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多元文化视阈下当代大学生政治价值观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2 00:04

  本文关键词:多元文化视阈下当代大学生政治价值观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当今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跨国界、跨地域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国外的一些思想、文化不断涌入。同时,中国的传统文化也重新受到人们的重视。不同文化之间交流、交汇、交锋日益频繁,使我国思想文化领域呈现出多元文化并存的态势。新时期的大学生虽普遍具有较高的知识文化水平,拥有较为强烈的政治参与意识,但是由于大学生正处在心理和生理的成熟期,其政治价值观也经历着由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极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不同文化形态虽然丰富了大学生的知识,开拓他们的视野,却没有为大学生提供一个权威的价值选择和价值比较的评判标准,这就增加了他们辨别是非的难度,使他们的思维出现混乱,陷入困惑与迷茫。大学生作为未来中国社会建设的主力军,应当树立起科学的政治价值观,为国家的政治建设建言献策,积极参与到国家的政治生活中去。因此,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政治价值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亟待解决的新课题。 本文的引言部分主要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现状、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交代了论文创作的基础性问题和该课题的关键性问题。论文总体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全文的核心部分,根据学界对文化、多元文化、价值观和政治价值观的权威论述,阐释了“多元文化”和“大学生政治价值观”两个贯穿全文的概念以及特征。并在此基础之上,从多元文化所作用于的具体内容、影响形式、影响的特征三个方面及学理上分析了多元文化对大学生政治价值观的现实影响。 第二部分是研究的调查分析部分。首先在调查设计中介绍了调查目的,,调查范围、调查方法;其次,通过整理归纳调查问卷中的数据信息,从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态度三个方面,分析了大学生政治价值观的现状,总结了部分大学生群体出现政治兴趣不高、政治信仰迷茫、政治责任缺失、权利理念浅薄等四个主要问题;然后从社会大背景和教育环境的小背景出发,总结分析出了“中西方政治价值观的碰撞与冲击”、“社会转型期间社会问题和社会风气的影响”、“学校教育存在问题”、“家庭和主要社会关系的影响”等四个方面的主要原因。 第三部分是研究的对策部分。首先根据对当代大学生政治价值观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分析,定位多元文化视阈下大学生政治价值观教育的目标。并在目标的统摄下,结合多元文化对大学生政治价值观产生影响的主要载体——家庭、学校、社会,综合利用各项资源,构建三位一体的政治价值观教育机制,提出“整合社会育人资源,为大学生树立正确政治价值观提供良好的环境”、“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采取多种方式教育大学生树立科学政治价值观”、“努力发掘家庭教育优势,为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政治价值观提供保障”三大对策,以学校教育为核心,形成大学生政治价值观教育的合力。
【关键词】:多元文化 大学生 政治价值观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64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目录7-8
  • 引言8-12
  • (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8-9
  • (二) 研究现状9-11
  • (三) 研究内容11
  • (四) 研究方法11-12
  • 一、 多元文化与大学生政治价值观12-27
  • (一) 多元文化的概念释义12-17
  • (二) 大学生政治价值观的概念厘定17-20
  • (三) 多元文化对大学生政治价值观的现实影响20-27
  • 二、 当代大学生政治价值观的现实状况27-38
  • (一) 当代大学生政治价值观现状的调查设计27-28
  • (二) 当代大学生政治价值观的现状分析28-31
  • (三) 当代大学生政治价值观存在的主要问题31-34
  • (四) 当代大学生政治价值观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34-38
  • 三、 多元文化视阈下当代大学生政治价值观的教育对策38-45
  • (一) 整合社会育人资源,为大学生树立正确政治价值观提供良好的环境大学生政治价值观教育的目标38-39
  • (二) 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采取多种方式教育大学生树立正确及科学的政治价值观大学生政治价值观教育的原则39-43
  • (三) 努力挖掘家庭教育优势,为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政治价值观提供保障43-45
  • 结语45-46
  • 参考文献46-49
  • 附录49-52
  • 后记5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学龙,杨小渭,罗红;社会转型期东西部大学生政治价值观同异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3年08期

2 郑志谦;;当代大学生政治价值观问题研究[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3 卢正涛;;试论社会主义核心政治价值观的内容[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4 李忠军;;大学生政治价值观的形成规律及启示[J];思想教育研究;2009年04期

5 穆灵敏;;互联网对大学生政治价值观教育的负面影响及对策研究[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6 潘勤;;影响我国当代大学生政治价值观的外部因素[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7 沈晖;连连;;社会改革进程中青年的政治价值观:中俄比较[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8 余华;;从区域传统看浙江人政治价值观的基本特点[J];观察与思考;2012年03期

9 潘伟刚;;大学生政治价值观初探[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2年04期

10 李木柳;;影响大学生政治价值观的个体主观因素[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蔡文钦;;川南盐业资本家政治价值观的成因及作用浅析[A];盐文化研究论丛(第四辑)——回顾与展望:中国盐业体制改革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孔德元;尹忠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1)[C];2008年

3 刘志洲;钱涛;;提升校园文化软实力 促进高职院校科学发展[A];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08年度交通教育科学优秀论文集[C];2009年

4 夏增民;;“炎黄认同”与“大一统”政治价值观的理论建构——以“炎帝”身份转换和“大一统”观念为中心的考察[A];炎帝·姜炎文化与民生[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阮青;政治价值观的核心[N];学习时报;2001年

2 桑玉成;政治价值观与政治生活的改善[N];解放日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徐敏;理性务实,但缺远大理想[N];解放日报;2010年

4 湖南大学 李莉邋彭世文;高校党组织要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践行者[N];光明日报;2007年

5 江苏无锡检验检疫局 吴蔚;让信仰成为一种力量[N];中国国门时报;2012年

6 马小亮;文化的发展亟需科学发展观引领[N];白银日报;2009年

7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 王海明 张鑫;借鉴美国经验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新型智库[N];21世纪经济报道;2014年

8 裴敏欣;美国民族主义的悖论[N];学习时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忠军;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与大学生政治价值观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董翔;改革开放以来青年政治价值观变迁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1年

2 鲁贝贝;大学生政治价值观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2年

3 黄亚利;当代大学生政治价值观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4年

4 吴丽美;新时期大学生政治价值观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4年

5 石艾鑫;当代大学生政治价值观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2年

6 樊磊;多元文化视阈下当代大学生政治价值观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7 肖斌;严复国民政治价值观近代转型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8 雷炜;马克思主义政治价值观逻辑内涵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9 闫成俭;论胡锦涛的政治价值观[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多元文化视阈下当代大学生政治价值观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05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605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6c6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