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新时期中国大学物理教育发展史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7 20:08

  本文关键词:新时期中国大学物理教育发展史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物理学是自然科学中最为基础的学科,是理工科专业必需的基础课程。提高大学物理教育质量,对于我国高等教育体系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研究大学物理教育本身的发展历史,对于把握物理教育、教学规律,推动物理教育改革,提高物理教育水平,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本文首先分析了新时期以来我国教育方针的嬗变及其时代背景,并根据教育方针的精神内涵和价值取向将其分为三个阶段。揭示了物理教育指导思想在教育方针的影响下开始了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并对物理素质教育指导思想作出了相关阐释,同时对国际先进的物理教育思想作出了简单概括。 其次,根据新时期以来我国物理教学手段由低级简单到高级复杂的动态发展过程,将其主要分为传统的教学手段、电化教学手段以及信息化教学手段三种形态,并作出了相关阐释。揭示出技术对物理教育的根本性变革作用。同时,对于国际上先进的物理教学手段及其模式作了简单的介绍。 再者,,根据教育部在1987年,1995年,2006年颁布的三个不同版本的《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分析了大学物理教学要求与教学内容的发展变化,揭示了教学内容的改革在向着素质教育的方向迈进。并通过对赵凯华、卢德馨等人的教育思想分析,表达了只有不拘泥于成例,因地制宜,充分激发学生们学习物理,探索未知的兴趣,才能在物理教育上取得成功的思想。 最后,在以上对大学物理教育指导思想、教学手段、教学内容、教学名师思想分析的基础上,对大学物理教育中的“实事求是”思想做了具体的诠释。表明一部大学物理教育的发展史,就是物理教育随着时代发展而变革的历史,时代发展是条件,物理教育变革是结果,正是“实事求是”思想中条件与结果对应性的体现。指出在大学物理教育中,我们主张挣脱模式思维的束缚,用实事求是的、辨别的、证明的思维去认识教学。只有实事求是、见路不走,不唯经验、教条,不唯标签、模式,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遵循因果定律,走条件的可能性,大学物理教育才可能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关键词】:物理教育 大学物理教育史 素质教育 实事求是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O4-4;G64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1章 绪论10-23
  •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背景和意义10-12
  • 1.1.1 课题研究的背景10-11
  • 1.1.2 课题研究的意义11-12
  • 1.2 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12-18
  •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12
  • 1.2.2 国外文献综述12-16
  • 1.2.3 国内文献综述16-18
  •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18-23
  • 1.3.1 本文的研究内容18-20
  • 1.3.2 研究方法20-23
  • 第2章 物理教育指导思想发展的研究23-35
  • 2.1 新时期教育方针的演变23-25
  • 2.1.1 以服务经济建设为中心时期(1978-1989)23-24
  • 2.1.2 以社会价值为导向时期(1990-2002)24
  • 2.1.3 以多元价值为取向时期(2003 至今)24-25
  • 2.2 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25-30
  • 2.2.1 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25-26
  • 2.2.2 改革物理知识教育26-27
  • 2.2.3 注重加强能力培养27-28
  • 2.2.4 强调塑造人格品质28-29
  • 2.2.5 改革教学模式29-30
  • 2.3 国外物理教育思想发展的研究30-33
  • 2.3.1 哈佛大学物理教育理念31-32
  • 2.3.2 麻省理工学院物理教育理念32-33
  • 2.3.3 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 教育思想33
  • 2.4 本章小结33-35
  • 第3章 新时期物理教学手段发展的研究35-48
  • 3.1 传统的物理教学手段35-37
  • 3.1.1 口头语言教学35-36
  • 3.1.2 图形教学36
  • 3.1.3 双语教学36-37
  • 3.2 电化教学手段37-39
  • 3.2.1 录音教学37-38
  • 3.2.2 投影幻灯教学38
  • 3.2.3 电视录像教学38-39
  • 3.3 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信息化教学39-41
  • 3.3.1 多媒体教学模式39-41
  • 3.3.2 基于 Internet 的“网络模式”41
  • 3.4 国外物理教学手段发展的研究41-46
  • 3.4.1 互动反馈系统42-45
  • 3.4.2 工作室物理教学45-46
  • 3.5 本章小结46-48
  • 第4章 大学物理教学内容发展的研究48-54
  • 4.1 培养目标的变化48
  • 4.2 教学要求的变化48-49
  • 4.3 教学内容的变化49-50
  • 4.4 国外物理教学内容的研究50-51
  • 4.5 教学内容的比较51-53
  • 4.6 本章小结53-54
  • 第5章 大学物理教学名师的教育思想分析54-63
  • 5.1 赵凯华物理教育思想54-57
  • 5.1.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54-55
  • 5.1.2 重视物理教育研究与教学改革55
  • 5.1.3 重视教学内容的现代化55-56
  • 5.1.4 重视基本功的训练56
  • 5.1.5 重视物理思维的培养56-57
  • 5.1.6 重视物理教育与科技产业的联系57
  • 5.2 卢德馨物理教育思想分析57-60
  • 5.2.1 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己任57-58
  • 5.2.2 以主动研究代替被动接受——研究性58-59
  • 5.2.3 思维的培养远比知识的传授重要——集成教学59
  • 5.2.4 把握研究性教学的关键性一环——习题的重要性59-60
  • 5.2.5 研究性学习是无所不在的——开放性60
  • 5.3 Eric Mazur 教育思想——互动教学60-61
  • 5.4 本章小结61-63
  • 第6章 大学物理教育发展史中的“实事求是”研究63-70
  • 6.1 实事求是思想的内涵63-64
  • 6.2 实事求是与见路不走、创新64-65
  • 6.3 大学物理教育发展史中的“实事求是”65-67
  • 6.4 大学物理教育中的“见路不走”案例研究67-69
  • 6.5 本章小结69-70
  • 结论70-72
  • 参考文献72-78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78-80
  • 致谢8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绍英;袁国勇;;在大学物理教学中适当增加混沌控制和同步内容的重要性[J];大学物理;2007年02期

2 芦鹏飞;张晓光;俞重远;韩利红;;大学物理双语试点班教学的研究与探讨[J];大学物理;2008年07期

3 黄忷本;李志兵;林琼桂;王雪华;司徒树平;方奕忠;;电动力学研究性教学探索与实践[J];大学物理;2009年10期

4 潮兴兵;刘坚强;魏健宁;;大学物理课程内容与教学模式整合目的、方法及要点[J];大学物理;2010年02期

5 朱捫雄;王向晖;;大学物理思想方法教育资源库的建设及其实施策略[J];物理与工程;2012年03期

6 ;教育部出台关于加强高校本科教学的重大举措[J];大学物理;2002年01期

7 张立彬;郑先明;李广平;;哈佛大学物理教育状况研究[J];大学物理;2011年01期

8 顾明远;;学习和解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J];高等教育研究;2010年07期

9 ;物理学科教育改革研究报告[J];中国大学教学;2005年04期

10 张建林;;从两个实践模式看本科基础课研究性教学的实施[J];中国大学教学;2006年1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詹志华;中国科学史学史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新时期中国大学物理教育发展史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42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3142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71d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