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师范教育论文 >

教师教育专业师范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5 13:00

  本文关键词:教师教育专业师范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20世纪中后期教师教育在世界范围内的迅速发展,很多发达国家相继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方式以适应世界发展的潮流,因此,为保障教师教育在我国高师院校的顺利开展,国家制定了诸多政策以支持教师教育专业的发展。师范性是区别教师教育专业与非师范专业最显著的特征,然而我国高师院校的教师教育专业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师范性特色不突出的现象,因此,本研究以教师教育为立足点来研究我国教师教育专业的师范性。 通过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对相关概念进行了初步界定,提出了师范性对教师教育专业整体办学水平的提升、师范生整体培养质量的提高以及教师队伍专业化的发展具有价值导向。然而,高师院校的教师教育专业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学科门数低于非师范专业、课程设置不科学、教师职业素养以及学生职业素养不高等不足。针对这四方面的不足,论文从相关教育机制、功利化以及综合化、教师以及学生的师范性素养等层面对教师教育专业师范性的影响来分析引起这些不足的具体原因。 最后,为提高教师教育专业的师范性,文中提出了相应的对策。首先,从教育机制方面,应完善相关的教育监督检查机制、改善高师院校教师任职长效机制、改进教师教育评价体系;从秉持师范性固有特色方面,提出创新教师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加强教师教育专业学科研究以及秉持师范性与学术性并重的观念;从增强教师的“师范性”素养层面来讲,,鼓励教师积极学习深造、掌握多样化的教学技能以及提升职业使命感;从强化师范生的“师范性”素养层面来讲,注重研读经典教育类书籍、珍惜实践机会以及重视通识教育对提升个人修养的重要性。力求通过这些对策,能够为进一步提升我国高师院校教师教育专业师范性做出微薄的贡献。
【关键词】:教师教育 师范专业 师范性 教师专业化
【学位授予单位】:淮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65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绪论10-21
  • 一、 研究背景10-12
  • (一) 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影响10
  • (二) 我国教师教育发展的现实要求10-12
  • 二、 研究意义12
  • (一) 理论意义12
  • (二) 现实意义12
  • 三、 相关概念界定12-14
  • 四、 文献综述14-20
  • (一) 国内研究综述14-18
  • (二) 国外研究综述18-20
  • 五、 研究思路与方法20-21
  • (一) 研究思路20
  • (二) 研究方法20-21
  • 第二章 教师教育专业加强师范性的价值导向21-27
  • 一、 师范性是提升教师教育专业水平的理论支撑21-22
  • (一) 对优化教师教育专业课程结构具有协调作用21-22
  • (二) 对确立教师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具有引领作用22
  • 二、 师范性是提高师范生整体质量的重要指南22-24
  • (一) 为提高教师教育专业生源质量提供有效依据22-23
  • (二) 为衡量师范生整体素质提供参考标准23-24
  • 三、 师范性是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依据24-26
  • (一) 师范性是保证教师职业地位的必要条件24-25
  • (二) 师范性是评价教师职业发展水平的重要依据25-26
  • 四、小结26-27
  • 第三章 教师教育专业师范性的不足27-35
  • 一、 教师教育类专业日益式微27-28
  • 二、 师范类课程设置不均衡28-31
  • (一) 教师教育课程比例有所减少28-29
  • (二) 课程结构比例不太合理29-30
  • (三) 教育实践时间短、课时少且成效低30-31
  • 三、 教师的职业素养仍有提升空间31-32
  • (一) 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体系不完善31
  • (二) 教师的教学技能不够丰富31-32
  • 四、 师范生的职业素养不高32-34
  • (一) 师范生的职业理想表现出消极化倾向32
  • (二) 师范生的职业知识掌握不到位32-33
  • (三) 师范生的职业技能水平一般33-34
  • 五、小结34-35
  • 第四章 教师教育专业师范性不足的成因分析35-41
  • 一、 相关教育机制不健全35-36
  • (一) 教育监督检查机制实施力度不够35
  • (二) 教师教育评价体系不完善35-36
  • 二、 教师教育专业受市场经济的冲击较大36-37
  • (一) 功利化影响教师教育专业的办学定位36
  • (二) 综合化影响教师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36-37
  • 三、 教师的师范性素养有所下降37-38
  • (一) 教师的职业使命感降低37
  • (二) 教师的教育技术素养较为传统37-38
  • (三) 重教育理论轻教育实践38
  • 四、 师范生的师范性素养薄弱38-39
  • (一) 师范生的职业认同感不高38-39
  • (二) 师范生缺乏实践热情39
  • (三) 师范生的心理调适能力不强39
  • 五、小结39-41
  • 第五章 加强教师教育专业师范性的有效对策41-48
  • 一、 完善相关教育机制,大力扶持教师教育专业41-42
  • (一) 完善教育监督检查机制41
  • (二) 改善教师任职长效机制41
  • (三) 改进教师教育评价体系41-42
  • 二、 明确教师教育专业办学定位,秉持师范性固有特色42-44
  • (一) 创新教师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突出教师教育特色42
  • (二) 加强教师教育专业学科研究,提升教师教育品质42-43
  • (三) 秉持师范性与学术性并重观念43-44
  • 三、 增强教师的“师范性”素养44-46
  • (一) 鼓励教师积极学习深造,充实“师范性”内涵44
  • (二) 提倡教师多层次交流,掌握多样化教师教育技能44-45
  • (三) 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提升教师的职业使命感45-46
  • 四、 强化师范生的“师范性”素养46-47
  • (一) 研读经典教育类书籍,丰富教育专业知识46
  • (二) 珍惜实践机会,提升教师教育技能46-47
  • (三) 重视通识教育,提高自身教育素养47
  • 五、小结47-48
  • 结语48-49
  • 参考文献49-53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出版或发表的论著、论文53-54
  • 致谢5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芳;;论后师范教育时代背景下的教师教育[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2 王彩凤;;论师范教育转型与坚持师范性[J];湖南社会科学;2012年03期

3 彭小虎;高等师范课程比较研究与我国师范课程体系的建构[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0年05期

4 徐来群;;一块金币的两面:师范性和学术性之争何时休——兼论综合性大学教师培养的专业性[J];教师教育研究;2006年01期

5 张奠宙;关于“师范性”的一些认识问题[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8年02期

6 李学农;试论师范性与教育专业学术的统一[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8年06期

7 叶澜;一个真实的假问题——“师范性”与“学术性”之争的辨析[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9年02期

8 孙二军;李国庆;;高师院校“学术性”与“师范性”的释义及实现路径[J];高教探索;2008年02期

9 刘献君;论本科教学评估中的办学特色[J];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06期

10 陈么元;从教师专业化之趋势反思高师教育的师范性[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3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覃丽君;德国教师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教师教育专业师范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72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2672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7c3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