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大学生群体行为中的公民素质教育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7 11:21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群体行为中的公民素质教育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我国目前处于社会大发展、大变革的转型时期,一方面,“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正逐步变为现实。另一方面,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途中,仍出现了一系列不和谐的插曲:各类社会矛盾和问题相继涌现出来,其中,大学生群体行为中暴露的公民素质有待提高的问题,值得我们进行深刻地思考和深入地研究。 大学生是我国的未来和希望。加强大学生群体行为中公民素质问题的研究,不仅是新时期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的必然要求,还是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现实呼唤。在高校中,基于生活和学习的需要,大学生极易形成群体。那么,什么是大学生群体?“大学生群体是指大学生自发形成的在课余时间经常集中在一起活动、学习、交流、传播信息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人群组合体,他们遵守着共同的学校纪律和大学生行为规范,在情感上相互融合、互相依赖,在思想上互相影响、互为启迪,而且有着共同的成长目标。”① 大学生群体行为处处体现出公民素质的水平,部分学生政治理论课的课堂知识掌握的不牢固,而政治参与的热情普遍高涨,虽然法律常识普及度相对较高,但遇到维权违法的事情时又容易感性因素战胜理性因素,种种现状都直指大学生公民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来自现代社会中传统文化的消极影响、市场经济的负面冲击、网络媒体的负效应等,学校群体行为中的公民素质教育失误和偏差,家庭公民素质教育不得力,现代大学生自我认识上存在的偏差则是造成部分大学生群体行为中的公民素质水平的重要原因。 要想提高大学生群体行为中的公民素质,必须从社会、学校、家庭等方面全面着手联合培养,引导大学生的群体行为走向积极方向,还需要网络媒体的大力宣传与支持,同时应该知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树立正面典型进行榜样教育也有着重要推动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 群体行为 公民素质 教育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64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目录7-10
  • 第一章 引言10-15
  •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意义10-11
  • 一 选题背景10-11
  • 二 选题意义11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11-13
  • 一 国内研究现状11-13
  • 二 国外研究现状13
  • 第三节 研究方法13-14
  • 一 文献研究法14
  • 二 问卷调查法14
  • 第四节 创新之处14-15
  • 第二章 大学生群体行为中的公民素质概述15-22
  • 第一节 大学生群体行为的相关概念15-18
  • 一 大学生群体行为的含义与类型15-16
  • 二 大学生群体行为的特点16-17
  • 三 大学生群体行为的影响17-18
  • 第二节 大学生群体行为中体现的公民素质18-22
  • 一 公民素质的含义18-19
  • 二 公民素质涵盖的主要内容19-20
  • 三 大学生群体行为与公民素质之间的关系20
  • 四 研究大学生群体行为中公民素质的重要意义20-22
  • 第三章 大学生群体行为状况22-38
  • 第一节 大学生群体行为中的公民素质现状22-35
  • 一 大学生群体行为中的公民政治素质现状23-28
  • 二 大学生群体行为中的公民法律素质现状28-32
  • 三 大学生群体行为中的公民社会能力素质现状32-33
  • 四 大学生群体行为中的公民思想道德素质现状33-35
  • 第二节 大学生群体行为中的公民素质问题的成因分析35-38
  • 一 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35-36
  • 二 高校传统教育的局限36
  • 三 家庭公民素质教育薄弱36-37
  • 四 大学生自身的缺陷37-38
  • 第四章 大学生群体行为中的公民素质教育途径与方法探析38-46
  • 第一节 大学生群体行为中的公民素质教育途径探析38-41
  • 一 建立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公民素质教育网络38-40
  • 二 从志愿服务等实践类的活动中提高大学生公民素质40-41
  • 第二节 大学生群体行为中的公民素质教育方法探析41-46
  • 一 借助媒体或互联网进行宣传教育41
  • 二 加强普法教育和宣传力度,提高大学生公民的法律意识41-43
  • 三 充分发挥大学社团的教育作用,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能力素质43-44
  • 四 开展有效的榜样教育44-46
  • 结束语46-47
  • 参考文献47-49
  • 附录49-52
  • 致谢52-53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5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先兵;;加强网络舆论监管 化解群体性事件[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2 韩庆祥;我为什么提倡“能力本位”[J];中国人才;2000年06期

3 张明军;陈朋;;2011年中国社会典型群体性事件的基本态势及学理沉思[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2年01期

4 于桂敏;苏畅;崔颖;;培养大学生社会能力的实效性研究[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5 陈景春;论大学生群体心理分析与行为引导[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2年05期

6 张文安;当代大学生政治心理现状及成因[J];广西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2期

7 常超;;谈大学生规则意识教育[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22期

8 唐斌;;群体性事件的网络传播与政府干预分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9 全凤英,罗毅华;群体性事件的社会心理分析及对策[J];怀化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10 宋林飞;中国社会转型的趋势、代价及其度量[J];江苏社会科学;2002年06期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群体行为中的公民素质教育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31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3131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60f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