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素质教育论文 >

参与式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

发布时间:2017-05-05 08:10

  本文关键词:参与式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自二十一世纪以来,借助于世界信息化浪潮的强大推力,我国传统的社会模式正加速向媒介化社会转变。媒介素养教育不但是媒介社会发展的产物,也是社会发展状态的应对。也就是说,媒介素养教育是伴随着媒介的出现和发展而出现的,,并且媒介素养教育的出现就是为了促使人更好地适应媒介社会的生存方式。但是,我国的媒介素养教育起步较晚,体系较弱,虽受关注,但是并没有实质有效的推进。有效途径的缺失是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效果低下的重要原因,结果是大学生面对纷繁复杂的媒介信息往往成为被动的接受者,毫无理解、分析与批判的能力,大学生的网络失范甚至犯罪的案例也屡见不鲜。因此,在以交互性为主要特征的媒介环境中针对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加强媒介素养教育,提升或者优化他们的媒介素养水平,增强他们对媒介信息的辨识、利用与批判能力是高等学校面临的重要课题。 现有研究尽管已经涉及到“参与式文化”或者“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但很多文献仅仅对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进行了研究,往往缺少理论依据,成为“空对空”的对策研究;有些文献仅仅对参与式文化进行了分析,而没有结合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进行论述;有些文献仅仅借用了“参与式文化”的概念,并没有深入分析这种文化的内在本质以及与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之间的联系;甚至有些文献已经对这两个问题进行了研究,但是,往往只注重理论构建,侧重二者之间的逻辑性,缺少实践层面的分析与考量。 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应注重大学生作为媒介受众的文化心理,然后根据媒介社会的文化特点与大学生的文化心理特点和具体行为特征提出切实有效的教育策略与方法。因此,从媒介社会中参与式文化的内在机理出发,对媒介社会理论、参与式文化理论以及交往理论进行梳理以及整合,在此基础上抽样调查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媒介素养及教育现状,发现大学生对新媒介存在着较强的依赖感,媒介使用能力滞后,虽然媒介参与意识增强,然而“沉默者”群体依然庞大。通过对媒介素养教育开展时间较早、理念较为先进,实践比较成熟,积累经验比较丰富的国家和地区(美国、加拿大、英国以及台湾地区)的媒介素养教育特色的总结,结合我国的实际教育情况,进行本土的借鉴,重构适合我国国情的媒介素养教育路径,具体为:(1)以生存的视域加强媒介使用技能的培养;(2)以多元的视角提升学生的辨识能力;(3)以批判为灵魂提升自主创造能力;(4)以德性为核心提升媒介道德自律能力;(5)以校内外互动为方式提升媒介实践能力;(6)以生活世界为背景构建知行体系。
【关键词】:参与式文化 媒介素养 媒介素养教育 大学生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邮电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645.5;G206-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绪论9-21
  • 1.1 选题背景9-11
  • 1.2 研究现状11-18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1-12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2-17
  • 1.2.3 对当前国内外研究的评价17-18
  • 1.3 研究思路18-19
  • 1.4 研究的意义19-20
  • 1.5 研究方法20-21
  • 1.5.1 文献法20
  • 1.5.2 实证法20
  • 1.5.3 比较研究法20-21
  • 第二章 研究视域与理论基础21-33
  • 2.1 媒介语媒介素养概念的厘清21-24
  • 2.1.1 媒介21-22
  • 2.1.2 媒介素养22-24
  • 2.2 媒介素养教育的内涵与维度24-26
  • 2.2.1 媒介素养教育的概念24
  • 2.2.2 媒介素养教育的基本维度24-26
  • 2.3 理论基础一:媒介社会理论26-28
  • 2.3.1 媒介化生存:信息社会的生活方式26-27
  • 2.3.2 媒介功能:经验——功能主义主张27-28
  • 2.4 理论基础二:参与式文化28-30
  • 2.4.1 参与式文化的理论来源28-29
  • 2.4.2 参与式文化的基本特点29-30
  • 2.5 理论基础三:交往行为理论30-33
  • 2.5.1 交往的背景:生活世界31
  • 2.5.2 交往的灵魂:合理性31-32
  • 2.5.3 交往的伦理:平等与理解32-33
  • 第三章 我国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实证分析33-59
  • 3.1 我国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发展历程33-36
  • 3.1.1 萌芽与沉寂阶段(1920---1996)33-34
  • 3.1.2 复苏与引介阶段(1997---2003)34-35
  • 3.1.3 扩散与实践阶段(2004--- )35-36
  • 3.2 我国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现状的调查36-55
  • 3.2.1 问卷编制36
  • 3.2.2 抽样过程36-38
  • 3.2.3 问卷分析38-55
  • 3.3 我国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55-59
  • 第四章 我国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路径重构59-73
  • 4.1 发达国家和地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经验59-66
  • 4.1.1 美国的经验59-61
  • 4.1.2 加拿大的经验61-62
  • 4.1.3 英国的经验62-64
  • 4.1.4 台湾地区的经验64-66
  • 4.2 我国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路径重构66-73
  • 4.2.1 以生存的视域加强媒介使用技能的培养66-67
  • 4.2.2 以多元的视角提升对媒介的辨识能力67
  • 4.2.3 以批判为灵魂提升自主创造能力67-68
  • 4.2.4 以德性为核心提升媒介道德自律能力68-69
  • 4.2.5 以校内外互动为方式提升媒介实践能力69-70
  • 4.2.6 以生活世界为背景构建知行体系70-73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73-74
  • 参考文献74-77
  • 附录1 调查问卷77-81
  •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81-82
  • 致谢8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良君;赵新云;;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问题[J];新闻爱好者;2006年04期

2 陆文泽;;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探微[J];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3 陆文泽;;关于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思考[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6年02期

4 杜忠锋;;对我国大学生优先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思考[J];今传媒;2006年08期

5 胡辉平;;传播偏见与媒介素养教育[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6 钟伟珍;;试论媒介素养教育对大学生素质的影响[J];广西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7 王怀武;王生玉;;试论媒介素养教育体制的构建[J];甘肃高师学报;2006年05期

8 柳敏;;海峡两岸媒介素养教育之比较与启示[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06期

9 常怿;;浅谈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J];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10 王铟;李伟;李燕红;;中小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策略探讨[J];中国电化教育;2006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樊亚平;;萌芽与非自觉状态的中国共产党媒介素养教育探析[A];新闻学论集(第20辑)[C];2008年

2 张玲;;媒介素养教育——引导媒体院校蓬勃发展的新理念[A];第四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和2005中国教育热点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韩莉;;论中西方媒介素养教育[A];2012管理创新、智能科技与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4 宋晓阳;;日本媒介素养教育现状[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7):媒介素养与公民素养论文集[C];2007年

5 谢小红;;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非自觉状态的媒介素养教育研究[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7):媒介素养与公民素养论文集[C];2007年

6 李永健;李萍;;“博客”建构与青少年的媒介素养教育[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7):媒介素养与公民素养论文集[C];2007年

7 谢静;陈俊美;;共意建构:媒介素养教育行动的动员与组织——以复旦大学“媒介素养行动小组”为例[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7):媒介素养与公民素养论文集[C];2007年

8 曾娇丽;;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实践活动之探讨——以复旦大学媒介素养教育行动“小小看媒体”为例[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7):媒介素养与公民素养论文集[C];2007年

9 张冠文;;信息时代青少年媒介媒介素养教育研究[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10 陈尚秋;;精英化的理念 世俗化的实践——刍议媒介素养教育的理念与实践[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郑保卫;中小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刻不容缓[N];中国教育报;2008年

2 渤海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何村 耿文静 何村为;农村中小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任重道远[N];中华新闻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俞水;媒介素养教育的本土实验[N];中国教育报;2009年

4 张淑华;让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走进课堂[N];郑州日报;2009年

5 冯恩大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文化传播系;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的当下意义[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王文科 赵莉 浙江传媒学院;美国媒介素养教育的现状与启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7 记者 吴重生;全国首家媒介素养教育研究会在浙江成立[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1年

8 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 李先锋 董小玉;分层次推进国民媒介素养教育[N];人民日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周韵曦;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被忽视的基础教育[N];中国妇女报;2012年

10 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佘绍敏;网络时代的媒介素养教育[N];光明日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卢锋;媒介素养教育的本土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2 刘晓敏;美国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常怿;大众文化传播视野中的中国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D];湘潭大学;2008年

2 黄丽;我国未成年人媒介素养教育的现实动因与实现形式[D];湘潭大学;2008年

3 邹鹰;论当代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4 王雅灵;我国公民媒介素养教育的现实意义及体系构建[D];浙江大学;2008年

5 张瑞静;发达国家及地区媒介素养教育研究[D];新疆大学;2009年

6 刘赞;论儿童媒介素养教育的参与范式[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7 焦红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8 康强;中国受众媒介素养教育的困境和出路[D];湘潭大学;2009年

9 赵广香;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10 王彩荣;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与大学生成才[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参与式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59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uzhijiaoyulunwen/3459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1a1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