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吴稚晖与南京国民政府初期大学风潮的调处

发布时间:2017-04-17 17:03

  本文关键词:吴稚晖与南京国民政府初期大学风潮的调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南京国民政府初期,蒋介石为了获取国民党元老们的支持进而在“法统”上占据优势地位,遂以新政府的教育权势为筹码,与张静江、蔡元培、吴稚晖、李石曾四位国民党元老达成政治协议。四老掌权之后,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教育改革,企图通过教育的变革来达到学术救国的目的,但是在其后实施的过程中却逐渐陷入派系纷争而引发了无数风潮。 北大、劳大、中大三所高校的风潮可以说是四老内部矛盾激化所致,同时也见证了四老在教育界的权势由盛而衰的过程。因而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以1928年到1930年三所高校所爆发的学潮为研究对象,以吴稚晖为切入点,通过分析其调解几次学校风潮的过程,来探讨吴稚晖在当时教育界所处的地位、立场和他所担当的角色,进而对南京国民政府初期教育界的势力更迭以及学人与国家的关系作一个较为深入的探讨。 本文第一部分介绍北伐前四老的交谊及其教育权势的获取。北伐时期他们与蒋介石达成政治协议,通过协助蒋介石清党、促成宁汉合流,为蒋介石上位提供了经济和舆论上的支持,并凭借其人脉网络和中央监察委员的身份帮助蒋氏拉拢国民党高层,在程序上为蒋氏夺权进行合法化运作。作为交换四老获得了在教育界的话语权。第二部分到第四部分介绍北大、劳大和中大三所高校风潮背后四老的争夺以及吴稚晖的居中调停。随着国民党势力在全国范围内的扩展,四老内部开始就新增地区的教育资源展开争夺。原本守望相助的四老走向分裂,而相对超然的吴稚晖则出面调停。吴氏表面上两不相帮,却暗中偏袒李石曾,逐渐与蔡系形成对立。四老关系破裂,大学院与大学区制宣告破产,蒋介石步步紧逼,吴稚晖的调停和交涉无功而返,四老内部的分裂与倾颓已成定局,四老逐渐淡出教育界。 总之,吴稚晖凭借其自身的学术声望和手中的政治资源得以在几次学潮当中充当调停人,某种程度上弥补了教育体制本身在处理此类事件上的欠缺和不足。此时中国的近代国家建设才刚刚起步,“人治”成为南京国民政府权力构成的一种非常态,教育权势转移的背后无不牵扯着政治的较量和时局的走向。而这种以权力为支点的政治形态颇不稳定,需要依靠人力进行调和,吴稚晖也因此得以居中调停,但是也正是这一非常态的权力格局使得他的调处只能暂时平息事态,各方的矛盾和权力争夺始终无法彻底解决,进而充分暴露了政治未上轨道之下教育办理的困境。
【关键词】:吴稚晖 大学风潮 北京大学 中央大学 劳动大学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K262.9;G649.29
【目录】:
  • 中文摘要6-7
  • Abstract7-11
  • 绪论11-20
  • 一、选题缘起11-13
  • 二、学术前史13-18
  • (一) 南京国民政府初期学潮研究13-16
  • (二) 民国四老研究回顾16-18
  • 三、研究思路18-20
  • 第一章 四老交谊及其教育权势的获取20-32
  • 一、四老早期之交谊21-25
  • (一) 早期的交往与游欧21-23
  • (二) 政治主张与功绩23-24
  • (三) 联手接掌教育行政委员会24-25
  • 三、四老与蒋介石的政治交易25-32
  • (一) 制造清党26-29
  • (二) 促成宁汉合流29-32
  • 第二章 居中调停:吴稚晖与北大复校运动32-47
  • 一、守望相助与争端突起32-35
  • (一) 联手革新民国教育32-33
  • (二) 蔡元培与李石曾之争33-35
  • 二、“同情于李”35-39
  • 三、矛盾与调停39-47
  • (一) 蔡元培与三老的分歧39-42
  • (二) “11·29”事件的调停42-47
  • 第三章 极力斡旋:吴稚晖与劳大停办风波47-59
  • 一、权力之争与劳大危机47-51
  • (一) 劳大的建立与危机48-49
  • (二) 教育部接收劳大49-50
  • (三) 校长易培基免职50-51
  • 二、与蒋介石的交涉51-55
  • (一) 保全劳动大学52-53
  • (二) 从力争到退缩53-55
  • 三、内外交困下的妥协55-59
  • 第四章 心余力绌:吴稚晖与中大易长风潮59-70
  • 一、中大校长问题之背后59-62
  • 二、内忧外患下的挣扎62-66
  • (一) 与蒋介石的交涉失败62-64
  • (二) 与蒋梦麟的针锋相对64-66
  • 三、淡出教育界66-70
  • 结语70-78
  • 参考文献78-83
  • 后记83-8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商丽浩;韦珍;;国民政府初期国立大学的教育收费风潮二则[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6年12期

2 许小青;;南京国民政府初期中央大学区试验及其困境[J];近代史研究;2007年02期

3 谭秋霞;吴稚晖与孙中山的早期交往[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8期

4 杨天石;四一二政变前夕的吴稚晖——近世名人未刊函电过眼录[J];历史研究;2003年06期

5 王晴佳;学潮与教授:抗战前后政治与学术互动的一个考察[J];历史研究;2005年04期

6 杨奎松;;一九二七年南京国民党“清党”运动研究[J];历史研究;2005年06期

7 蒋宝麟;;财政格局与大学“再国立化”——以抗战前中央大学经费问题为例[J];历史研究;2012年02期

8 蒋宝麟;;抗战时期的国家与大学政治文化:中央大学“易长”研究[J];史林;2009年03期

9 严海建;;南京国民政府初期北平大学区风潮论析[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10 桑兵;;国民党在大学校园的派系争斗[J];史学月刊;2010年12期


  本文关键词:吴稚晖与南京国民政府初期大学风潮的调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38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3138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400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