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校园安全风险辨识与控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8 10:00

  本文关键词:校园安全风险辨识与控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安全需要伴随人类历史发展的全过程。安全是社会发展的前提,是人类个体生存和发展的保障。校园,是教书育人的场所,需要良好的环境和稳定的秩序。校园安全建设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校园安全隐患不断增多,各种突发事件时有发生,直接威胁到师生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校园安全问题再次成为政府、安全界和学校多方关注的焦点问题。应用现代安全技术及管理方法,完善校园安全管理,规范校园安全教育,推动大学校园安全文化建设,这对于提高校园安全水平,减少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降低校园事故后果的严重度和影响度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事故的起因和事故发生途径,将校园安全事故分为高处坠落、机械伤害、电气伤害、火灾爆炸、物体打击、高处坠落、交通事故危险因素、体育运动伤害、中毒和其它伤害事故,结合校园安全的相关法律、政策、标准和研究现状,依据指标体系建立的系统性、科学性、可行性和启发性原则,通过广泛征求有关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对专家和在校学生进行调查,归纳出校园安全事故评价指标体系,并且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最后用实例验证已建立起来的校园安全事故评价指标体系的结论是否可信,是否到达预期的效果,使评价体系更加可靠反映评价对象的现状,为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本研究结合了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校园安全进行研究,在实践方面采用现场实际调查、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对福州大学校园安全的现状进行全方位分析;理论方面,根据校园安全的现状,结合校园安全事故统计分析,应用安全系统工程、安全人机学、组织行为学等理论和方法对校园安全风险进行全面分析,验证已建立起来的校园安全事故评价指标体系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最后进一步提出校园危险源控制消除和校园安全优化的具体措施,这对推进校园安全,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校园安全 风险辨识 风险控制 安全管理
【学位授予单位】: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647.4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一章 绪论8-14
  • 1.1 引言8
  • 1.2 校园安全的相关概念8-9
  • 1.3 国内外校园安全研究现状9-10
  • 1.3.1 国内校园安全研究现状9-10
  • 1.3.2 国外校园安全研究现状10
  • 1.4 论文研究内容及意义10-14
  • 1.4.1 研究思路10-11
  • 1.4.2 研究方法11-12
  • 1.4.3 研究内容12-13
  • 1.4.4 研究目的和意义13-14
  • 第二章 校园安全事故风险辨识研究14-23
  • 2.1 校园事故类型研究14-15
  • 2.1.1 事故分类分析14
  • 2.1.2 校园事故分类现状14-15
  • 2.2 校园主要危险辨识15-23
  • 2.2.1 高处坠落15-16
  • 2.2.2 机械伤害16-17
  • 2.2.3 电气伤害17-18
  • 2.2.4 火灾爆炸18
  • 2.2.5 物体打击18-19
  • 2.2.6 交通事故危险因素19
  • 2.2.7 体育运动伤害19-20
  • 2.2.8 中毒20-21
  • 2.2.9 其他伤害事故21-23
  • 第三章 校园安全事故评价指标体系23-36
  • 3.1 建立评价体系23-24
  • 3.1.1 评价体系的设计原则23
  • 3.1.2 评价体系的阐述23-24
  • 3.2 评价指标的选取24-31
  • 3.2.1 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和设计24-25
  • 3.2.2 评价指标的阐述25-31
  • 3.3 评价模型的建立31-36
  • 3.3.1 评价方法31-34
  • 3.3.2 评价指标体系34-36
  • 第四章 举例验证36-46
  • 4.1 福州大学安全概述36
  • 4.2 指标取值36-41
  • 4.3 计算结果41-44
  • 4.4 评价结论分析44-45
  • 4.5 修正评价指标体系45-46
  • 第五章 校园事故风险的安全措施46-51
  • 5.1 校园危险源控制消除措施46-47
  • 5.1.1 校园危险源控制消除的原则46
  • 5.1.2 校园危险源控制消除具体措施46-47
  • 5.2 校园安全优化47-48
  • 5.2.1 校园安全优化的原则47-48
  • 5.2.2 校园安全优化的具体内容48
  • 5.3 建设校园安全文化48-51
  • 5.3.1 校园安全文化的内容49
  • 5.3.2 校园安全文化建设原则49-51
  • 结论51-52
  • 参考文献52-54
  • 致谢54-55
  • 附录55-62
  • 调查问卷一55-58
  • 调查问卷二58-62
  • 个人简历与在学期间论文发表情况6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竹奇;点击校园安全四大隐患[J];中小学管理;2002年03期

2 樊丹丹;牢固校园安全的篱笆[J];教学与管理;2005年11期

3 刘奂明;;校园安全岂能只挂嘴边上[J];人民公安;2006年11期

4 孙新卿;武林朋;;校园安全文化结构及其功能研究[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5 李奇志;;校园安全文化探究[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6 邓国林;朱蓉蓉;;试论高校校园安全文化建设[J];江苏高教;2008年02期

7 姚连伟;;高校校园安全文化建设探索与实践[J];中国科技信息;2008年18期

8 肖永忠;刘红霞;;高校校园安全文化建设探微[J];学习月刊;2008年18期

9 许雪峰;;抓好细节,促进高校校园安全[J];时代经贸(下旬刊);2008年11期

10 张述成;徐学奎;胡日进;;构建高校校园安全管理体系营造安全校园[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令富;阎勇;陈太栋;;充分发挥保安员队伍生力军作用确保奥运期间校园安全稳定[A];热诚献奥运 全力筑平安——首都高校平安奥运行动长效机制研究[C];2009年

2 隋旭;王立群;高成凤;;校园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探讨[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叶燎原;刘本玉;缪升;肖梅玲;;校园安全管理体系的探讨[A];第二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刘郁;;校园安全问题的多维视角分析[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李银田;;坚持安全检查层次化确保校园安全[A];热诚献奥运 全力筑平安——首都高校平安奥运行动长效机制研究[C];2009年

6 韦永开;;浅谈校园安全管理[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神州教育卷)[C];2013年

7 吴寿业;;筑牢安全防线 维护校园安全[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神州教育卷4)[C];2014年

8 滕品荣;;搞好校园安全教育 构建和谐稳定平安的校园环境[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1卷)[C];2009年

9 冯冬明;肖春林;;竭全力保“平安奥运”建长效护校园安全[A];热诚献奥运 全力筑平安——首都高校平安奥运行动长效机制研究[C];2009年

10 封贵平;;和谐社会语境下校园安全构建研究——以最近校园群伤案为例[A];当代法学论坛(2010年第4辑)[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 卉;校园安全的法律思考[N];中国教师报;2004年

2 周琳;立法治理校园安全[N];福建日报;2007年

3 记者 李彦伶;解决校园安全问题刻不容缓[N];各界导报;2006年

4 许俊;祁门撑起冬季校园安全“保护伞”[N];黄山日报;2007年

5 田亚君;保靖启动国家级首批“校园安全”远程培训[N];团结报;2007年

6 杨波;省市人大代表调研校园安全工作[N];青岛日报;2008年

7 记者 孙亚斐;校园安全教育应成为师生的必修课[N];兰州日报;2008年

8 心文;校园安全:心中的痛[N];延安日报;2008年

9 汉滨区建民镇育新小学 唐小卉;中小学校园安全问题刍议[N];安康日报;2009年

10 董永前;重视校园安全要真正落到实处[N];兰州日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宝刚;基于校园安全视角的中小学教师行为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4年

2 王成坤;中职学校校园安全管理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3 杨惠栋;高校校园安全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5年

4 吴婷;基于Lotka-Volterra模型的复杂校园安全系统的研究[D];辽宁科技大学;2015年

5 何思露;中小学校园安全管理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5年

6 王婉琼;内蒙古地区中学校园安全管理对策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5年

7 刘锐;中美高校校园安全管理的比较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5年

8 熊燕;校园安全风险辨识与控制研究[D];福州大学;2014年

9 倪天华;中小学校园安全防控机制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10 高翔;对校园安全问题的反思[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校园安全风险辨识与控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20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720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161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