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高校生态德育实效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7 20:25

  本文关键词:高校生态德育实效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当今世界,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21世纪时代发展的热点。2012年,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纳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之中。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进行,生态德育逐渐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内容。目前,高校实施生态德育的效果还不明显,多数大学生未能重视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缺乏对大自然的尊重和保护。因此,本论文旨在为增强高校生态德育实效性探索一条可行的路径。 本论文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和多学科交叉研究法,根据当今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理论和科学发观为指导,,借鉴中国儒、道两家传统生态道德观和西方生态伦理学理论,围绕思想政治教育与生态德育之间的辩证关系,提出了影响生态德育实效性的五个主要影响因素,结合大学生生态德育调查现状,发现问题,分析原因,阐述了增强高校生态德育实效性的基本原则和具体实施的教学路径、体验路径、熏陶路径和机制路径。通过研究可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主渠道的作用,丰富大学生的生态德育体验,美化高校生态校园环境,完善生态德育运行机制等是增强高校生态德育实效性的一条可行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高校 生态德育 实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
【学位授予单位】:暨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64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5
  • 目录5-7
  • 绪论7-12
  • 一、 选题目的与意义7-8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8-10
  • 三、 研究思路和方法10-11
  • 四、 创新点11-12
  • 第一章 高校生态德育概述12-26
  • 第一节 高校生态德育相关概念界定12-19
  • 一、 高校生态德育的含义12-14
  • 二、 生态德育的特征14-15
  • 三、 高校生态德育的内容15-17
  • 四、 高校生态德育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促进作用17-19
  • 第二节 高校生态德育的理论指导与理论借鉴19-23
  • 一、 高校生态德育的理论指导19-21
  • 二、 高校生态德育的理论借鉴21-23
  • 第三节 高校生态德育实效性主要影响因素23-26
  • 一、 教育者因素23-24
  • 二、 受教育者因素24
  • 三、 生态德育内容因素24
  • 四、 生态德育方法因素24-25
  • 五、 生态德育环境因素25-26
  • 第二章 当前高校生态德育的现状和原因分析26-41
  • 第一节 当前高校生态德育的总体状况27-31
  • 一、 高校生态德育已初步开展27-28
  • 二、 高校教师和管理人员逐渐重视生态德育建设28-30
  • 三、 大学生的生态忧患意识已初步产生30-31
  • 第二节 当前高校生态德育存在的主要问题31-37
  • 一、 教师与管理者的生态德育意识不够强32-33
  • 二、 大学生对生态德育停留在知性化阶段33-34
  • 三、 生态德育内容失衡、方法单一34-35
  • 四、 校园生态德育环境氛围不足35-36
  • 五、 尚未制定完善的生态德育运行机制36-37
  • 第三节 当前高校生态德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37-41
  • 一、 教师对生态德育的重视不够37
  • 二、 高校管理人员对生态德育的建设缺乏主动性37-38
  • 三、 大学生对生态德育的重视不够38-39
  • 四、 校园生态德育环境建设不足39-40
  • 五、 生态德育的内容抽象、途径难以实施40-41
  • 第三章 增强高校生态德育实效性的路径41-54
  • 第一节 增强高校生态德育实效性的基本原则41-43
  • 一、 以人为本原则41-42
  • 二、 整体和谐性原则42-43
  • 三、 动态平衡性原则43
  • 第二节 增强高校生态德育实效性的实施路径43-54
  • 一、 加强高校生态德育意识的培养---教学路径43-47
  • 二、 丰富大学生的生态德育体验----体验路径47-48
  • 三、 注重高校生态校园环境的建设----熏陶路径48-50
  • 四、 保障生态德育运行机制的完善----机制路径50-54
  • 结语54-55
  • 参考文献55-58
  • 附件58-60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60-61
  • 致谢6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刁贺;;浅析德育实效性[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2 李国松;;提高学校德育实效性的关键在校长[J];中国德育;2006年09期

3 娄欣生;周艳球;;德育实效性探析[J];教学与管理;2006年30期

4 王巧云;汪红梅;;新形势下提高学校德育实效性的思考[J];教学与管理;2006年36期

5 沈霞;;高校德育实效性的机理分析与路径探求[J];前沿;2007年03期

6 胡群星;李先军;;反思“德育实效性”[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6期

7 胡弼成;李鹏佳;;高等学校德育实效性低迷原因剖析[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8 袁彬;;影响学校德育实效性因素初探[J];科技信息;2008年33期

9 薛桂英;;复杂科学视野下的学校德育实效性解读[J];教学与管理;2008年30期

10 陈艳雁;何小春;;高校德育实效性低的原因及对策探讨[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振康;杨晓冬;;如何通过德育创新加强学生德育实效性[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四卷)[C];2005年

2 朱祥勇;;以课程建设为载体 增强学校德育实效性[A];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全国教师队伍建设研究”科研成果集(四川卷)[C];2013年

3 彭其合;陈莉;;切实增强德育实效性——从赏识学生入手[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四卷)[C];2005年

4 朱祥勇;;以课程建设为载体 增强学校德育实效性[A];中国名校卷(四川卷)[C];2013年

5 熊幼芳;邓建华;肖玮;;坚持“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努力提高德育实效性[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四卷)[C];2005年

6 李晶艳;;以心理健康教育为突破口 努力增强德育实效性[A];中国管理科学文献[C];2008年

7 朱应平;;班级管理中如何注重德育实效性[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8 辽宁省大石桥市第一初级中学课题组;;关于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四卷)[C];2005年

9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研究报告[A];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文集(第六卷)[C];2001年

10 凌河区传美教育课题组;唐素杰;金力;;建立三个机制 做到三个同步 实施区域性“传美”教育[A];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文集(第四卷)[C];199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肇东实验小学校长 赵红霞;突出德育实效性 构建“三全德育”体系[N];黑龙江经济报;2012年

2 吴锡龙;我们的德育实效性为何不高[N];中国教师报;2014年

3 鲁惠娟;中小学校德育实效性思考[N];贵州民族报;2007年

4 扬州市花园小学 华晓梅;六大对策提高德育实效性[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8年

5 郭柏春;德育实效性取决于接受[N];中国教育报;2004年

6 广东省教育厅思想政治教育处副处长 刘秋明 江苏省教育厅职业教育与社会教育处处长 马斌 福建晋江职业中专学校校长 陈华冰 浙江衢州中等专业学校校长 翁孝川 湖南汨罗职业中专学校学生 彭宇 安徽宁国职业高中学生 周鑫、父亲 周向阳;展示中职生风采 增强德育实效性吸引力[N];中国教育报;2009年

7 张应章;增强德育实效性一着棋[N];中国教育报;2000年

8 镇江市教育局局长 刘国荣;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教育现代化[N];江苏教育报;2010年

9 赵莹;要重视孝心教育[N];新乡日报;2005年

10 哈密市教育局 祁茹英;未成年人道德建设障碍几何[N];哈密报(汉);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霖;当前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误区及其应对[D];西南大学;2009年

2 武俊燕;新时期我国高校德育实效性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3 邹俊杰;经济发达地区农村普通高中德育实效性存在问题的调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郭月平;社会转型期我国高校德育实效性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3年

5 吴登龙;普通高中德育实效性的研究[D];广州大学;2013年

6 周丽琴;巴彦淖尔市小学德育实效性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7 刘丰;德育实效性方法论及路径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0年

8 刘慧;关于高职高专院校德育实效性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9 龙梅;增强我国高校德育实效性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10 金海群;新形势下提高高职院校德育实效性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高校生态德育实效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12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2912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069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