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师范教育论文 >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改善就业服务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2-08-13 14:18
  高校毕业生是宝贵的人力资源,是现代化建设中高素质的生力军,其就业问题有没有得到较好解决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但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与日益增长的高校招生数量相矛盾的是每年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有限需求,从而使得竞争愈发激烈,学生就业压力有增无减。因此,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难状况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和面临的严峻挑战。近年来,每年全国应届大学毕业生数都在600余万人,大学生就业面临着空前的压力。在这样严峻的形式下,对于以人才培养为首要任务的高校来说,如何有效的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毕业生的充分就业是当务之急。同时,毕业生就业率已然成为衡量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直接涉及到学校的声誉,对于高校而言,意义重大。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供需失衡、学生自身素养缺失、学校就业服务水平不高等,而通过多年从事高校就业工作的经验,笔者发现学校的就业服务水平已逐渐成为影响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经过多年不断地建设,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就业服务取得了很大成效,但随着就业形势的日渐严峻,当前的就业服务水平已然不符合学校就业工作的需要,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就业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本文...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序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意义和方法
    1.3 论文框架及不足
2.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毕业生就业概况
    2.1 毕业生的就业数据
    2.2 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2.2.1 停滞不前的就业率
        2.2.2 就业质量不佳
        2.2.3 毕业生就业心理不成熟
        2.2.4 学生获取的就业信息量不足
3.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就业服务现状及不足
    3.1 就业服务观念落后、体系不健全
    3.2 就业指导严重滞后
    3.3 信息采集、发布机制不完善
    3.4 就业渠道狭窄
    3.5 缺乏创业教育和服务
4. 改善就业服务的指导思想、意义和原则
    4.1 改善就业服务的指导思想
    4.2 改善就业服务的意义
        4.2.1 就业服务对促进毕业生就业的作用
        4.2.2 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意义
    4.3 改善就业服务的原则
        4.3.1 系统性原则
        4.3.2. 目标一致原则
        4.3.3. 以人为本原则
        4.3.4 既"联"又"动"原则
    4.4 提升就业指导的地位
5.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改善就业服务的举措
    5.1 健全组织架构
    5.2 全程化、个性化就业指导
        5.2.1 构建全程化就业指导课程体系
        5.2.2 提供个性化职业测评和咨询服务
    5.3 搭建就业信息平台
        5.3.1 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5.3.2 培育信息分析水平
        5.3.3 加强信息化建设
        5.3.4 实现就业信息精准匹配
    5.4 多元化拓展就业渠道
        5.4.1 全员参与机制
        5.4.2 组合行业、区域市场
        5.4.3 加强校企合作
        5.4.4 发挥非正式组织的协助作用
    5.5 开展教学改革,提升学生就业能力
        5.5.1 基本原则
        5.5.2 改革措施
    5.6 提升创业服务的水平
        5.6.1 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
        5.6.2 加强创业教育
        5.6.3 完善机制,拓展创业渠道
        5.6.4 完善派遣规则,解决后顾之忧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高校建立就业工作组织联动机制的探讨[J]. 逄索.  学理论. 2011(03)
[2]试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信息的采集与利用——以湛江师范学院为例[J]. 李纳,谢圣明.  出国与就业(就业版). 2011(01)
[3]高校就业信息服务系统构建实施策略研究[J]. 宋继勋,王川,沈颖.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1(02)
[4]人才培养分化与大学生就业关系的实证分析[J]. 刘小强.  教育研究. 2010(12)
[5]关于引导大学生创业的思考[J]. 赵慧芬.  河南教育(中旬). 2010(12)
[6]完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对策研究[J]. 冯茜.  中国商界(上半月). 2010(11)
[7]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的构建[J]. 杜理才.  湖南社会科学. 2010(05)
[8]地方高校需进一步提升就业指导服务水平[J]. 徐彦君.  大家. 2010(11)
[9]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中的非政府组织参与[J]. 艾小婧.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1)
[10]美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研究的新进展[J]. 刘广明.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1)

博士论文
[1]教育信号的经济解析[D]. 贺尊.华中科技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我国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经济学分析[D]. 徐蝶飞.华中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6771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36771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436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