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师范教育论文 >

后现代主义视角下研究型大学隐性知识管理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3-01-31 05:17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知识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而隐性知识作为知识的源头,是创新能力的关键部分,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2006年1月的全国科技大会上提出了建立创新型国家的号召,科教兴国,教育为本,而作为知识创新的基地和创新型人才摇篮的研究型大学更是身肩重任。我国研究型大学对隐性知识有效管理,不仅可以增加自身知识总量,还可以提升其核心竞争力,进而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贡献。 本文从隐性知识的相关概念入手。基于隐性知识的不可言说性和创新性,它主要是通过“师传徒受”这样的非正式学习方式获得。因此,对隐性知识进行管理,主要是为其能够顺利地在目标人群中实现扩散、转化和共享,创造一种民主、和谐、无碍的组织交流环境。在这方面,后现代主义思想中的积极因素对改进隐性知识管理具有启鉴意义。 研究型大学是知识汇聚的圣地,隐性知识是研究型大学知识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对研究型大学隐性知识的内涵、作用的研究基础上,拟出研究型大学隐性知识转化的机制及其模型,包括隐性知识社会化、隐性知识外化、知识的融合、知识内化四个阶段。其中,隐性知识社会化阶段是知识创新的起点,而知识内化阶段是创新能力形成的关键... 

【文章页数】:9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知识经济与知识管理
        1.1.2 隐性知识管理与创新能力
        1.1.3 研究型大学与知识创新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后现代主义的研究动态
        1.2.2 隐性知识管理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3.3 研究目标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1.5.1 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
        1.5.2 本文可能存在的困难与不足
第2章 隐性知识管理
    2.1 隐性知识概述
        2.1.1 隐性知识的相关概念
        2.1.2 隐性知识的获得
        2.1.3 隐性知识的特殊作用
    2.2 隐性知识的管理
        2.2.1 知识管理
        2.2.2 隐性知识管理
        2.2.3 后现代主义思想对隐性知识管理的启示
第3章 研究型大学的隐性知识管理
    3.1 研究型大学的隐性知识管理
        3.1.1 研究型大学的隐性知识
        3.1.2 研究型大学的隐性知识管理
    3.2 研究型大学隐性知识转化模型
    3.3 国外研究型大学隐性知识管理的途径与方式
        3.3.1 隐性知识社会化阶段
        3.3.2 隐性知识外化阶段
        3.3.3 知识内化阶段(显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转化)
第4章 我国研究型大学隐性知识管理的现状、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我国研究型大学隐性知识管理的现状
        4.1.1 研究型大学个体隐性知识现状问卷调查基本情况
        4.1.2 研究型大学个体隐性知识现状问卷调查分析
    4.2 我国研究型大学隐性知识管理存在的问题
        4.2.1 隐性知识社会化阶段存在的问题
        4.2.2 隐性知识外化阶段存在的问题
        4.2.3 知识内化阶段(显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转化)存在的问题
    4.3 我国研究型大学隐性知识管理缺陷的原因分析
        4.3.1 主观因素
        4.3.2 客观因素
第5章 对研究型大学隐性知识管理的反思:后现代主义的认识视角
    5.1 后现代主义思想对研究型大学隐性知识管理的启示
        5.1.1 质疑、批判的非理性思维方式——隐性知识产生的火花
        5.1.2 平等对话与合作交流的人文环境——隐性知识无障碍交流的必备条件
        5.1.3 去除权威、尊重差异的多元方法论——隐性知识全方位转化的网络体系
        5.1.4 弘扬独创精神——激发隐性知识的精髓所在
    5.2 对改进研究型大学隐性知识管理的思考与建议
        5.2.1 培育质疑、批判的精神
        5.2.2 营造知识共享的良好学术环境
        5.2.3 构建知识传递的多元化沟通网络
        5.2.4 建立激发全员创造性的管理模式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教师(导师)调查问卷
附录二 研究生调查问卷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美国研究生教学的借鉴与思考[J]. 张丽娟.  中国高等教育. 2007(20)
[2]高校隐性知识共享的促进因素与障碍因素分析[J]. 杨振华,施琴芬.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7(01)
[3]从后现代主义的视角谈高等教育[J]. 李晔.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03)
[4]组织文化的新向度:学习型文化[J]. 孙健,王秀丽.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3)
[5]知识管理视野下的高校隐性知识管理[J]. 闻曙明,施琴芬.  高科技与产业化. 2006(Z1)
[6]我国研究型大学核心竞争力探讨[J]. 魏晖,郑晓齐.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6(01)
[7]关于隐性知识的分类研究[J]. 江新,郑兰琴,黄荣怀.  开放教育研究. 2005(01)
[8]隐性知识与导师制[J]. 王舒,张香敏.  辽宁教育研究. 2005(01)
[9]从跨文化比较看我国创造性人才培养[J]. 申继亮.  中国人才. 2004(11)
[10]从“隐性知识论”看牛津大学的导师制[J]. 齐艳霞,尹春洁.  全球教育展望. 2004(09)



本文编号:37337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37337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d9e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