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接受主体差异性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效果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9 08:00

  本文关键词:接受主体差异性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效果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主体的大学生,受自身成长环境、家庭背景、性别等方面的影响,其气质性格、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等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并且随着我国社会生活多样化和思想文化多元化的不断发展,这种差异性愈发明显。接受主体的这些差异性在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积极推动作用的同时,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带来诸多负面影响,使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准确把握接受主体的差异性及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效果的影响,在尊重接受主体差异性基础上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效果,就成为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有效途径,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 本文在广泛借鉴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效果为目标,以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理论为指导,系统探寻了接受主体差异性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其对策: 首先,在第一部分“绪论”中,就选题的背景、意义、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思路和方法进行了阐述;其次,在“理论探讨”部分中,对本选题的一些关键概念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主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效果”等进行了界定,并集中探讨了本研究的指导理论和相关知识借鉴;第三,在论文的主体部分,,用三章的篇幅系统探讨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主体的家庭背景差异、性别差异、个性差异,分析了这些差异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效果的关系,并针对这些差异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效果的负面影响,提出了重视接受主体的差异、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效果的对策,为新形势下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提供了一条重要途径。在家庭背景差异章节,分析了接受主体家庭结构差异和家庭经济差异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效果的影响,指出家庭结构差异和家庭经济差异影响接受主体的个性、行为、需求,进而影响他们对接受内容、接受方法的选择以及他们的接受程度。在性别差异章节,探究了两大性别在兴趣、能力、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而在个性差异部分,则从心理特征和个性心理倾向两方面进行了分析,指出接受主体心理特征和个性心理倾向的差异影响接受动力、接受效率以及接受的难易程度等。最后,在“结论”部分总结了全文的主要内容,并指出了在论文写作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接受效果 接受主体 差异性
【学位授予单位】:石家庄铁道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641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第一章 绪论11-21
  •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11-13
  • (一)选题的背景11-12
  • (二)选题的意义12-13
  • 二、研究现状和评价13-19
  •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13-18
  • (二)现有研究成果述评18-19
  •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19-21
  • (一)研究思路19-20
  • (二)研究方法20-21
  • 第二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主体与接受效果的理论探讨21-35
  •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主体及其差异性释义21-23
  •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主体的含义21-22
  •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主体差异性的含义22-23
  •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效果探析23-27
  •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效果的含义23-25
  •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效果的特点及其层次25-27
  • 三、理论指导与借鉴27-35
  • (一)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27-29
  • (二)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论29-32
  • (三)西方的接受理论与个体差异理论32-35
  • 第三章 接受主体的家庭背景差异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效果35-51
  • 一、接受主体家庭背景的类型与接受主体的特征35-42
  • (一)家庭结构背景与接受主体的特征35-39
  • (二)家庭经济背景与接受主体的特征39-42
  • 二、接受主体家庭背景差异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效果的影响42-46
  • (一)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效果的积极影响42-43
  • (二)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效果带来的挑战43-46
  • 三、弱化家庭背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效果消极影响的对策46-51
  • (一)建立针对不同家庭背景接受主体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机制46-47
  • (二)依据家庭背景情况选取教育方法和教育内容47-48
  • (三)思想政治教育与解决接受主体具体困难相结合48-49
  • (四)完善家长与学校间的联系与配合49-51
  • 第四章 接受主体的性别差异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效果51-61
  • 一、接受主体的性别差异表现51-55
  • (一)生理差异51
  • (二)心理差异51-55
  • 二、接受主体的性别差异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效果的影响55-57
  • (一)性格差异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效果的影响55
  • (二)思维差异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效果的影响55-56
  • (三)兴趣和价值认同差异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效果的影响56-57
  • (四)能力差异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效果的影响57
  • 三、性别差异视角下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接受效果的思路57-61
  • (一)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主体的性别优势57-58
  • (二)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和评价中的性别差异58-59
  • (三)把两性教育纳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视野59-61
  • 第五章 接受主体的个性差异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效果61-76
  • 一、接受主体的个性差异表现61-66
  • (一)接受主体的心理特征差异表现61-64
  • (二)接受主体的个性倾向差异表现64-66
  • 二、接受主体的个性差异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效果的影响66-71
  • (一)接受主体的心理特征差异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效果的影响66-69
  • (二)接受主体的个性倾向差异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效果的影响69-71
  • 三、个性差异条件下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效果的路径71-76
  • (一)坚持个体差异条件下的心理疏导方针71
  • (二)科学选择个性差异条件下的教育方法和切入点71-74
  • (三)重视个性差异条件下接受主体主观能动性的发挥74-76
  • 第六章 结论76-78
  • 参考文献78-81
  • 后记81-82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8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冠青;;接受美学中主体接受的差异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8期

2 张茂运,何光伟,刘琼;家庭结构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第一军医大学分校学报;2004年02期

3 刘静;张励仁;;以性别差异为视角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J];法制与社会;2010年26期

4 袁本文;范丹卉;;主体差异性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式教学效果的影响——基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实证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年05期

5 徐永赞;;接受理论视野下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规律及模式选择[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6 郭树航;张文林;赵志强;;论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的心理机制[J];教学研究;2008年02期

7 郭岩;;重视个体心理差异,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8 刘建军;接受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教学与研究;2000年02期

9 朱宇华;向芳青;;把握接受主体特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7年07期

10 王成平;任海涛;魏巍;;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机制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07年09期


  本文关键词:接受主体差异性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效果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44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3344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10f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