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师范教育论文 >

基于非正式网络的研究生科研隐性知识共享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14 08:03

  本文关键词:基于非正式网络的研究生科研隐性知识共享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隐性知识对研究生科研知识体系建构、研究能力提升和创新思维培养等具有重要作用。作为个人层面的重要沟通媒介,非正式网络对隐性知识转移与共享具有积极影响,在位置、心理、氛围和内容上独具优势。从信任、沟通质量、密度、规模等方面分析非正式网络对隐性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进而提出实现科研隐性知识共享的有效路径,以期更好地促进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
【作者单位】: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教育学院;
【关键词】非正式网络 隐性知识 研究生 科研创新能力 知识共享
【基金】:广东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项目“基于隐性知识建构的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分类号】:G643
【正文快照】: 1隐性知识在研究生科研创新中的意义研究生教育是以发现未知知识为主,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育。创新能力是检验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准。伴随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快速发展,研究生人数急剧增加,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不足逐渐显现,主要表现为科研实践参与度低、学术成果质量不高、原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罗青兰;孙乃纪;于桂兰;;社会网络视角下员工知识分享行为研究[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3年03期

2 王嵩;王刊良;田军;;科研团队隐性知识共享的结构性要素——一个社会网络分析案例[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9年12期

3 孙占林;从默会知识看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瓶颈[J];教育发展研究;2004年Z1期

4 吴宏翔,熊庆年 ,顾云深;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不足的表现[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5年09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文利;张润杰;;从德育的视角探索研究生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途径[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2 刘翠;;论理工科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研究生科研能力的训练与培养[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3 温晓;;高校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年08期

4 屈振新;;运用案例教学培养硕士生创新能力的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11期

5 李小刚;杨兆中;陈玉祥;殷冲;;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探析[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02期

6 朱锦秀;邹涛;;重庆市高校研究生创新能力调查报告[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7 肖玮萍;;美国和日本博士生教育的科研训练特色及启示[J];大学(学术版);2011年02期

8 陈晋阳;;研究生专业课的研讨式教学中教师的作用[J];高教论坛;2010年06期

9 刘红斌;;研究生素质教育的审视与思考[J];高教探索;2010年03期

10 杨文娇;周治金;;研究生科研隐性知识的实证研究——基于六所高校的问卷调查[J];高教探索;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景刚;盛宏;;学生科研素质与创新能力的培养[A];制冷空调学科发展与教学研究——第六届全国高等院校制冷空调学科发展与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李媛;高鹏;;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关键在于创新人才的培养[A];现代工业工程与管理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查远莉;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合作与交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2 吴宏翔;市场经济中的高校组织演化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3 徐亚清;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协同分析与实证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9年

4 王方芳;医学博士研究生创新行为驱动因素及其结构模型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9年

5 张滨楠;研究型大学科研创新团队知识存续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6 赵四学;创学视域下的中国文化理论建设[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7 胡刃锋;产学研协同创新隐性知识共享影响因素及运行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艳粉;导师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影响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周子荻;基于DEA与SNA的区域R & D绩效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3 岁秀会;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提升的路径及保障体系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4 刘彦;研究生学术批判思维弱化及其教育调适[D];西南大学;2011年

5 冯绿倩;“毛铁”成“钢”[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郭青青;中英研究生培养模式对比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0年

7 杨银玲;新课改下中学英语教师隐性知识的研究[D];宁波大学;2009年

8 谢楠;高校护理教师教学效能感研究[D];遵义医学院;2011年

9 王超;员工社会网络对组织内部推荐的影响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10 马凯成;初中《科学》教师专业素质及其提高策略的初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芒;从系统论到关系论——论信息社会教学设计理论的新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01年02期

2 瞿海东,章丽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几点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02年10期

3 赵炬明;博士论文的作用与性质[J];复旦教育论坛;2005年01期

4 吴刚;论教学创新的知识基础[J];教育研究;2004年01期

5 刘小玲;一种基于人际互动网络的隐性知识管理模式[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3年10期

6 殷国鹏;莫云生;陈禹;;利用社会网络分析促进隐性知识管理[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S1期

7 刘军;社会网络模型研究论析[J];社会学研究;2004年01期

8 姚小涛,席酉民;社会网络理论及其在企业研究中的应用[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9 杨玉浩;龙君伟;;企业员工知识分享行为的结构与测量[J];心理学报;2008年03期

10 博士生培养工作调查汇总小组;博士生培养工作调查总结[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2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治军;;隐性知识共享的障碍及其对策[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素质教育研究);2008年06期

2 李志宏;朱桃;赖文娣;;高校创新型科研团队隐性知识共享意愿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0年04期

3 高建山;;高校教师隐性知识共享障碍因素与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30期

4 刘利;王千;;高校教师隐性知识共享的困境及解决路径[J];教育与职业;2014年02期

5 李福华;学校隐性知识共享的障碍和途径[J];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6 吴丽文;邹玉莲;;高校教师间实现隐性知识交流与共享面临的困难及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2007年22期

7 秦亚欧;;图书馆内部隐性知识共享的途径[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8 杨振华;施琴芬;;高校隐性知识共享的机会成本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7年05期

9 王伟娟;赵蔚;;关于高校教师隐性知识共享策略的几点探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8年20期

10 杜颖;;高校教师隐性知识共享的途径及影响因素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8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杨湘浩;刘云;;企业隐性知识共享激励机制研究[A];第十四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2年

2 曾垂凯;张淑华;金福;;社会网络与隐性知识共享:人职匹配的调节作用[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石小丽;;企业隐性知识共享及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启示[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福建教育学院教育系教授 张祥明;挖掘与共享校长的隐性知识[N];中国教育报;2007年

2 田跃;浅谈企业管理中的知识管理[N];辽源日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惠峗;组织隐性知识共享的管理机制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官成浓;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隐性知识共享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2 张文静;工作场所中员工隐性知识共享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许宗艳;基于隐性知识共享的高等学校核心竞争力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4 徐淑玲;高校隐性知识共享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5 王亚娟;企业内部隐性知识共享问题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6 贾正峰;济南移动隐性知识共享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7 邢青霞;科技型企业内部隐性知识共享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8 范沧粟;E公司开发部隐性知识共享问题的诊断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9 孙晓丹;企业内部隐性知识共享途径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1年

10 周洋;促进教师隐性知识共享的策略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非正式网络的研究生科研隐性知识共享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488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4488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00c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