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网络文化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8 16:17

  本文关键词:网络文化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互联网在高校的迅速普及,网络己成为大学生学习知识、获取信息、表达思想,交流情感的重要渠道,成为高校传播先进文化和培育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阵地。网络文化以其快捷性、开放性、交互性、自主性、隐匿性等特点,在开阔大学生视野、促进学习、丰富知识的同时,也对大学生的价值取向、道德观念和行为方式等产生着负面影响,从而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在本文的研究中,主要涵盖如下几方面的内容: 首先,对我国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的网络文化的基本内涵、特征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回答。实际上,网络文化的特征是人类网络生活中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集中体现,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都有一定的影响意义。 其次,通过对网络文化特征的分析,进一步论述了现阶段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受到网络文化冲击的双重影响:一方面革新了原有的教学方式方法,提升了教育资源的整体利用效率;另一方面由于网络文化的开放性等特征,使得很多负面信息干扰了正常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展开和深化。 最后,从大力培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优化网络文化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充分合理利用网络文化的传播规律和传播手段以及积极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等方面入手提出加强网络文化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对策。
【关键词】:网络文化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实效性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64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一章 绪论8-14
  • 1.1 研究背景8-9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9-10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2
  • 1.3.1 国外研究现状10-11
  • 1.3.2 国内研究现状11-12
  •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12-13
  • 1.5 研究重点、难点与创新点13-14
  • 1.5.1 研究的重点13
  • 1.5.2 研究的难点13
  • 1.5.3 研究的创新点13-14
  • 第二章 网络文化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概述14-20
  • 2.1 网络文化的概念及特点14-16
  • 2.1.1 网络文化的基本内涵14-15
  • 2.1.2 网络文化的基本特征15-16
  • 2.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分析16-18
  • 2.2.1 对党的执政比较认同,但认识程度有待深化17
  • 2.2.2 价值追求比较理性和务实,但社会责任感淡薄17
  • 2.2.3 道德观念水平较高,但知行脱节17-18
  • 2.2.4 竞争意识以及主体意识较强,但集体意识淡薄18
  • 2.3 网络文化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环境18-20
  • 2.3.1 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式18-19
  • 2.3.2 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内容19-20
  • 第三章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影响20-27
  • 3.1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积极影响20-23
  • 3.1.1 有利于大学生开放观念和多维思维方式的形成20-21
  • 3.1.2 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21-22
  • 3.1.3 增强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22-23
  • 3.1.4 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23
  • 3.2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消极影响23-27
  • 3.2.1 导致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24
  • 3.2.2 影响践行社会主义道德原则和规范24-25
  • 3.2.3 意识形态及价值观念迷失25-26
  • 3.2.4 对大学生文化趣味的低俗化引导26-27
  • 第四章 网络文化视域下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对策27-37
  • 4.1 大力培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27-29
  • 4.1.1 优化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结构27-28
  • 4.1.2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管理28
  • 4.1.3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身素质的提升28-29
  • 4.2 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29-31
  • 4.2.1 加强“三观”教育29-30
  • 4.2.2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建设30-31
  • 4.2.3 加强网络道德教育,规范网络行为31
  • 4.3 充分合理利用网络文化的传播规律和传播手段31-33
  • 4.3.1 强化网络引导,形成积极的主流舆论氛围32
  • 4.3.2 充分利用各种新媒体、新形式32-33
  • 4.4 积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33-37
  • 4.4.1 开展校领导网络开放日活动33-34
  • 4.4.2 举办网络红色资源展34-35
  • 4.4.3 通过数字娱乐的方式进行沟通交流35-37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37-39
  • 5.1 结论37
  • 5.2 展望37-39
  • 参考文献39-42
  • 致谢42-43
  • 攻读学位期间e笱芯砍晒

    本文编号:3152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3152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313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