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师范教育论文 >

美国高校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分析及启示

发布时间:2022-01-01 21:48
  “道德教育”是对受教育者有目的地施以道德影响的活动,内容包括提高道德觉悟和认识、陶冶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树立道德信念、培养道德品质和养成道德习惯。通过教育使个体成为一个具有道德修养的合格公民,这是每个国家对个体成员发展的基本期望,也是教育最基本的目标之一。美国作为当今世界教育最发达的国家,其道德教育己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体系,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如何在更广阔的视野中去审视和研究美国的道德教育,特别是以全方位的视角去考察美国高校的道德教育,对于发展我国高校的道德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道德教育作为人类文明社会的一种实践活动,从来就是以一定的理论为基础,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的。本文将从美国道德教育的发展历史、理论根源、实施的途径与方法着手,对美国高校的道德教育进行全面的分析,以期进一步透视美国道德教育的实质性内涵,并分析出美国高校道德教育取得较好的实际效果的原因,力求从中找出解决我国高校道德教育低效的有效途径与方法。文章由前言、正文和结束语三部分构成。前言首先对道德教育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对当前学术界对美国高校道德教育问题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详细的总结,并进一步阐述了对美国高校道德教育进行研究的... 

【文章来源】:南昌航空大学江西省

【文章页数】:6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研究的意义
    (二) 研究现状
    (三) 本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美国道德教育的基本内涵
    (一) 道德与道德教育
    (二) 美国道德教育的价值取向
    (三) 美国道德教育的目的
    (四) 美国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
二、美国高校道德教育发展的历史
    (一) 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高校道德教育的斗争与变革
    (二) 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高校道德教育的逐渐衰退
    (三)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至今——高校道德教育的复苏
三、美国高校道德教育的实施途径与方法
    (一) 通过课程教育使道德理念深入各学科领域
    (二) 通过丰富的校园生活使道德意识渗透到学生生活的点滴
    (三) 通过广泛地参与社会实践培养社会责任心
    (四) 通过生活指导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五) 通过大众传媒与公共环境的情境熏陶进行全方位的道德渗透
    (六) 通过广泛的宗教活动传播现代道德理念
四、美国高校道德教育的成功与不足
    (一) 美国高校道德教育的成功之处
    (二) 美国高校道德教育的危机及面临的挑战
五、美国高校道德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一) 当前我国高校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二) 美国高校道德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美国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 戴媛媛,颜素珍.  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8(04)
[2]美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或道德教育研究综述[J]. 余惠琼,游敏惠.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8(03)
[3]美国学校公民教育的特点及其借鉴意义[J]. 卢忠萍,郜影.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05)
[4]浅谈美国公民教育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 陈荟芳.  前沿. 2007(04)
[5]发达国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途径比较分析[J]. 李祖超.  中国高教研究. 2006(12)
[6]中美大学生生活方式教育比较[J]. 杨晓慧.  外国教育研究. 2006(11)
[7]美国公民道德教育的特点[J]. 苏榕娜.  教育评论. 2006(05)
[8]美国高校公民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 刘向荣.  比较教育研究. 2006(06)
[9]新世纪哈佛大学本科生课程改革及启示[J]. 张家勇,张家智.  比较教育研究. 2006(01)
[10]国外学科德育课程的实施模式[J]. 胡斌武.  重庆工学院学报. 2006(01)

博士论文
[1]美国道德教育理念研究[D]. 许桂清.东北师范大学 2002

硕士论文
[1]美国学校道德教育历史沿革初探[D]. 徐宇清.浙江大学 2002



本文编号:35629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35629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352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