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师范教育论文 >

大学生中国梦教育的有效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6 16:00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中国梦教育的有效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中国梦的提出是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理想信念教育话语体系的重大创新,大学生中国梦教育更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篇章、新内容。现目前,大学生中国梦教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有效性不足的问题。如何提高其教育的有效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所共同面临而又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以文献研究和实证调查为基础,注重事实依据与逻辑分析,坚持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宏观审视与微观分析相结合,从大学生中国梦教育的现状调查分析入手,指出其有效性不足的表现,分析挖掘制约有效性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揭示大学生中国梦教育有效性产生和实现的基本规律,从而为增强大学生中国梦教育有效性提出行之有效的对策,是本文以期达到的目的。论文由四章构成:第一章:绪论。主要论述了文章的研究背景及现状、研究意义、研究思路与方法等问题。第二章:大学生中国梦教育有效性的内涵。本章是论文研究的理论基础,主要从“有效性”这一核心概念出发,解读“有效性”的内涵。进而论述中国梦的内涵、大学生中国梦教育的内涵以及大学生中国梦教育有效性的内涵。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大学生中国梦教育有效性的“四性”等基本理论问题。第三章:大学生中国梦教育的现状分析。本章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大学生中国梦教育进行了客观分析,阐明了其取得的主要成效,论述了其有效性不足的表现,并从高校的管理者、教育者、大学生、教育内容以及教育方式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原因分析。第四章:提高大学生中国梦教育有效性的对策。根据大学生中国梦教育有效性不足的表现及成因分析,从规划设计、方法途径、教育环境、保障措施等四个大的方面就提高大学生中国梦教育有效性进行论述。
【关键词】:大学生 中国梦 教育 有效性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64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绪论9-16
  • 一、研究背景及现状9-12
  • (一)研究背景9-10
  • (二)研究现状10-12
  • 二、研究意义12-15
  • (一)大学生中国梦教育的研究意义13-14
  • (二)大学生中国梦教育有效性的研究意义14-15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15-16
  • (一)研究思路15
  • (二)研究方法15-16
  • 第二章 大学生中国梦教育有效性的内涵16-21
  • 一、有效性的内涵16-17
  • 二、大学生中国梦教育有效性的内涵17-18
  • (一)中国梦的内涵17
  • (二)大学生中国梦教育的内涵17-18
  • (三)大学生中国梦教育有效性的内涵18
  • 三、大学生中国梦教育有效性的“四性”18-21
  • (一)教育目标的明确性18-19
  • (二)教育过程的主体性19
  • (三)教育方法的针对性19-20
  • (四)教育结果的效益性20-21
  • 第三章 大学生中国梦教育的现状分析21-31
  • 一、大学生中国梦教育的主要做法和成效21-23
  • (一)大学生中国梦教育的主要做法21-22
  • (二)大学生中国梦教育的主要成效22-23
  • 二、大学生中国梦教育有效性不足的表现23-26
  • (一)宣传教育口号化、任务化23
  • (二)教育的方式方法简单化23-24
  • (三)大学生对中国梦的认知度不足24-25
  • (四)大学生对中国梦的认同度不高25
  • (五)大学生践行中国梦存在“知行脱节”的现象25-26
  • 三、大学生中国梦教育有效性的制约因素26-31
  • (一)高校管理者对大学生中国梦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26-27
  • (二)高校教育者对大学生中国梦教育的主导性欠缺27
  • (三)大学生对中国梦教育的认识存在偏差27-28
  • (四)大学生中国梦教育的内容缺乏精心设计28-29
  • (五)大学生中国梦教育的方法缺乏针对性29-31
  • 第四章 提高大学生中国梦教育有效性的对策31-40
  • 一、注重整体规划和科学设计31-32
  • (一)进一步建立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31-32
  • (二)准确把握大学生中国梦教育的目标和原则32
  • 二、创新大学生中国梦教育的方法途径32-36
  • (一)促进第一、二、三课堂相得益彰33-34
  • (二)充分运用主客体双向互动式教学34-35
  • (三)构建大学生中国梦教育的实践路径35
  • (四)激发大学生参与中国梦教育的主动性35-36
  • 三、优化大学生中国梦教育环境36-38
  • (一)构筑追梦、圆梦的校园文化环境36-37
  • (二)构建积极、浓厚、互动的网络环境37
  • (三)构建中国梦教育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交往环境37-38
  • 四、构建大学生中国梦教育的保障体系38-40
  • (一)注重教育队伍建设38-39
  • (二)加强经费保障和理论研究39-40
  • 结语40-41
  • 致谢41-42
  • 参考文献42-46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4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黄永斌;;高校学生中开展“中国梦”教育的多维视角[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年04期

2 潘玉腾;陈赵阳;;引领当代大学生共筑中国梦的三维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13年23期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中国梦教育的有效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11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3111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281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