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泉州市大学生村官队伍建设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6 17:06

  本文关键词:泉州市大学生村官队伍建设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建设一支“能下去、能用上、能待住、能干好”的大学生村官队伍,是党中央着眼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2007年以来,泉州市先行先试、主动作为,制订实施了“村村社社有大学生”计划,采取以从高校毕业生中选聘为主、以选派现职村干部进修为辅的方式,逐步在全市所有村(居)中配备大学生村官。尽管当前泉州市大学生村官队伍的建设已经取得了积极成效,但目前泉州市“大学生村官”制度也存在难以为继的问题,如人才流失问题、村官队伍管理问题、配套制度及机制仍不完善问题等,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发展,不利于泉州市的新农村建设。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设计一套有利于泉州市大学生村官队伍稳定发展的对策机制,就成为促进泉州市大学生村官队伍建设与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 本文以泉州市村官队伍的建设与发展问题为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运用政治学、管理学等理论从当前泉州市新农村建设中大学生村官发展状况入手,探索大学生村官制度建设。通过案例研究的方法,密切结合泉州市大学生村官队伍建设与发展的实际情况,通过资料分析和问卷调查对泉州市大学生村官队伍建设与发展现行体系进行剖析,找出其存在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方面;通过归纳与演绎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基于泉州市大学生村官队伍建设与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借助先进的大学生村官队伍建设与发展管理模式和经验,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为泉州市大学生村官队伍建设与发展,构建了更为科学完善、适合泉州市大学生村官队伍建设与发展的路径体系;并设计出了泉州市大学生村官队伍建设与发展实施的保障措施,从而使泉州市大学生村官队伍建设与发展能够吸引并留住高素质的大学生人才,激励大学生村官队伍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从而提升大学生村官队伍的素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与发展。 本文以相关理论为基础从不同视角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且针对泉州市大学生村官制度研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从而在理论上拓展了公共管理的研究领域和研究视角。从实践上看,本文指出了当前泉州市大学生村官队伍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本文对“泉州市大学生村官制度及其可持续发展的探索”也为泉州市大学生村官队伍建设实践提供了方向,有利于推动泉州市新农村建设。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 泉州市 大学生村官队伍建设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农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645.5;D422.6
【目录】:
  • 中文摘要6-7
  • Abstract7-9
  • 1 绪论9-16
  •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9-10
  • 1.1.1 研究背景9-10
  • 1.1.2 研究目的10
  • 1.1.3 研究意义10
  • 1.2 研究综述10-13
  • 1.2.1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10-11
  • 1.2.2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11-13
  • 1.2.3 简要评述13
  • 1.3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13-16
  • 1.3.1 研究内容与框架13-14
  • 1.3.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14-16
  •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16-20
  • 2.1 相关概念界定16
  • 2.1.1 大学生村官16
  • 2.1.2 大学生村官制度16
  • 2.2 理论基础16-19
  • 2.2.1 发展经济学的就业理论16-17
  • 2.2.2 人力资本的优化配置理论17-18
  • 2.2.3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18-19
  • 2.3 本章小结19-20
  • 3 泉州市大学生村官队伍建设的现状与成效分析20-30
  • 3.1 泉州市大学生村官队伍建设的基本现状20-25
  • 3.1.1 泉州市大学生村官队伍的分布结构20-21
  • 3.1.2 泉州市大学生村官队伍的评价情况21-24
  • 3.1.3 泉州市大学生村官队伍建设的政策制定情况24-25
  • 3.2 泉州市大学生村官队伍建设的管理方式25-28
  • 3.2.1 坚持严格考录,建立大学生村官的科学选聘机制25-26
  • 3.2.2 抓好岗位培训,促使大学生村官尽快进入角色26-27
  • 3.2.3 实行分级负责,强化大学生村官的日常管理27
  • 3.2.4 注重激励关怀,落实好大学生村官的待遇保障27-28
  • 3.3 泉州市大学生村官队伍建设的成效评价28-29
  • 3.3.1 优化了泉州市村级干部队伍结构28
  • 3.3.2 规范了泉州市村务日常管理工作28
  • 3.3.3 加强了泉州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28-29
  • 3.3.4 推动了泉州市农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29
  • 3.3.5 促进了泉州市大学生村官的健康成长29
  • 3.4 本章小结29-30
  • 4 泉州市大学生村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30-33
  • 4.1 大学生村官队伍选聘与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30
  • 4.1.1 大学生村官的身份定位模糊30
  • 4.1.2 大学生村官的经济待遇偏低30
  • 4.2 大学生自身对村官的认知与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30-31
  • 4.2.1 临时思想突出,把大学生村官岗位视为跳板30-31
  • 4.2.2 专业匹配性差制约了泉州市大学生村官作用的发挥31
  • 4.3 大学生村官队伍建设管理层面存在的问题31-32
  • 4.3.1 大学生村官工作平台的搭建不足31
  • 4.3.2 大学生村官队伍建设的配套措施不足31-32
  • 4.3.3 大学生村官后续流动的扶持不足32
  • 4.4 本章小结32-33
  • 5 促进泉州市大学生村官队伍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33-39
  • 5.1 引导大学生村官更新观念,树立服务基层的长期意识33
  • 5.2 强化队伍建设,提升大学生村官服务基层的综合素质33-34
  • 5.2.1 强化教育培训,提升大学生村官队伍的整体素质33-34
  • 5.2.2 基于“使用+培养”,提升大学生村官服务三农的能力34
  • 5.3 改善社会认知环境,为大学生村官的职业发展创造条件34-36
  • 5.3.1 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大学生村官队伍发展的良好氛围34
  • 5.3.2 加强激励措施和保障水平,激发大学生村官队伍活力34-35
  • 5.3.3 加强职业发展规划,健全大学生村官后续发展制度35-36
  • 5.4 强化管理,健全制度,促进泉州市大学生村官队伍的持续发展36-38
  • 5.4.1 加强管理,完善大学生村官队伍的管理机制36
  • 5.4.2 扶持自主创业,鼓励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36-37
  • 5.4.3 强化法制建设,为大学生村官队伍可持续发展提供制度保障37-38
  • 5.5 本章小结38-39
  • 6 结论与展望39-41
  • 6.1 论文研究结论39
  • 6.2 研究的创新点39-40
  • 6.3 进一步研究的展望40-41
  • 参考文献41-44
  • 致谢4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雷传江;宋月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大学生“村官”培养的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9期

2 商光成;;人才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第一资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3 王润先;;新农村建设中如何建设好村干部队伍[J];党史文苑;2006年22期

4 鉴学伟;王国方;谢丽辉;;成本收益视角解读大学生村官现象[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5期

5 陈喜强;张培胜;;社区组织建设与社会协调发展——浅论社区组织在基层社会协调发展中的作用[J];广西社会科学;2006年02期

6 王振海;王义;;当代中国农村制度化治理主体缺失及培育研究[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8年06期

7 莫姣姣;;大学生村官政策:管理、政治、法律多元途径的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9年19期

8 王文举;范合君;刘硕;;“大学生村官”在北京市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作用的途径和方式[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年07期

9 丁思成;;大学生村官要主动创新——参加全省大学生村官培训班的思考[J];今日浙江;2009年04期

10 苏春海;王华;;领导人才的可持续发展评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年02期


  本文关键词:泉州市大学生村官队伍建设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12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3112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978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