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我国公民教育权义观及其转型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5 23:06

  本文关键词:我国公民教育权义观及其转型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公民教育权义观是公民教育对权利教育和义务教育的权衡和态度,是公民教育的理念范畴。本文基于历史唯物主义,运用文献研究法、历史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对我国公民教育权义观的发展脉络进行梳理,对我国当代公民教育权义观进行全面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公民教育权义观转型这一论断,并对此进行论证。 受历史和外来因素影响,我国公民教育自伊始就特别重视义务教育而轻视权利教育,我国公民教育权义观的历史就是公民权利的成长史。随着社会主义民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公民权利意识不断觉醒,义务主导权利的传统公民教育观已不适应我国社会发展,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会发展。鉴于此,本文提出我国公民教育权义观转型这一论断,认为公民教育应从义务主导权利转向权利优先基础上的权利义务平衡,并为此提供充分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
【关键词】:公民教育 权义观 转型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64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9
  • 第一章 绪论9-19
  • 1.1 研究背景9-10
  • 1.2 研究现状10-16
  • 1.3 研究意义16-17
  • 1.4 研究方法17
  • 1.5 研究内容17
  • 1.6 创新及不足17-19
  • 第二章 公民教育及其权义观概述19-33
  • 2.1 公民19-26
  • 2.1.1 公民身份的历史演变19-23
  • 2.1.1.1 古典公民19-20
  • 2.1.1.2 中世纪公民20-21
  • 2.1.1.3 近代公民21
  • 2.1.1.4 现代公民21-23
  • 2.1.1.5 后现代公民23
  • 2.1.2 公民与相关概念的甄别23-26
  • 2.1.2.1 公民与臣民24-25
  • 2.1.2.2 公民与国民25
  • 2.1.2.3 公民与人民25-26
  • 2.2 公民教育26-28
  • 2.2.1 公民教育的界定26-27
  • 2.2.2 公民教育的性质27-28
  • 2.2.2.1 公民教育是一种主体性教育27-28
  • 2.2.2.2 公民教育是一种基础性教育28
  • 2.2.2.3 公民教育是一种实践性教育28
  • 2.3 公民教育权义观28-32
  • 2.3.1 公民教育权义观的内涵29-30
  • 2.3.2 公民教育权义观的理论分野30-32
  • 2.3.2.1 “权利论”公民教育观30-31
  • 2.3.2.2 “义务论”公民教育观31-32
  • 2.4 本章小结32-33
  • 第三章 我国公民教育及其权义观的历史变迁33-46
  • 3.1 我国公民教育的历史变迁33-42
  • 3.1.1 我国公民教育的萌芽33-35
  • 3.1.1.1 我国公民教育萌芽的历史背景33
  • 3.1.1.2 严复“三民”思想和我国近代公民教育的萌芽33-35
  • 3.1.2 我国公民教育的发生和发展35-42
  • 3.1.2.1 民国初期公民教育的蓬勃发展35-36
  • 3.1.2.2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公民教育的低迷36-38
  • 3.1.2.3 新中国初期公民教育的沉寂38-39
  • 3.1.2.4 改革开放以来公民教育的复兴39-40
  • 3.1.2.5 新世纪公民教育的崛起40-42
  • 3.2 我国公民教育权义观的历史变迁42-45
  • 3.2.1 封建臣民教育的“唯义务”论42
  • 3.2.2 近代以来公民权利的成长42-45
  • 3.2.2.1 公民权利的产生和兴起42-43
  • 3.2.2.2 公民权利的消解和沉寂43-44
  • 3.2.2.3 公民权利的复苏和崛起44-45
  • 3.3 本章小结45-46
  • 第四章 我国当代公民教育权义观解析46-55
  • 4.1 我国当代公民教育权义观及其成因46-50
  • 4.1.1 我国当代公民教育权义观现状46-47
  • 4.1.1.1 权利义务二维46-47
  • 4.1.1.2 义务主导权利47
  • 4.1.2 我国“义务论”公民教育的成因47-50
  • 4.1.2.1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48
  • 4.1.2.2 根深蒂固的封建臣民意识48-49
  • 4.1.2.3 杜威教育理念的影响49
  • 4.1.2.4 苏联模式的影响49
  • 4.1.2.5 “文革”的影响49-50
  • 4.2 我国“义务论”公民教育利弊分析50-54
  • 4.2.1 义务主导的优势50-52
  • 4.2.1.1 有利于国家政权的稳固50-51
  • 4.2.1.2 有利于提高政府工作效率51-52
  • 4.2.2 权利缺失的弊端52-54
  • 4.2.2.1 不利于社会主义的发展52-53
  • 4.2.2.2 不利于公民文化的培育和公民社会的构建53-54
  • 4.2.2.3 可能会致使权力过度集中而导致独裁54
  • 4.3 本章小结54-55
  • 第五章 我国公民教育权义观的转型及其依据55-66
  • 5.1 我国公民教育权义观转型的方向55-56
  • 5.1.1 实现权利、义务的内在平衡55
  • 5.1.2 突出权利的优先性55-56
  • 5.2 我国公民教育权义观转型的依据56-65
  • 5.2.1 理论依据56-60
  • 5.2.1.1 公民身份理论56-58
  • 5.2.1.2 权利基本理论58-59
  • 5.2.1.3 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59-60
  • 5.2.2 现实依据60-65
  • 5.2.2.1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61
  • 5.2.2.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61-62
  • 5.2.2.3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必然要求62-64
  • 5.2.2.4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64-65
  • 5.3 本章小结65-66
  • 结语66-67
  • 参考文献67-71
  • 致谢71-72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7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檀传宝;;论公民教育是全部教育的转型——公民教育意义的现代化视角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2 王振霞,田德全;罗马共和国时代公民权扩展的原因[J];北方论丛;2005年04期

3 成有信;公民·公民素养·公民教育[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5期

4 龙静云;;论我国公民教育中的“四个结合”[J];道德与文明;2010年01期

5 黄仁贤;严复的三育救国论与近代公民教育的发轫[J];福建论坛(文史哲版);2000年05期

6 丛日云;古代希腊的公民观念[J];政治学研究;1997年03期

7 时长江;罗许成;陈仁涛;;和谐人格的构建维度[J];社会科学战线;2008年05期

8 饶从满;;论公民教育中应该处理好的两个基本关系[J];外国教育研究;2011年08期

9 冯建军;;公民教育目标的当代建构[J];教育学报;2011年03期


  本文关键词:我国公民教育权义观及其转型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94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3094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5ea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