年教师职初岗位培训比较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1995年05期

    8 崔允漷;美国教师的培养与培训:经验与思考[J];全球教育展望;1998年02期

    9 饶从满;德国教师职前教育中“理论”与“实践”的结合[J];外国教育研究;1996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其志;当代教师评价制度述论[J];韶关学院学报;2002年10期

    2 杨昌清,刘亦农,叶青;师范教育发展的历史与展望[J];渭南师专学报;1995年03期

    3 查啸虎,陈玉梅;走向两性平等——教育公平性别视角的分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4 朱绍友;当前青年社会化过程中的隐忧与对策[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5 陈秀平;;略论以科学发展观指导高校的师资队伍建设[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6 葛金国,程亮;论知识经济时代新型学校管理观的构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7 周元宽;论教学过程中教师权威的消解[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8 张爱群;试论师范生知识结构的建构[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9 曹大文;雷金火;;欠发达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10 杨义峰;发达国家教育实习改革特点综述[J];安康师专学报;200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建华;;定位与反思——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哲学社会科学如何作为[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2 卢福财;甘国华;;市场失灵与教育产业的政府规制[A];中国工业经济研究与开发促进会2005年会暨“产业组织与政府规制”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贺素芝;;从教师成长的角度谈教育价值[A];2007“校本培训”主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黄红艳;;浅论教师的自主性专业化发展[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英语专辑)[C];2006年

    5 胡春梅;;山西省普通高校财力资源利用效率的实证分析[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6 朱向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杭州模式——名校集团化办学剖析[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7 钱林晓;;竞争条件下义务教育系统内教育资源配置无效性的分析与对策[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8 李莉红;;学校竞争力的概念及其经济学解释[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9 马佳宏;彭慧;;偏差与平衡:城乡义务教育财力资源配置问题研究[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10 李英杰;;东营地区农村小学教师教学技能现状调查[A];山东省师范教育学会2002年度师范教育研究优秀成果论文集[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康永久;教育制度的生成与变革——新制度教育学论纲[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邬烈炎;艺术设计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1年

    3 张彤;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可持续发展[D];厦门大学;2001年

    4 卢晓中;当代世界高等教育理念及对中国的影响[D];厦门大学;2001年

    5 王生;校长决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6 张学敏;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7 刘新民;中小学体育教学中交往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2年

    8 张振助;高等教育与区域互动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9 娄立志;论目前我国教育的主导价值[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10 黄忠敬;知识·权力·控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如萍;丹尼尔森教师评价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2 解国祥;县级教师进修学校的生存困境与管理策略[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3 陈科妮;英国新教师入职培训政策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4 于学友;教师发展学校建设中的大学与中小学合作[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5 周海乐;广西民族中小学校长培训机制探讨[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6 王杰;甘肃省农村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7 张旭;当代西方女性主义教育——理论与实践[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8 彭波;关于思想政治课价值取向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9 李友玉;小学代课教师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10 马海波;二十一世纪高等师范教育面临的挑战与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文英;中美高等教育比较与启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年03期

    2 蒋华林,李华,张洪武,杨忠;办学定位:高校发展战略规划的核心[J];高等建筑教育;2005年01期

    3 胡先文,杨吉琼,程立生;对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几点思考[J];中国农业教育;2004年05期

    4 王晴虹;;“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与新农村建设[J];远程教育杂志;2006年04期

    5 时锦雯;;农村高等职业教育应立足:留得住和用得上——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人才培养模式引发的思考[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7年01期

    6 吴海升;;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发展观[J];未来与发展;2006年05期

    7 朱光磊,张志红;“职责同构”批判[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8 朱旭东;试论师范教育体制改革的国际趋势[J];比较教育研究;2000年04期

    9 项贤明,葛岳静,李艳玲;大众化过程中高等教育结构的变迁——美国的经验与我国的发展趋势[J];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02期

    10 曲恒昌;战后英国高等教育学科结构的调整及其对我们的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1997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申培轩;农村现代化视野中的高等教育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2 唐燕儿;中国远程高等教育政策法规体系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张振助;高等教育与区域互动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4 耿涓涓;西部省区基于提升竞争力的高等教育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5 朱雪文;中国高等教育区域分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6 汪志宏;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7 范明;江苏省高等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河海大学;2003年

    8 庞青山;大学学科结构与学科制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熊德国;系统科学理论在区域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10 郝瑜;论陕西高等教育大众化及其实现途径[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卫萍;区域教育发展规划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李俊义;我国西部研究型大学的战略规划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3 马培培;新建地方综合性大学发展战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4 尹春丽;县域普通高中服务县域经济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5 张元树;中心城市高校的地位与办学模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6 王向红;我国师范教育模式向混合型发展的可行性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7 何敏;中国高等教育区域发展差异研究[D];暨南大学;2002年

    8 王赛扬;我国教师教育模式发展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2年

    9 韩雪松;基于终身教育理念的我国教师教育课程改革[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10 谭贞;关于我国高等师范院校教师政策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知网广告投放

    《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博士论文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京ICP证040441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9993 010-62982499
    服务热线:010-62985026 010-62791813
    在线咨询:
    传真:010-6278036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475号



      本文关键词:云南高等师范教育发展战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315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1315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189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