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三位一体”长效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7 20:17

  本文关键词: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三位一体”长效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党的一项重要的历久弥新的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如何推动这项工作更好地适应新时期出现的新变化,如何更好地构建起切实有效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如何取得更为扎实的新成效来积极响应社会各界寄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期待,成了当前摆在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专家学者面前的亟需研究解决的时代课题。 长期以来,有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传统学术研究,大多聚焦在高校教育方面,集中体现在突出强调了高校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所肩负的主阵地作用。对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传统的学术研究观点虽也大多能给予较为积极的评价,但真正把高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者作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来全面系统地进行研究的,实属为数不多。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大量的实践也已充分证明,高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者之间客观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紧密联系。上述三者之间如能和谐并行、相互促进,就能发挥出强大教育合力,极大地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现健康发展。与此相反,要是三者之间各自为政、相互制约,就会严重抵消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成效。 本文充分借鉴和辩证吸收现有学术研究成果,,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来分析和阐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的成效以及当前存在的问题。在分别从高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视角对存在问题进行客观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必须积极构建起高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位一体”长效机制,努力形成强大的系统教育合力来持续推动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发展的思路,并就如何构建起科学发展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三位一体”长效机制进行了初步的系统阐述。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教育 家庭教育 社会教育 三位一体
【学位授予单位】:闽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641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引言10-18
  • 一、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10-11
  • 二、 研究综述11-16
  • 三、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16-18
  • 第一章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三位一体”长效机制概述18-26
  •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概述18-20
  • 一、 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基本内涵18-19
  • 二、 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基本功能19-20
  • 第二节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三位一体”长效机制20-26
  • 一、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三位一体”长效机制的构建背景20-23
  • 二、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三位一体”长效机制的基本内涵23
  • 三、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三位一体”长效机制的功能意义23-26
  • 第二章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概况与存在问题的三维视角分析26-36
  • 第一节 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的发展成效26-28
  • 一、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逐步完善26-27
  • 二、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日益壮大27
  • 三、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更趋于人性化27-28
  • 四、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取得新进展28
  • 第二节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28-31
  • 一、 关于适应全球一体化、社会信息化发展方面的问题28-29
  • 二、 关于创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模式方面的问题29
  • 三、 关于适应当代大学生身心发展新特征方面的问题29-30
  • 四、 关于形成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方面的问题30-31
  • 第三节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问题的三维视角分析31-36
  • 一、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问题的高校教育视角分析31-33
  • 二、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问题的家庭教育视角分析33-34
  • 三、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问题的社会教育视角分析34-36
  • 第三章 构建科学发展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三位一体”长效机制36-50
  • 第一节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三位一体”长效机制的构建目标36-37
  • 一、 形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与整体效应36
  • 二、 激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机与活力36-37
  • 三、 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育人目标37
  • 第二节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三位一体”长效机制的构建原则37-40
  • 一、 双向互动,整体推进原则37-38
  • 二、 方向性与创新性相结合原则38-39
  • 三、 以人为本,立德树人原则39-40
  • 第三节 构建科学发展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三位一体”长效机制的思路与措施40-50
  • 一、 发挥高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40-44
  • 二、 发挥家庭教育重要阵地作用,助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44-45
  • 三、 发挥社会教育重要阵地作用,保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果45-50
  • 结语50-52
  • 参考文献52-58
  • 致谢58-60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6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晓芳,张诚;网络环境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2 马晓静;试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足及其对策[J];中州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3 毛玉楠,杨绍安;利用网络建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平台[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4 白海若;试论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5 涂刚鹏;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及其实现[J];湖北社会科学;2004年08期

6 邵建防,罗骋;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特色及对我国的启示[J];湖北社会科学;2004年08期

7 杨杰;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2004年01期

8 金菊;新世纪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年08期

9 何纯芳;现代传媒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10 张汉志;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调控手段探析[J];汉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霖;;思想政治教育力度与教育效果之间的关系研究[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建设服务型政府”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08·理论专刊)[C];2008年

2 张松峰;;加强和改进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A];河南省烟草学会2008年学术交流获奖论文集(下)[C];2008年

3 黄振宣;;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教育结合的途径[A];2009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9年

4 许溪沙;王施施;;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分阶段培养中的引领作用[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王芳;程影;;以科学发展观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政府管理创新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学术年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10·专刊2)[C];2011年

6 许克毅;曹凯松;;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中若干理论问题的探讨[A];改革·创新·发展——电子教育研究论文集[C];2004年

7 林燕;陈玉民;;探索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A];海南省“人才发展与荣辱观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李志军;;宽容——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新理念[A];社会进步与人文素养——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6年

9 段文灵;;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逻辑关系辩证[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7年

10 余俊;;试论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管理的内容和原则[A];辉煌的历程——纪念建国50周年学术研究文集[C];199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国亮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青少年工作系副主任,法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博士后;和谐社会视野中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5年

2 北京大学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夏文斌;如何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N];中国教育报;2005年

3 武汉大学党委书记、博士生导师:顾海良;从战略角度思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5年

4 ;以人为本不断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N];大连日报;2005年

5 记者 尹滨;扎实工作开拓进取努力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N];德州日报;2005年

6 管向群;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思路[N];光明日报;2003年

7 李红;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N];光明日报;2004年

8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N];光明日报;2004年

9 程天权;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N];光明日报;2004年

10 王山;加强党组织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N];光明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祖国华;思想政治教育审美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徐艳国;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环境论[D];中南大学;2010年

3 邱仁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理论探要[D];上海大学;2010年

4 王新刚;思想政治教育物质环境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陈华洲;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6 邵献平;思想政治教育中介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王蓓蓓;思想政治教育成本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8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段建斌;人的存在与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本体维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隋宁;思想政治教育的“先在结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玮哲;大学生宽容思想政治教育[D];中南大学;2008年

2 刘兆军;“博客社区”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进[D];复旦大学;2008年

3 赵珑;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挑战及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4 郭春华;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述评(1949-1957)[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5 李强天;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中的大学生阅读现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林海玲;中美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比较[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7 丛琳;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对中国的启示[D];沈阳航空工业学院;2010年

8 曾民;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转型同构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9 张艺昆;高校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方法构建初探[D];西北大学;2010年

10 孔北平;社会转型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与特点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三位一体”长效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10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710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99c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