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中国石油大学理科实验班学生人际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1 01:06

  本文关键词:中国石油大学理科实验班学生人际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自2012年起,中国石油大学从入学新生中选拔成绩优秀的学生组建了理科实验班,进行杰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本研究试图了解理科实验班学生的人际关系状况和人际交往能力情况,为中国石油大学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完善提供必要的参考。本研究以理科实验班大学生(94名)为研究对象,以普通理科班大学生(116名)为对照,采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和《人际交往能力问卷》,分析了理科实验班学生的人际关系状况和人际交往能力情况,同时考察了理科班学生的人际关系困扰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关系。研究发现:理科实验班学生的人际关系困扰总检出率高于普通理科班学生的,在交际与交友和与异性交往两个维度上存在的困扰尤为突出。理科实验班学生与普通理科班学生在人际关系困扰中的与异性交往维度上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在其他维度和人际关系总困扰上差异不显著。理科实验班学生的人际关系困扰在性别上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女生的人际关系状况要明显优于男生。在来源地上存在显著差异,来自城镇的学生的人际关系状况要优于来自农村的学生。在是否独生子女、家庭经济情况和是否担任学生干部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以常模标准为依据,理科实验班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低于普通理科班学生的,尤其是在自我表露和情感支持两个维度上。理科实验班学生与普通理科班学生在人际交往能力及其各维度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理科实验班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在性别、来源地、是否独生子女、家庭经济情况和是否担任学生干部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是否存在人际关系困扰在人际交往能力上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人际关系困扰与人际交往能力大多呈低程度的负相关。人际交往能力对人际关系困扰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依据调查研究结果,论文提出优化理科实验班学生人际关系的对策,分别是在理科实验班的教育理念中融入多元智能理论、选拔标准中加入人际交往能力并改进选拔方式、培养目标中加入人际交往能力、培养模式借鉴CDIO基于项目培养人际交往能力。
【关键词】:理科实验班 学生 人际关系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645.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绪论9-17
  • (一)问题提出9-10
  • 1.选题背景9
  • 2.选题意义9-10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10-15
  • 1.国外研究现状10-11
  • 2.国内研究现状11-14
  • 3.对现有研究状况的评价14-15
  • (三)论文结构和创新点15-17
  • 1.论文结构15-16
  • 2.创新点16-17
  • 一、人际关系的基本理论17-22
  • (一)核心概念界定17-19
  • 1.人际关系和人际交往17-18
  • 2.人际关系困扰18
  • 3.人际交往能力18
  • 4.大学生人际关系18-19
  • (二)人际关系理论19-22
  • 1.罗杰斯的“人际关系”理论19
  • 2.社会实在理论19-20
  • 3.社会交换理论20-22
  • 二、中国石油大学理科实验班学生人际关系研究22-46
  • (一)研究设计22-24
  • 1.研究方法22
  • 2.研究对象22-23
  • 3.研究工具23-24
  • (二)研究结果24-36
  • 1.理科实验班人际关系困扰研究24-28
  • 2.理科实验班人际交往能力研究28-34
  • 3.理科班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和人际交往能力的相关研究34-36
  • (三)分析与讨论36-46
  • 1.实验班和普通班人际关系困扰和人际交往能力总体情况36-39
  • 2.实验班学生人际关系困扰的人口学特征差异分析39-42
  • 3.实验班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人口学特征差异分析42-44
  • 4.理科班学生人际关系困扰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关系44-46
  • 三、优化理科实验班学生人际关系的对策46-54
  • (一)教育理念中融入多元智能理论,重视人际关系47-49
  • (二)选拔标准中加入人际交往能力,改进选拔形式49-50
  • (三)培养目标中加入人际交往能力,细化人才能力大纲50-52
  • (四)培养模式中融入CDIO理念,基于项目培养人际交往能力52-54
  • 结论54-55
  • 参考文献55-59
  • 附录59-63
  • 致谢6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龚正理;安徽省2004年普通高中理科实验班招生考试数学试题[J];初中数学教与学;2004年08期

2 ;6所名校今年继续承办理科实验班[J];安徽教育;2002年12期

3 张百年;刘杰民;廖福成;卫宏儒;;高等学校理科实验班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冶金教育;2009年06期

4 张晋鲁;姚桂兰;黄以能;古丽娜尔;夏丽燕;马淑新;;以“理科实验班”为突破口全面推进我院教育教学改革[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5 牛珩;廖福成;郭东旭;;“2+X”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以北京科技大学理科实验班为例[J];北京教育(高教);2014年Z1期

6 ;2005年普通高中理科实验班招生加试数学试卷[J];初中数学教与学;2005年11期

7 于晓斯;;我在高一理科实验班[J];课外阅读;2012年04期

8 李双红 ,王光厚 ,王宜;好风凭借力 送你上青云——走进芜湖一中理科实验班[J];安徽教育;2003年14期

9 冯利;张晋鲁;王俊岭;;少数民族地区高校“理科实验班”的办学路径审视——以伊犁师范学院为例[J];高等理科教育;2013年05期

10 蒋丹华;张勇;;对一道全国理科实验班招生试题的解析[J];物理通报;2014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赵凤华;北京科技大学理科实验班继续招生[N];科技日报;2008年

2 记者 王晖 实习生 黄俊华;河大首开文理实验班[N];河南日报;2006年

3 ;走上阳光通途[N];吉林日报;2003年

4 本报记者 程墨 罗曼 通讯员 陈先均;为不同学生创设优质发展路径[N];中国教育报;2010年

5 王梁 顾挺;镇海中学创新办学 实验班打造理科尖子[N];浙江日报;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徐媛媛;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理科实验班学生学习方式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2 张微;中国石油大学理科实验班学生人际关系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本文关键词:中国石油大学理科实验班学生人际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87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587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f01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