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师范教育论文 >

91首届免费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调查与思考

发布时间:2016-10-06 12:22

  本文关键词:首届免费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调查与思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2011.12中国电化教育总第299文章编号:1;教师专业发展;首届免费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调查与思考;王海燕,余雅萍;(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陕西;西安;710062);摘要:教育技术能力已成为现今基础教育教师必备的基;文以陕西师范大学为探究主体,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访;关键词:免费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基础教育;调查;2004年12月,教育部印发了

2011.12中国电化教育总第299文章编号:1006—9860(2011)12—0065—04

教师专业发展

首届免费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

调查与思考

王海燕,余雅萍

(陕西师范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2)

摘要:教育技术能力已成为现今基础教育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是现代师范生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鉴于此,本

文以陕西师范大学为探究主体,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访谈、课程梳理等形式,对首届免费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过程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全方位、全过程的跟踪与考察,并参阅《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进行了比较性研究,对出现的差距从不同层面进行思考,提出了精选教学内容、实施差异教学、优化课堂教学、加强教学实践、强化教学管理和完善教学评价六个方面的建议,试图通过对现今师范院校学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模式与课堂教学的完善与改进,使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在校培养和学习的教学机制更加优化与合理,为下一步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免费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基础教育;调查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

2004年12月,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

术能力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该《标准》对

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1]。这些年来,围绕这一要求,各师范院校相继采取多种举措,把教育技术能力作为师范生培养计划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今天之所以重提这一话题,一方面,随着西北地区经济的迅猛发展,各级政府对基础教育的投入不断增加,各个中小学的教学设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越来越多的现代化教学设备走进课堂,随之而来的是对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与过去相比,各个中小学对师范生除了专业要求外,教育技术能力的高低也成为一个很重要的关注点,另一方面,源于首届免费师范生即将走上工作岗位,与往届师范生相比较,他们从事一线基础教育的比例更高、人数更多。因此,首届免费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能否胜任现今中小学教师的岗位要求,师范院校现行的培养模式和方法是否具备可持续性?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从事师范教育技术专业的工作者进行全面反思和系统评估,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

一、现状调查

(一)调查的依据

以《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为依据,以对教学人员教育技术能力要求的四部分内容(态度与意识、知识与技能、应用与创新、社会责任)为衡量标准,结合西北地区中小学教学设备现状与首届免费师范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了“首届免费师范

生教育技术能力”现状调查提纲。

(二)调查的对象

调查对象以陕西师范大学非教育技术专业的经过教育实习的首届免费师范生为调查主体,同时兼顾对国内另外五所部属师范院校非教育技术专业的经过教育实习的首届免费师范生的个别调查。

(三)调查的径路

一是利用教育实习带队教师的工作便利,进行现场观摩和实地考察;二是与实习学校的教师和学生进行座谈;三是调查问卷的发放、回收、统计与处理;四是对“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全过程跟踪。

(四)调查的结果

此次调查历时半年,一方面,先后走访了西北五省的18所实习学校,听取相关课程36节,与84名实习学校的教师与学生进行了座谈;另一方面,向实习返校的免费师范生发放问卷总计300份,回收292份,回收率为97.3%,其中有效问卷为288份,有效率为96%。通过以上多层面的调查统计与对我校“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全过程跟踪,我们感到,陕西师范大学对首届免费师范生的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总的来说,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的,无论是在主观认识上,还是在教育技术知识与运用能力的掌握上,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但与《标准》中所需达到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1.理论知识浅尝辄止。调查显示:大部分师范生对教育技术的基础理论知识缺乏深究,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很多学生表示,为了通过专业测试,仅靠考前短

教师专业发展

时间的死记硬背,考完就抛之脑后,没有全面而深入地掌握教育技术基础理论知识的主体思想和精髓部分。

2.实用技能亟待提高。在有关实际技能的调查中,实习学校的指导教师和学生反映,我们的学生对一些现代化教学设备了解不够、操作不熟练,甚至个别学生对一些教学上的软、硬件都没听说过。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教学软件方面,只对办公自动化三个常用软件能够熟练掌握,其他辅助教学的软件掌握情况很不好;(2)教学媒体方面,对现在普遍使用的多媒体教室不能熟练使用,其他的媒体设备也需要通过实践来熟悉运用;(3)教学设计实践能力尚欠缺,部分师范生掌握了教学设计方面的理论,但是不能很好地应用到教育教学中,教学设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3.理论实践“两张皮”。师范生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学习了教育技术相关的理论知识,但是在实践中不能很好地运用,问卷显示,在教育实习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授课的比例仅仅为19.8%,这说明师范生学习的理论知识没有对实践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

总第299期中国电化教育2011.12

二、问题分析

目前,我校对首届免费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基本途径就是开设“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它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提高教育技术能力的主渠道。因此,探寻本届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与《标准》要求存在差距的原因,就不得不从“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说起。下面,笔者围绕该公共课,结合对收集到的同类其他师范院校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部分资料的统计与梳理,从该课程的教学、教师、学生三个方面来进行剖析。

(一)课程教学方面

根据目前该门课程的实施情况,笔者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实施、课程评价四个层面来探究造成以上现状的原因,概括起来就是“两难”与“两不”。

1.教学目标难界定

教育技术的前身是电化教育,不管是电化教育还是教育技术,都无法像语文、数学、外语等给人以清晰明确的第一认识[2]。开设“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目的是培养师范生的教育技术能力,但是教育技术能力具体到实际中究竟是什么能力,很难具体用量化的方式呈现出来。教学目标的难界定造成该门课程的教与学方向不是很明晰。

2.教学内容难落实

目前,公共课采用的教材是由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现代教育技术》,该教材知识全面,脉络清晰,涵盖了教育技术基础理论、教学媒体应用、教学系

统设计、多媒体课件设计与评价等,但是,在课程的具体落实中,多数是靠学生自己在网上进行自主学习,加之有限的几次现场讲座,造成课程内容很难落实。

3.教学实施不规范

相对其他师范院校,我校对该门课程采用网络自主学习与现场讲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很多具体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

(1)网络课程拘于形式。根据要求学生必须完成至少20小时的网络课程学习,在调查与访谈中很多师范生反映网络课程缺乏吸引力,将教材的相关内容搬上电脑屏幕,大篇幅文字的呈现,导致很多学生只是单纯地凑够时间,开着窗口干其他事情,网络课程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2)讲座效果不佳。通过对该门课程调查显示:“非常满意”占16%,“一般”占39%,“不满意”占45%。由此不难发现,学生对面对面讲座的满意程度不高,究其原因,一方面,讲座基本上是理论内容,没有新颖的课堂组织形式,使整个讲座相对比较枯燥;另一方面,班级规模太大,一般来说都是几百名学生一起上课。过多的人数必然直接影响教学信息的有效传播和反馈,人数越多,越不利于教师与学生交流,授课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3)没有实验课。教育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育技术公共课不开设实验课,让学生没有动手实践的机会,仅凭教师有限的讲授,那只会使课程的开设流于形式[3]。实验课是公共课的一个瓶颈,缺乏实验课的支撑,学生得不到真正动手实践的机会,造成首届免费师范生动手能力相对薄弱。

4.课程评价不科学

“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考核方式是:平时成绩(30%)+网络课程考试(20%)+期末笔试(50%),有形成性评价,也有总结性评价,但是,更加注重考查的是教育技术的相关理论知识。这种课程的评价方式导致学生死记硬背一些所谓的知识点,忽视了教育技术能力的养成,从而严重地影响了教学效果。教育技术课程不仅要培养师范生的现代教育技术的理念,更要注重教育技术能力以及学生创造性和兴趣的培养。故这种传统的通过考试的手段测评学生认知程度的评价方法对本门学科来说是不科学的[4]。

(二)教师方面

“如果说信息技术是现代教育改革的魔杖,那么教师就应该成为掌握魔杖的魔术师”[5]。这句话表明了教师在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推广上有着重要的作用,作为培养未来教师的师范院校的教育技术专业教师更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纵观我校的师资队

2011.12中国电化教育总第299

教师专业发展

术类,他们的知识起点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尤其是在信息、网络与计算机应用等现代技术方面,其他类学科的学生相对于理科类学生来说比较薄弱,特别是艺术类的学生差距就更加明显。而现行的不区分层次的集中大课讲座,忽视了学生的起点差异,开展一刀切的教学活动,缺乏针对性与有效性,势必会造成教学效果良莠不齐,很难达到教学目的。所以应该摸清学生实情,区分不同层次,开展差异性教学活动,使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学习中得到相对有效的补充。如,虽然《标准》中对教学人员的教育技术能力要求都是相同的,但是具体到不同专业,所注重的部分不尽相同。如果能够分专业开展差异教学活动,将教育技术与不同专业进行整合,教学更有针对性,学生会深切地感受到本门课程与自己所学的专业息息相关,促进了学生对教育技术学习的热情。

(三)优化课堂教学

现代教育技术教学不仅是要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还应该成为学生可以效仿的范例。如在实施教学系统设计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展示一些教学名师的优秀教学设计案例等。同时教师还应注重课堂的创新性,将现代教育技术课堂真正变成展示现代教育技术无穷魅力的地方,对学生形成一种冲击,给其耳目一新的感觉,从而强化师范生对教育技术的应用意识,努力学习教育技术的相关知识与技能。

(四)加强教学实践

教育技术是一门非常注重实践的课程,实验是真正提高学生教育技术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故此,我们认为,课程实施中要在立足现有的基础上,注重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时开设一些“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精选一些实验课内容。通过实验课,使师范生掌握常见教学媒体的应用、课件的制作,掌握常见教学软件的使用、网上信息的检索、收集与加工处理、网络资源的利用与管理技能。二是要把教育实习作为实践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抓紧抓实。教育实习是师范生在校学习期间唯一一次参加教学实践的机会,也是将自己所学的现代教育技术知识运用于教学实践的机会。在教育实习中,应对师范生的教学实习工作提出明确的要求,比如在讲课前准备课件,在教学中能熟练使用现代教学媒体,在实习中虚心请教一线教师学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知识与经验,并将这些情况进行考核评定,记入实习成绩。

(五)强化教学管理

有效的教学管理措施是保障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近几年高校的不断扩招,使部分学校的现有教学管理体系已经不再适应当下的形势。就“现代教育技

伍与教授方法,发现还有一些问题。

1.师资配备与教学任务不对称

我校的师范类专业多达十几个,首届免费师范生有2600多人,但是担任“现代教育技术”这门公共课讲座的教师只有几个人。教学任务过于繁重,教师压力太大,疲于完成教学任务,导致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故“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师资配备与教学任务不对称,师资队伍亟待扩充。

2.教授方法与课程特点不匹配

教育技术促进了教学模式与观念的转变,使得师生间、学生间的多向互动与交流变得更加方便、快捷,教学中的各个要素的作用都发生了变化。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拥有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问题的主动探索者[6]。然而,我们并没有从“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有限的几次讲座中感受到这些变化,教师要求学生应该应用教育技术进行教学,自己却仍然采用传统填鸭式的讲授方式,虽然也有课件,但是课件的呈现方式单一,内容基本上是“课本搬家”[7],目前这种课程的教授方法与该门课程的特点不相匹配。

(三)学生方面

尽管教育技术能力在师范生未来的工作中很重要,但有一个现实的问题不容否认,在他们四年的大学学习中,“现代教育技术”这门公共课,在整个求学过程中所占比例不大,由于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压力,造成了该课程的学习是一种说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的尴尬与被动局面,致使认识与行动不一致。这也是造成以上问题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

三、几点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查阅了相关师范院校公共课改革的资料,,认真听取了本校不同专业师范生的意见,在调查与访谈的基础上,进行了认真的梳理与深入的思考,下面仅从课程教学本身谈几点建议。

(一)精选教学内容

现代教育技术知识体系庞大,并且随着科技的日益发展,知识体系将不断更新扩展。作为非教育技术专业的师范生没有必要面面俱到地掌握教育技术的各个方面,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可以选择教育技术最精华的部分,选择跟师范生未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最密切的部分,比如,教学系统设计、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教学等,其他知识则作为了解性的内容选择学习。这样精选教学内容一方面缩小了教学任务,另一方面相对实用的教学内容也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实施差异教学

师范类专业包括文科、理科以及美术、音乐等艺

教师专业发展

术”公共课而言,如何有效地监管学生是否按要求学习本门课程,是保障教学任务能否完成的重要一环。比如,对于网络课程教学部分,如何保证学生在规定的时间里是在学习有关该课程的内容,而不是在干与其无关的事情?能不能采用即学即考的方式,学习完一个知识点,随机抽取其中的内容进行考查,正确率达不到60%必须重新学习等措施来进行管理呢?同时,现场讲座除了教师讲授之外,还应加强互动,让学生参与其中,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督促学生来认真学习等等,诸如此类的教学管理改进,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与完善。

(六)完善教学评价

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评价方式,既要考虑到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习过程,既要重视理论的考查,更不能忽视教学实践的检测,因此,改变现有单一的教学评价,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更适应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比如,通过量规的方法,构建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评价指标,要求师范生必须达到一定的能力等级方可过关,这样的考核方式,可以促使学生主动来学习教育技术相关的知识,对提高学生的教育技术能力有更实际的意义。

以上虽然只是从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角度和层面提出的一些思考,但它是建立在对整体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评估与考量的基础上,为今后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进行的一些积极的与可实现的探索,也希望能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当然,师范生教育技

总第299期中国电化教育2011.12

术能力的提升,是靠多种因素的综合实践来完成的,需要各方面的努力,尤其是学校的重视与支持、师资的建设与发展以及师范生自身的更加自觉与努力等。只有这样,师范生的教育技术能力与现代基础教育教师的素质要求相匹配、相适应,才不会遥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DB/OL].

,2011-11-2.[2]罗丽苹,瞿堃.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状况调查与思考[J].西南大学学报,2010,(2):209-212.

[3]黄映玲.基于新课标的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改革实验[J].电化教育研究,2005,(10):60-62.

[4]何文茜,王凤.基于《标准》的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实践教学体系思考[J].现代教育技术,2009,(2):39-41.

[5]吴志宏,郅庭瑾.多元智能理论、方法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115-118.

[6]李连祥.《标准》指导下的《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程改革与探索[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8.

[7]陈明选.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6,(3):61-65.

作者简介:

王海燕: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信息技术教育应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论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whyan@snnu.edu.cn)。

2011年8月18日誅收稿日期:

责任编辑:张静然

三亿文库3y.uu456.com包含各类专业文献、生活休闲娱乐、中学教育、各类资格考试、高等教育、应用写作文书、幼儿教育、小学教育、文学作品欣赏、91首届免费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调查与思考等内容。

 

下载地址:91首届免费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调查与思考.Doc

  【】

最新搜索

首届免费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调查与思考

人教版化学第一、二单元小测试

学法大视野数学答案

鲁中2011年安全生产年活动方案

特色教学教师计划

2015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工作要求

铜陵学院学工系统登录

九年级思品培优补差的工作计划

温州翔宇中学.八年级上数学第三次月考试题卷

《我选我》的教学设计


  本文关键词:首届免费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调查与思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318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1318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560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