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我国台湾地区师范教育转型探析

发布时间:2017-03-28 14:11

  本文关键词:我国台湾地区师范教育转型探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台湾的师范教育开始于日本占领时期,1949年光复后,台湾一直沿用大陆的师范教育政策,其师范教育走过了一条“中等师范教育—专科师范教育—本科师范教育”的发展之路。进入到90年代,台湾的政治体制由一党独裁的“一元化”体制迈向多党轮流执政的“多元化”体制、经济结构由封闭静态的农业经济迈向开放动态的工商业经济、大众民主意识不断觉醒,师范教育的弊端日益暴露。此外,受世界教师教育改革的冲击及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这种僵化封闭的师范教育体系越来越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内外因素的共同推动下,台湾的师范教育走向了转型之路。 1994年,台湾颁布《师资培育法》,开始了对师范教育的转型,其内容涵盖了师资培育体制、师资培育机构以及师资培育课程等方面的整体性转型;同时,,台湾根据时局的变化不断对其教育法令法规进行修订,促进了教师教育的新发展。师资培育体制的转型主要表现在:师资培育渠道由封闭走向开放,师资培育机构由一元走向多元,师资培育费遇由公费走向自费,教育实习及教师资格检定制度化,职前职后教育一体化。师资培育机构的转型主要表现在:师范院校或与邻近大学院校合并,或直接升格为综合性大学或教育学院,并对院校系所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另外,非师范院校也通过设立师资培育中心参与教师的培养。师资培育课程的转型主要表现在:提高通识课程的比重,增加学科专门课程的学分,将教育实习纳入职前师资教育课程,增设非师资培育课程以培养学生第二专长。 台湾师范教育的转型取得明显的成效,实现了师资培育理念由“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的转型、师资培育体系由“一元化”向“多元化”的转型、师资培育课程由“专业性”向“通识性”的转型。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台湾教师教育的发展也受到了诸如师范院校功能定位不清、师资供需失衡以及师资培育质量下滑等方面的一些新挑战,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并促进自身的进一步发展,应该成为台湾今后教师教育改革关注的焦点。台湾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岸历史文化背景相似,因此,台湾师范教育转型的经验及教训,可为当前大陆的教师教育改革提供镜鉴。
【关键词】:台湾 师范教育 师资培育 转型
【学位授予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659.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一、 绪论8-16
  • (一) 选题缘由8-9
  • (二) 文献综述9-13
  • (三) 概念界定13-14
  • (四) 研究目的与方法14-16
  • 二、 我国台湾地区师范教育的发展历史及困境16-21
  • (一) 台湾师范教育的历史演变16-19
  • 1.中等师范教育阶段16-17
  • 2.专科师范教育阶段17-18
  • 3.本科师范教育阶段18-19
  • (二) 台湾师范教育的发展困境19-21
  • 1.无力培养全部师资19
  • 2.行政管理比较混乱19-20
  • 3.优秀生源逐年减少20-21
  • 三、 我国台湾地区师范教育转型的背景分析21-26
  • (一) 内部因素21-24
  • 1.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21-22
  • 2.大众民主意识的觉醒22-23
  • 3.教育体制自身的矛盾23-24
  • (二) 外部因素24-26
  • 1.世界教师教育改革的冲击24-25
  • 2.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25-26
  • 四、 我国台湾地区师范教育转型的主要举措26-39
  • (一) 师资培育体制之转型26-32
  • 1.培育渠道由封闭走向开放26-27
  • 2.培育方式由分流走向合流27-28
  • 3.培育费用由公费走向自费28-29
  • 4.教育实习及资格检定制度化29-31
  • 5.职前职后教育一体化31-32
  • (二) 师资培育机构之转型32-35
  • 1.与其他大学合并32-33
  • 2.升格为综合性大学33
  • 3.调整师范校院系所33-34
  • 4.培养师生第二专长34-35
  • 5.非师范院校参与师资培养35
  • (三) 师资培育课程之转型35-39
  • 1.强化通识教育功能35-36
  • 2.增加专门课程学分36-37
  • 3.将实习纳入职前教育课程37-38
  • 4.增设非师资培育课程38-39
  • 五、 我国台湾地区师范教育转型的启示意义39-45
  • (一) 对台湾师范教育转型的反思39-41
  • 1.台湾师范教育转型的成效39-40
  • 2.台湾教师教育发展的新挑战40-41
  • (二) 对大陆教师教育改革的启示41-45
  • 1.重视教育立法并体现其前瞻性41-42
  • 2.尊重师资培育机构的自主权42-43
  • 3.促进院校转型并注意保持特色43-44
  • 4.加强在职进修并提高教师学历44-45
  • 结语45-46
  • 参考文献46-48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48-49
  • 致谢4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e鹐

本文编号:2724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724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c26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