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大学生抗挫折能力现状及培养途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04 21:05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抗挫折能力现状及培养途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抗挫折能力是个体对挫折感的适应能力,即个体遭受困境或失败时,,能够经受住困境、失败带来的压力,具备摆脱逆境从而避免自己心理失常的一种抵抗挫折的能力。概括之,即为个体防御、抵抗、适应并战胜挫折的能力。 当代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希望,除了必须具备渊博的学识、扎实的专业知识、极强的动手能力、高尚的道德情操,还须具备健康的身心和自强不息的精神。然而,当前大学生抗挫折能力较低,一旦遇到困难与挫折,他们很容易陷入不良情绪的泥潭里,产生消极的心态,甚至走向极端。因此,我们应当充分了解大学生抗挫折能力的现状,认清提高当代大学生抗挫折能力的重要性与迫切性,发掘大学生抗挫折能力总体状况一般的成因,探索提高大学生抗挫折能力的途径与方法。 本研究从挫折及抗挫折能力的概念入手,通过对437名大学生抗挫折能力的问卷调查,采用SPSS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发现:1.大学生抗挫折能力总体水平一般,几乎一半大学生抗挫折能力不强;2.大四学生的抗挫折能力显著低于其它年级学生;3.学业压力大的大学生,其抗挫折能力表现弱;4.就业压力越大的大学生抗挫折能力表现越弱;5.受人际关系困扰越多,大学生抗挫折能力越弱;6.有留守经历大学生比无留守经历大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弱;7.父母期望不符合子女能力时,大学生抗挫折能力弱;8.父母文化程度越低的大学生抗挫折能力越弱;9.家庭氛围越差的大学生抗挫能力越弱;10.不同性别、是否为独生子女、是否为学生干部的大学生在抗挫折能力上无显著差异。 本研究以调查结果为依据,明确大学生抗挫折能力培养是大学生抗挫折能力不强的现实需要,是大学生完善人格、成长成才的需要,更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在认识大学生抗挫折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与迫切性前提下,从大学生自身、家庭、学校与社会的视角入手,探析大学生抗挫折能力不高的原因。最后,从大学生自身、家庭、学校及社会四个层面出发,探讨有效提高当代大学生抗挫折能力的途径与方法。
【关键词】:抗挫折能力 现状 成因 培养途径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641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9
  • 绪论9-16
  • (一) 选题的缘起及研究意义9-11
  • 1. 问题的提出9
  • 2. 研究的意义9-11
  • (二) 文献综述11-14
  • 1. 国外研究现状11-12
  • 2. 国内研究现状12-14
  • 3. 以往研究不足14
  • (三) 本研究的思路与方法14-15
  • (四) 本研究的重难点、创新点与不足之处15-16
  • 1. 本研究的重难点15
  • 2. 本研究的创新点15-16
  • 3.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16
  • 一、 挫折与抗挫折能力概述16-27
  • (一) 挫折概述16-24
  • 1. 挫折的界定16-18
  • 2. 大学生常见的挫折类型18-20
  • 3. 挫折对大学生的影响20-24
  • (二) 抗挫折能力概述24-27
  • 1. 抗挫折能力的界定24-25
  • 2. 抗挫折能力培养的意义25-27
  • 二、 大学生抗挫折能力现状调查分析27-40
  • (一) 大学生抗挫折能力总体状况分析27-31
  • 1. 大学生抗挫折能力总体水平处于一般状态27-30
  • 2. 大学生抗挫折应对方式选择多样,抗挫折能力与应对方式显著相关30-31
  • (二) 大学生抗挫折能力特点分析31-40
  • 1. 大四学生抗挫折能力显著低于其他年级学生31-32
  • 2. 受人际关系困扰越多的大学生抗挫折能力越弱32-33
  • 3. 学业压力越大的大学生抗挫折能力越弱33-34
  • 4. 就业压力越大的大学生抗挫折能力越弱34-35
  • 5. 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抗挫折能力显著低于无留守经历的35
  • 6. 父母期望不符合大学生能力时,大学生抗挫折能力弱35-36
  • 7. 父母文化程度越低的大学生抗挫折能力越弱36-37
  • 8. 家庭氛围越差的大学生抗挫折能力越差37-38
  • 9. 男女大学生在抗挫折能力上无显著差异38-39
  • 10.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抗挫折能力上无显著差异39
  • 11.学生干部与非学生干部在抗挫折能力上无显著差异39-40
  • 三、 大学生抗挫折能力表现一般的原因分析40-45
  • (一) 学生自身因素40-41
  • 1. 缺乏对挫折的合理认知,使大学生抗挫折能力普遍表现一般40-41
  • 2. 抗挫折应对方式选择消极而导致抗挫折能力不强41
  • 3. 大学生本身人际关系交往能力薄弱导致抗挫折能力不强41
  • (二) 家庭因素41-42
  • 1. 父母期望与大学生的能力不符,影响大学生抗挫折能力41-42
  • 2. 受父母文化程度影响而缺乏抗挫折能力教育42
  • 3. 紧张的家庭氛围导致人格不健全,影响大学生抗挫折能力42
  • (三) 学校因素42-43
  • 1. 素质教育实施不全面,抗挫折能力培养力度不足43
  • 2. 给予学生的学业压力过大,学生缺少实践锻炼43
  • (四) 社会因素43-45
  • 1. 难以获得平等就业机会导致抗挫折能力不强43-44
  • 2. 留守学生的救助机制不完善而导致缺乏对其抗挫折能力培养44
  • 3. 抗挫折能力培养宣传力度不足44-45
  • 四、 大学生抗挫折能力培养途径45-56
  • (一) 大学生自身方面45-48
  • 1. 把握挫折的普遍性,对挫折有合理认知45-46
  • 2. 培养积极的挫折应对方式,完善自身人格46-47
  • 3. 内向的大学生要注重人际关系的培养47-48
  • (二) 家庭方面48-50
  • 1. 加强家长与子女的沟通,建立合理的期望48
  • 2. 转变对子女的评价标准,重视子女抗挫折能力的培养48-49
  • 3. 改进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营造和谐安宁的家庭环境49-50
  • (三) 学校方面50-53
  • 1. 重视素质教育,把抗挫折能力培养放在突出位置50-51
  • 2. 对抗挫折能力较差的群体进行重点培养51
  • 3. 缓解学生学业压力,积极开展实践活动51-53
  • (四) 社会方面53-56
  • 1. 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增加学生的平等就业机会53-54
  • 2. 建立并完善合理有效的留守学生帮扶制度54-55
  • 3. 加大大学生抗挫折能力培养的宣传力度55-56
  • 参考文献56-59
  • 附录1 背景资料59-60
  • 附录2 抗挫折能力问卷60-61
  • 附录3 抗挫折应对方式问卷61-63
  • 致谢6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玉琢;;刍议当代大学生抗挫折教育[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10期

2 邰蕾蕾;;高校大学生挫折后行为表现及其对策研究[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3 程喜中;肖海彦;;高校应重视对大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培养[J];法制与经济(下旬刊);2009年08期

4 蒙艳;;当代大学生挫折心理教育研究现状之探究[J];法制与社会;2011年33期

5 张耀东;张婕;张宝魁;;大学生挫折教育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0年22期

6 崔洁;;大学生挫折教育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年17期

7 徐静;;目前大学生挫折教育的现状及对策建议[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年29期

8 胡韬;;国外主要挫折理论及其教育启示[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9 明月;;高校应加强大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培养[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3年03期

10 潘利民;徐继开;;大学生挫折教育研究[J];黑龙江史志;2008年16期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抗挫折能力现状及培养途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57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3457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93d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