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行业特色型大学协同创新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6 10:14

  本文关键词:行业特色型大学协同创新模式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当今社会,日益更新的行业技术飞速发展,世界各国都致力于发展行业关键共性技术,而对于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说,这无疑也是我们所要面临的艰巨问题,行业技术的创新已然成为了我国行业发展的瓶颈。行业特色型大学作为协同创新中的关键一员,如何选择科学合理的协同创新模式以推进行业技术的创新、促进协同创新科学开展,是我们必须面对和需要认真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 本研究正是针对行业特色型大学如何选择协同创新模式、选择怎样的模式展开讨论的。通过对已有文献进行整理评述,将协同学、创新学、管理学、战略联盟等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将国外高校协同创新的案例研究作为实践借鉴,主要采用案例分析方法和SWOT战略分析方法对行业特色型大学协同创新模式选择与构建进行深入的探讨研究。其中,通过SWOT战略模型分析,为行业特色型大学协同创新模式的选择提供了战略依据与选择思路。行业特色型大学要抓住机遇,找准自身定位和发展方向,依据自身优势和国家及行业需求选择协同创新模式。本文的创新点在于依据SWOT战略分析,在结合自身优势与外部需求、继承原有产学研合作经验、借鉴国外高校协同创新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为行业特色型大学的协同创新选择并设计了政产学研战略联盟模式,此模式中的协同创新中心为战略联盟的组织管理机构,并将战略联盟协同机制运用在政产学研战略联盟的运行中。 本研究首先通过对美国大学协会、澳洲八校联盟、美国硅谷、日本筑波科学城四个案例,运用案例分析方法,对比总结了国外高校协同创新的成功经验以及对我国高校协同创新模式的启示与借鉴。其次,通过对行业特色型大学协同创新进行SWOT战略模型分析,得出协同创新模式的选择思路,即依据行业特色型大学的优势、国家及行业产业的需求确定协同创新的方向,在继承产学研合作经验的基础上从我国已有的高校协同创新模式中选择适合自身的行业特色型协同创新模式,逐渐使行业特色型大学成为支撑我国行业产业发展的核心共性技术研发和转移的重要基地。最终按照确定方向、选择模式、组建战略联盟、构建环境四个步骤为行业特色型大学选择并设计了政产学研战略联盟模式,并详细阐述了该战略联盟的管理与运行模式。以期为行业特色型大学开展协同创新提供理论指导,为教育主管部门和行业特色型大学制定协同创新决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行业特色型大学 协同创新 模式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649.2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2
  • 第1章 绪论12-30
  • 1.1 选题背景12-13
  • 1.1.1 时代背景12
  • 1.1.2 论背景12-13
  • 1.2 研究意义13-14
  • 1.2.1 理论意义13-14
  • 1.2.2 现实意义14
  • 1.3 重要概念界定14-15
  • 1.4 文献综述15-28
  • 1.4.1 协同创新的内涵与概念演化15-17
  • 1.4.2 协同创新与产学研合作的关联分析17-18
  • 1.4.3 国外协同创新的模式研究18-23
  • 1.4.4 高校在协同创新中的定位研究23-25
  • 1.4.5 高校协同创新的现状研究25-27
  • 1.4.6 综述简评27-28
  • 1.5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28-30
  • 第2章 高校协同创新的理论基础30-37
  • 2.1 协同学基础30-31
  • 2.1.1 协同学理论30
  • 2.1.2 协同效应30
  • 2.1.3 协同管理30-31
  • 2.2 创新学基础31-32
  • 2.2.1 创新学理论31
  • 2.2.2 协同创新理论31-32
  • 2.3 管理学基础32-34
  • 2.3.1 高等教育管理理论32-34
  • 2.3.2 组织管理理论34
  • 2.4 战略联盟理论34-37
  • 2.4.1 战略联盟的概念34
  • 2.4.2 战略联盟的特点34-35
  • 2.4.3 战略联盟协同机制的内涵35-37
  • 第3章 国外高校协同创新案例研究37-46
  • 3.1 国外高校协同创新成功案例37-43
  • 3.1.1 美国大学协会(AAU)37-39
  • 3.1.2 澳洲八校联盟(Group of Eight)39-40
  • 3.1.3 美国硅谷(Silicon Valley)40-42
  • 3.1.4 日本筑波科学城(Tsukuba Science City)42-43
  • 3.2 国外高校协同创新经验对我国的启示43-46
  • 3.2.1 高校协同创新实践模式方面的启示43-44
  • 3.2.2 高校协同创新实践机制方面的启示44-45
  • 3.2.3 高校协同创新实践政府政策方面的启示45-46
  • 第4章 行业特色型大学协同创新的SWOT战略分析46-57
  • 4.1 行业特色型大学协同创新的SWOT分析46-53
  • 4.1.1 行业特色型大学协同创新的机遇46-48
  • 4.1.2 行业特色型大学协同创新的挑战48-49
  • 4.1.3 行业特色型大学协同创新的优势49-51
  • 4.1.4 行业特色型大学协同创新的劣势51-53
  • 4.2 行业特色型大学协同创新的战略分析53-57
  • 4.2.1 行业特色型大学协同创新的发展战略53-54
  • 4.2.2 行业特色型大学协同创新的战略规划54-57
  • 第5章 高校协同创新的主要模式57-63
  • 5.1 政府主导型模式57-59
  • 5.1.1 典型高校案例57-58
  • 5.1.2 模式特点58-59
  • 5.2 行业特色型模式59-61
  • 5.2.1 典型高校案例59-60
  • 5.2.2 模式特点60-61
  • 5.3 区域联动型模式61-63
  • 5.3.1 典型高校案例61-62
  • 5.3.2 模式特点62-63
  • 第6章 行业特色型大学协同创新模式选择与设计63-81
  • 6.1 行业特色型大学协同创新模式的选择思路64-67
  • 6.1.1 确定协同创新方向65
  • 6.1.2 选择协同创新模式65-66
  • 6.1.3 组建协同创新战略联盟66-67
  • 6.1.4 构建协同创新环境67
  • 6.2 政产学研战略联盟模式的设计67-71
  • 6.2.1 框架设计67-68
  • 6.2.2 主体要素分析68-70
  • 6.2.3 协同创新中心的管理与运行70-71
  • 6.3 政产学研战略联盟模式的运行机制71-81
  • 6.3.1 战略协同72-73
  • 6.3.2 知识协同73-75
  • 6.3.3 创新协同75-78
  • 6.3.4 利益协同78-79
  • 6.3.5 关系协同79-81
  • 结论81-83
  • 致谢83-84
  • 参考文献84-87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8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文晋;张彦通;;当前行业特色型大学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2 温向明;郝加全;;特色型大学“五位一体”素质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3 李炳安;;产学研合作的英国教学公司模式及其借鉴[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年01期

4 饶燕婷;;“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内涵、要求与政策构想[J];高教探索;2012年04期

5 秦军;;国外产学研合作的对比研究[J];成人教育;2012年11期

6 罗维东;;高水平行业特色型高校在协同创新体系中的定位思考[J];北京教育(高教);2012年01期

7 王树国;;大力推进协同创新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大学(学术版);2013年06期

8 张恩栋;杨宝灵;姜健;洪杰;陈超;刘业伟;;国内外高等学校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的研究[J];教学研究;2006年03期

9 季晶;;推进高校协同创新 提升科研服务能力[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1年12期

10 马永斌;刘帆;王孙禺;;科学园区大学主导与政府主导模式的利弊分析——基于剑桥科学园与筑波科学城的对比[J];科技管理研究;2010年06期


  本文关键词:行业特色型大学协同创新模式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86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686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248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